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生活系統與人


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還是生活主宰了你?再進一步問下去:你是否處於自己的「生活牢籠」,滿足於目前的現狀,不想改變,或者害怕改變?

在面對我自己目前的生活,以及觀察周遭親友的生活型態後,我有著上述的疑問和反省,並且理出了一個簡化與概括性的論述:「不管是鎮日伏案的考生、忙著生計的上班族、在外求學的學生、夜夜笙歌的酒店公關、為家事繁忙的家庭主婦、滿腦子利益的商人等等,儘管人人的生活方式都如此不同,但這些差距甚大的生活都有一個傾向──我們都處於各自的生活系統,而我們也都只是維持自己的生活系統於不墜而已。」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用「系統觀」來詮釋我對「生活」的觀察,並提出每個人在維持各自的「生活系統」的同時,所面臨的「普遍限制」;最後,再提出突破這些限制的可能方法。

對我來說,「系統觀」是很適合解釋動物(當然包括人類)行為與世界的理論觀點。它的核心論述是:「系統」是一組相互依賴的構成份子,每一個構成份子都息息相關,其中一個份子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平衡;而每個「系統」都有一個普遍的傾向──試圖把緊張或衝突減低到最小的程度,以讓系統繼續維持「平衡」或「穩定狀態」。

用「系統觀」來解釋「生活」,不也說得通嗎?個人所慣於接觸的人事物、興趣、習慣、飲食、例行公事、休閒活動等等,這些都是「生活的構成份子」,一個個拼奏連貫起來,就形成了個人的「生活系統」(也就是日常生活),而每個人每日每日都在做同一件事──維持「生活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當我們所維持、建立的「生活系統」,突然出現了一些小麻煩、變化、衝突、緊張時,我們會感受到不安、不愉快、憤怒與壓力等等,因為生活系統不再平衡。接著,我們會盡力排除或力壓這些「不穩定狀態」,讓生活系統繼續保持平衡。

就拿最近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我是傳奇】當作例子吧。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所飾演的軍方科學家,為了找出突變病毒的解藥,他必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研究和記錄;為了獵捕動物、逃避與對抗突變人,他必須每天鍛鍊自己的身體與維持均衡的飲食,好擁有強健體魄與敏捷力;為了讓自己在孤獨一人的狀態下不致於發瘋崩潰,他必須每天去租DVD、和假人模特兒與狗說話、唱著自己最喜歡的歌來娛樂自己,以保持對無趣生活的希望。威爾史密斯每日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生活系統」,而他極力讓這個系統維持在平衡狀態。

仔細想想,許多人的生活也許不像那位倖存的科學家,但我們不也是處於各自的生活系統中,並且努力維持平衡嗎?

維持生活的平衡,讓自己的生活穩定,沒什麼不對,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我們進行現有生活方式的原因,可能正是自己的理性思考、經過一些既定範圍的嘗試,甚至無從選擇之下的結果:我就是不擅長打排球,所以我打籃球;我就是覺得生活的娛樂太少了,所以我看電影只看精彩刺激的好萊塢電影,不看劇情沈重的電影類型;我就是覺得美式搖滾太刺耳,所以才聽英式搖滾;我就是對綠營很反感,所以我從不看三立新聞;我就是想要獲得學位,所以我必須長時間唸書;我就是錢不夠,所以我繼續賺錢;我就是只會種田,所以只能當農夫……。

然而,在每個人所習慣的日常生活之中,隱藏著「普遍的限制」。也正是這種限制,讓每個人的「生活系統」變質為「生活牢籠」。

用以下的例子來說明,你可能會比較明白我的觀點。

習慣一個人與只有一個人的城市的威爾史密斯,拒絕去相信「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人活著」。一旦其他正常人出現,他對外在世界的理解與信仰會受到極大衝擊。

平常日工作、放假日在家的「乾物女」,放棄對愛情的想望,覺得看看愛情電影就好,談戀愛可能會讓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生活崩潰。

在自己的房間進行各種娛樂與活動的「宅男」,滿足於虛擬劇情與虛擬人物,不願去接觸活生生的女人。因為,活生生的人可能無法滿足、甚至違背自己的想像與期望。

駐先進西方國家的「外交官」,自以為處於文明的頂端,自滿與驕傲,卻對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與文化不屑一顧。因為,接觸大眾文化有失自己「高級文化的品味」。

綠營的「死忠支持者」,只看鄭弘儀,不看李濤。聽到反面論述會挑戰自己既有的政治信念,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學有專精的「教授」,只了解自己所鑽研的學術領域,對其他學科一概不知。懂「國際關係」就夠了,足夠突顯他的學識和專業,懂「哲學」幹嘛?

