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Chaiwan品牌聯名之後,更要打造優質品牌Taiwan

這篇是我還完國家債至今唯一完成的文章。不是我不想寫了,而是礙於這段紛擾的日子,我實在沒辦法好好「孵」一下文章。其實我還是有很多想分享的心情和看法,會陸陸續續貼上這個冷冷清清的部落格的。

這篇文章其實一個月前就寫完了,有拿去投稿,只是沒被錄用(而且有些報社又有投稿文章不得先發表於部落格的規定)。然而,只要是我的創作,都會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就請各位瞧瞧以下的拙文吧。



近來,進軍中國的南韓企業,對於台海兩岸密切展開經貿交流後,對南韓產品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所產生的排擠效應,感到憂心。甚而將China加Taiwan的合作產品標籤化、品牌化,取名為“Chaiwan”。

從南韓的擔憂來看,馬政府上任後,試圖抓住中國的「大腕」,以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深淵拉台灣一把的經貿策略,已確實取得一些「為台灣人創造商機」的成果。但筆者以為,國人不該對Chaiwan背後所代表的兩岸經濟合作的加成效應感到欣喜;反而,面對Chaiwan此一深具品牌意涵的詞彙,其可能衍生的「Taiwan品牌對China品牌的依附化、副牌化」,該感到憂心。

「品牌」一詞,正是某一產品或服務所代表的印象、形象、品質、情感、故事等元素迅速連結、聚合後的象徵。而在全球化的時代,不只是產品、服務與企業要打造品牌,學者Simon Anholt更早在1996年就提出:「國家也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國家品牌』。」

值此21世紀,每個國家都能藉由交通和傳播媒介的無遠弗屆,快速從全球「露出」。因此,如何讓全世界人民想到一個國家,就能迅速聯想到一些正面的印象、景象、產品、特色、情感等等,不只心嚮往之,更起而行前往一探究竟,正是營造「國家品牌」的精義所在。

試想,如果他國人民談及Taiwan,卻只馬上聯想到Chaiwan:「啊!Taiwan就是和China有密切往來,共創Chaiwan的國家嘛!」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諸位國人,作何感想?

因此,在馬政府快馬加鞭前進中國,快速掀起陸客商機熱潮後,該是政府和國人冷靜下來,眼光放遠的時候了。「紮根台灣,佈局全球」。台灣人應該要回過頭來省思我國的著力點何在,進而打造Taiwan品牌,行銷「全球市場」,讓國外企業、專業人士、移民、觀光客、媒體一憶及Taiwan,就想到關於Taiwan種種的好,並願意來此挖寶。

「該怎麼做呢?」你一定會這麼問。

一國的固體優勢產業,會隨著時空變換而興衰。故要永續經營一國的國家品牌,最值得著力處,應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創意產業」。

所以,我們該請各界人士發揮創意及文化抓力,抓出Taiwan品牌的獨特性。在哪?君不見台灣小小一塊土地,有著如此多元的文化、歷史、地理景觀與異國美食?從古至今,中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新住民等許許多多承載著不同時空經驗與生命意志的人,在台灣留下了多少「台灣的故事」?台灣的「自由、多元、包容、活力、小而美、小而多」,可以讓Taiwan品牌有寬廣的意涵及發揮之處。

China只是全球市場的一部份,在Taiwan和China聯名創造出Chaiwan後,我國政府和國人更該思索如何打造特有的、優質的Taiwan品牌,行銷全球,和全世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