也就是說,在「排除不穩定狀態」與「維持生活系統的平衡」的同時,我們所面臨的「普遍限制」是:失去了接觸新事物的熱情與勇氣;失去開闊的心胸;不想理解其他觀點與事物;甘於生活現狀,不想改變,甚至害怕改變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系統」就變成了「生活牢籠」。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愛聽的音樂、每天幾點打開電腦、看多少份量又看哪一類的書、買哪一種廠牌的鞋子、下載某某AV女優主演的A片、和哪種知識水平的人來往等等,這些既是你的習慣,是你的生活系統,也是你的生活鐵牢。

那我們該如何衝破自己的生活鐵牢,我認為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自覺與反省,並且試著做出一些改變。

自己習慣的紳士風格穿著,突然變身為嘻哈裝扮;今天下午不看書,去美術館走走;這星期不再吃自助餐,每天都去不一樣的夜市解決晚餐;放棄關在房間的愛情幻想,直接約心儀的對象出來吃個飯;去高空跳傘、去登山、去環島……。

嘗試做出一些小小的改變,為自己的生活加料,我們會慢慢熔解生活牢籠,會發現原來受點傷沒那麼可怕,新事物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和自己的觀點相左的陳述也很可愛。

但是這些改變「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是對很習慣於目前生活種種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說道:“We must never be afraid to go too far, for truth lies beyond.”(別怕走得太遠,因為真理就在遠處)

但是,在遠行的路途上,我們必然得放棄些什麼、碰撞些什麼、挑戰些什麼,才能看到真理、獲得救贖、得到解脫,試問: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得到?

富豪願意放棄舒適生活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嗎?上流階層願意接觸底層社會嗎?宅男甘心過一個月沒有電腦的生活嗎?我們願意拋開自己的生活習慣,衝出自己的生活系統,去獲得真理或救贖嗎?

我們都很卑微地緊緊抓住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深怕哪一天失去了這一切,將要從頭來過,將要重新建立生活系統。去遠方獲得真理,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又需要放棄多少東西?你敢於改變嗎?

不只是許多人的生活存在著上述的困境,我的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不再擔心接下來的考試、不再過著沒唸書就感到不安或罪惡感的生活、不再重複著自己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再長時間待在屬於自己的小小角落。去當個冒險家,和各式各樣的人接觸,累積天差地遠的各種生活體驗,把自己的心靈敞開到最大,獲致真理、救贖或自己想要的寶藏。那,該有多好?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cda483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那日天晴,草嶺古道暴走行 2007/11/17


這已是一個月前的事了。時間過得還真快。筆者還真是怠惰。

10月初的台北買書行,好死不死讓我遇到科羅莎颱風(我單車環島都沒遇到颱風了),教我約朋友吃飯也不是,出去玩也不是,真是帶賽!還好,11月中再次前往台北幫女友慶生,颱風就沒再來叨擾了。

11月17日,星期六,八點的陽光燦爛,台北變得好亮。我說:「前幾天我看Taiwan News,台鐵為了草嶺古道的芒花季,特地推出『東北角一日劵』。今天天氣那麼好,不如就去那裡走走吧!」從認識之初就常和我一起吃吃喝喝的女友,當然爽快地答應了。

迅速上網搜尋草嶺古道的路途資訊,兩個許久沒親近大自然的年輕人,不到11點就來到台北車站。到了車站才發現,原來「東北角一日劵」只限「瑞芳到頭城」之間使用,從台北到瑞芳要另外購票。加減一下後,還是一日劵比較划算,馬上買了票,嗑了7-11的食品當午餐,準備搭11點半多的電聯車前往大里站附近的草嶺古道。

火車和鐵道、東北角和海,還有古道,這三項旅遊元素讓我心情亢奮。


比起對火車歷史、結構與車站沿革如數家珍的鐵道迷,我連半調子都還稱不上,但是我真的很喜歡火車所連結的種種意象:運輸管、今昔、想望的滿足與社會拼盤。

「運輸管」,就是將某項事物從來源運載到目的地的管道,其中隱喻的是一種目的或企圖,以及目的或企圖的達成。「鐵道」就是「運輸管」的相關知識與隱喻的實體化。人們坐上火車,在鐵道上運行,就是為了抵達某個目的地、完成自己的想望、聯繫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鐵道也象徵著過去、現在,還有未來。沒有過去工業革命的科技成就,就沒有火車和鐵道;鐵道搭載現在進行式的各式人類活動,也通向未來的發展與繁榮。沒有過往的記憶、經驗與意念,人們不會置身在火車車廂裡;人們帶著現在的意圖在火車上旅行,想在將來達成自己的願望(去目的地洽公、求學、談戀愛、回家等等)。鐵道,串聯了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又,比起其他交通工具,火車的票價相對較便宜,偏遠小站和繁華大站俱備,所以在火車上總是可以看到各類人群:打扮五顏六色的學生、單一色調的上班族、機哩刮拉的成群朋友、相互依偎的戀人、沈默不語的孤單遊子、拿著菜籃或紅藍相間帆布手提袋的老人家、帶著吵鬧小孩的家長等等。火車,也是鑲嵌人生百態的社會拼盤。

所以,我很喜歡火車,因為它總是帶給我如此豐富的想像和體驗。

下午2點多,到了大里站。遊客如織,大人小孩穿梭在無人招呼站和台2線上。想不到草嶺古道在假日這麼受到愛戴。台2線的海景和不斷現身的砂石車,有一種熟悉感,因為我單車環島時就騎過這條省道了。

在大里天公廟旁的石階一步步拾階而上,遊客真的很多。天氣滿涼爽的,可是我走沒多久就開始流汗了。

其實,在台北待了五年,早就聽聞北部幾條著名的古道,但我都沒親身去體驗過,所以,這次的草嶺古道行可說是我第一次的步行古道之旅。好在身旁有個搞笑的談天對象,不然自己一個人來走古道,想必頗為吃力無聊。

說說笑笑、走走停停、汗流浹背、和遊客摩肩擦踵,沿途芒草不多。走了將近兩個小時,終於到了山頂。圖片裡的景象總算出現了:遍佈山頭的芒草,好像給山頂戴了白帽子。
不過,芒草沒有想像中、也沒有圖片中的多與長。可能是我們錯過了芒草的茂盛生長期,有點令人失望。

幾乎走了一下午的山路,腳又酸又累(也許是我太少爬山了,打籃球都沒那麼累說),鼻子過敏在爬山時竟然發作了。托著疲累的身軀和掛著紅紅的鼻子,我們從山頂下山。

一個多小時的茂密樹林和下坡山路,才把我們帶到平地。四處張望,竟然沒有看到把遊客載到福隆站的接駁車,也沒看到公車站牌 ……。

原來,草嶺古道連接兩個車站:一是福隆,二是大里。然而,從福隆到草嶺古道入口需10分多鐘的「車程」,從大里到另一個入口則只需「步行5分鐘」。而接駁車只有在福隆站才有設置,但似乎只負責把遊客從福隆送到草嶺古道入口,不負責載返福隆。難怪大部分的遊客是在福隆站下車進入草嶺,因為走完整條古道,下山後只要走一小段路就可以到大里站了。

我和女友則是反其道而行,從大里站登山,在福隆站附近下山,但實際上距離福隆站還有10分多鐘車程的距離。沒有接駁車載我們去福隆,這下真的冏了。

我們只好「用走的」,往福隆站前進。想不到,平常沒啥在運動的女友,走完古道後一點疲態都沒有,顯然她在爬山和走路方面的體力和技能比我好太多了(可能她爸媽以前常帶她爬山吧),我這個曾經單車環島過的男兒還真有點汗顏。

就這樣,一對男女當完山路暴走族,又繼續當省道暴走族。還好,我們並不孤單,因為另一對年輕情侶也是在省道上走著。走啊走、走啊走,過了40幾分鐘終於來到了福隆站。

呼!很久沒走這麼多路了,想不到古道這麼累人。我在回程的電聯車上開始呼呼大睡。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Photos of A-kuei's island cycling tour release!(阿貴的單車環島相片大公開)


終於開張了!

各位無聊的訪客,請點選首頁右邊的相簿連結。

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個擁有的網路相簿。會這麼晚才開張,是因為我一天被唸書和運動佔去大部分時光,給電腦關愛的時間實在太少了;還有,我家ADSL的傳輸速率並不是最快的,搞得照片要上傳很久;另外,我最初使用的「flickr相簿分享空間」,竟然只能建立3個相簿(3個以上要開始收費),所以我只好又把這些相片移到容量超大Google相簿「Picasa」,每一張相片再配上一點說明,就搞到現在才出爐……。

關於這個相簿,我有3點說明:

1.裡面沒有我在遊記中提到的正妹(淡水的全世界最正檳榔西施,還有富門motel裡像鄭多彬的外籍女孩),只有帥哥,就是偶!哈哈!

2.不喜歡看阿貴太多靠杯靠腰文字敘述的訪客、本身也不喜愛閱讀的訪客,或是以後想要單車環島的訪客,可以直接透過這些照片來為自己做心理建設與建構對旅途的想像。

3.所有的藝術品,都含有最基本的兩大元素:「內容」與「形式」。這個相簿稱不上是啥藝術品,但依然具有內容與形式:它的「內容」是「某個孤獨男子的單車環島」;它的「形式」,不是古典主義,不是形式主義,算是帶有一點寫實主義──這些照片就是我拿起相機,選好拍照模式,擺上自己爽的角度,信手拈來的啦!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真的很美,值得曾在此生活的大家好好去體驗。」近來有些友人跟我說:「我以後想去大陸賺錢,台灣根本不會有什麼發展。」我對這種唱衰自己的生長土地、充滿功利想法的觀點頗不以為然。台灣儘管不是這世界最棒的土地,儘管沒有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卻依然是值得我們去凝視與關注的。

以上,請服用啦!

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每個人的特質與適合其特質的生活


是什麼原因讓王建民在第一局失了3、4分之後,依然能在接下來的局數穩定自己的投球,不再繼續失分?

是什麼原因讓身高只有180公分的Allen Iverson在投了10球不進之後,依然繼續在長人堆裡進攻籃框?什麼原因讓他在全身是傷的情況下,依然堅決地選擇切入籃下取分?

是什麼原因讓不懂管理學也不懂行政學的黑社會老大,依然能對龐大的地下組織運籌帷幄,讓每個部屬甘於接受他的領導,使他在地下世界稱王?

是什麼原因讓「白色巨塔」裡的財前五郎,能毫無羞恥地用盡各種手段,讓他登上大學醫院組織的高峰?

我會對上述的問題做出一個單一且概括的歸因:他們必定擁有某些「個人特質」,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特質,然後他們選擇了一種能讓這些特質發揮出來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成功了!

王建民就是擁有「冷靜沈著」的特質,才能在強棒面前臨危不亂;Iverson就是對籃球和比賽擁有極高的「熱情」與「熱忱」,才能不斷在籃球場上進攻取分;黑社會的大哥就是擁有「懾人的氣勢」和「天生魅力與領導能力」,才能在地下社會如魚得水;財前五郎就是「對權力擁有極高的渴望」,才能在科層組織裡不顧一切地往上爬。

他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質,然後在一個能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極致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情境」,譜出了一段又一段讓旁人讚嘆不已的生命故事。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瞭解我對所謂「成功」的看法,那就是──找到自己的特質,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出來,你就成功了,你在短暫的生命裡就不虛此行。

上面的陳述看似簡單,卻隱含著巨大的問題:什麼是「特質」?如何找到看不見也摸不到的「特質」?我們又要如何找到「能讓特質發揮出來的生活方式」?

我的一些想法,或許能提供粗淺的解答。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長環境裡,接觸到了什麼、學習了什麼、和他人互動了什麼、實踐了什麼……,一步一步慢慢形塑了他的外部身體與內部心理,也塑造了他的個性、天賦、才能、價值觀、理想或實踐力等等。把這些「獨特的個體性質」綜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特質」。換句話說,「環境所塑造出來的個體性質」,就是「特質」。

那麼,要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的特質?我認為要發現屬於自己的特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思考」。我是誰?我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的過去是什麼?現在是什麼?未來又將是什麼?我害怕什麼?我擅長什麼?我該不該這麼做?什麼是我想要的?我要如何獲得我想要的……等等。唯有透過不斷的自我對話、勇於面對自己、挖掘自己的內在,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特質」。

思考,並不容易。試問:你有多久沒好好省視自己了?你曾經省視過自己嗎?還是你終究只是跟著社會的既定價值邁出自己的步伐?人人出國,我也要出國?人人念大學,我也要念大學?人人念研究所,我也要念研究所?求學階段結束,就趕快找個工作,讓生理與心理被自己不太喜歡的工作所宰制,不再去面對自己,檢視自己?而當你確實反省自己了,你又怎麼知道你只是不斷在正當化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已?
尤其,當思考欠缺深度與廣度時,這樣的思考更容易出錯,而我們當然也更難撥開眼前的層層迷霧,發現自己的特質。

好不容易在自己的長考或機緣下,我們終於發現了自己的特質,但是,要怎麼讓特質發揮出來?「選擇一種能發揮特質的生活方式」,就是「發揮個人特質的最佳方法」。

問題又來了:當生長環境只有有限的資源時,我們對某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權必定受限,當然也就難以選擇某種「能讓特質發揮的生活方式」。例如,貧窮子弟如何支付龐大的學費與生活費,以發揮他的智能,滿足他對高等知識的渴求或對上層階級的想望?

再者,即使擁有足夠的財力與物力,也發現了自己的特質,並不代表一個人就能不顧一切去過「能讓特質發揮出來的生活」。因為,我們可能沒有勇氣放下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去開始一個可能會讓你失去許多既有事物的生活方式;又因為,我們可能太過習慣於目前生活的種種,而懶得去進行任何改變,也害怕任何改變;更可怕的是,我們可能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點「自覺」都沒有,只是安於現狀,當然也別提「選擇生活方式」、甚至「改變生活方式」了。所以,「選擇能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出來的生活方式」,一點也不簡單。

綜上所述,要締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特質,然後過一種能讓特質發揮出來的生活。而要找到自己的特質,我們得不斷思考,以「內自省」;要過能發揮特質的生活,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自覺,還得有勇氣去追尋那樣的生活。

然而,說的永遠比做的簡單。最大的問題在於:每個人的生命時間和生活空間都是有限的,我們如何在既定的生命時間與生活空間裡,去發現自己的特質?如何在既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框框裡,去感知、體驗,甚至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是一蹴可幾的。

一個擅長各種體位的「AV男優」,要花多久的時間、又要如何才能發現他真正適合的社會位置原來是「體操選手」?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高級知識份子」,要花多久的時間、又要如何才能發現他原來最喜歡做的是能滿足人們最基本需求、看到人們欣喜笑容的「小吃業」?一個長時間關在房間裡的「作家」,要花多久時間、又要如何才能發現他原來是個能夠上山下海的「冒險家」?一個「籃球選手」,要花多久的時間、又要如何才能發現他真正的專長其實是「打陀螺」?

要如何發現自己的特質,然後如何過著適合自己特質的生活,進而構築自己的成功,並且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與生命意義,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稍息!立正!(XX娘!)



(以下內容含較多髒字,請各位讀者包涵)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男主角Forrest Gump所說的話。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接下來嚐到的是什麼口味。」關於「人生無常」的絕妙譬喻,非這句話莫屬。

2月18日,我就要入伍了。「人生如常」,呈現在如下的敘述。

幸運地,在今年6月底,我用「英語領隊」的國家考試及格證書,申請上了專長替代役「觀光服務役」,籤號順序是第2號籤。籤號的排序越前面,代表越有可能早點入伍。

不太幸運地,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你他媽的役政署的行政效率可以再慢一點)-從6月底確定是我的役別和籤號,到11月中「96年核定專長資格服替代役第二時段預判表」出爐,公布入伍時間-等了近5個月的答案,竟然是2月18日。

上面的日期,在你眼裡也許是個再稀鬆平常不過的日子,但這個日子卻影響了我明年的人生規劃。

人生無常,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在3個星期前得知入伍日期時,又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怎麼這麼晚入伍啊?2月當兵和人生規劃有啥關係?「觀光服務役」耶,感覺很不錯!是爽兵吧?怎麼申請到的?讓阿貴叔叔一一來解答各位訪客的疑問。



1.怎麼申請上觀光服務役的?

在去年(2006)3月底,我參加了國家考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領隊人員、導遊人員考試」。
「領隊人員考試」,我是報名「英語組」;「導遊人員考試」,則是報名「韓語組」。

後來,我順利通過「英語領隊考試」,「韓語導遊考試」卻在面試中敗陣了(導遊人員需筆試及面試,領隊人員只要筆試即可)。

當初,一方面我對旅遊業有點興趣(可到處遊山玩水,又可發揮自己的語言專才,還可把妹,多棒啊);一方面是在大學裡還沒考過任何一張證照,也沒參加過國家考試,去試試看,累積考試經驗也好(反正大五就得面對高考三級,不如先去看看國考到底是啥模樣);另一方面是我想測試自己的韓文學習成果;還有一方面,聽說考取導遊或領隊後,可以拿考取資格去申請專長替代役(對尚未入伍的我來說,確實是一項大利多),所以我就報名參加了導遊領隊考試。

去年5月就已知道錄取結果,在今年1月還接受「領隊職前訓練」,並且拿到了執業證(接受職前訓練後,就發現旅行業沒我想像中的美好了)。4月,我就利用「英語領隊」的國家考試及格證書,申請了「觀光服務役」。

今年「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服務役」總共錄取13個名額,有77個人進入最後的抽籤程序,我被抽中了,而且還是第2號籤。

老天有眼,平常做了許多好事,積了點陰德,儘管在大學裡遇人不淑,但終究有點好報(我不是宿命論者,平常也不太相信因果循環,不過遇到好事時,我還是會做出如上不合理的歸因,來安慰自己,哈哈)。


2.怎麼拖到2月才入伍?

很多事情一旦出現在人間世,就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是雙面刃,有好也有壞。

我申請到專長替代役,看似好運,其實有著潛在的麻煩;而這樣的麻煩,其實早在申請時,我就已經認知到了。

替代役可以粗分為三大類:體位判定的替代役(也就是你的體位標準無法讓你服『常備役』──大頭兵或預官預士)、家庭(宗教)因素的替代役,以及專長(志工)資格的替代役。

而今年替代役的徵集入營時段,區分為兩大區間:第一時段為96年7月至12月,第二時段則是97年1月至6月。
觀光服務役的名額,全部被安排在第二時段入營(第二時段共有6個梯次:56梯、57梯、57之2梯、58梯、59梯、60梯)。

也就是說,潛在的麻煩在於,從今年7月到明年1月至6月入伍,我起碼得等個半年以上才行。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服務役的13個名額中,有7個被分到57梯(2月18日),剩下的6個竟然要到60梯(6月3日)才能入伍了。

因為我是第2號籤,從籤號順序推算,我是57梯入伍。如果抽到7號之後,我就要等到60梯才能入伍了(如果真是那樣,從今年7月畢業,到明年6月入伍,整整耗了將近一年,天啊)。


3.和人生規劃有啥關係?

「既然申請到觀光服務役,就利用當兵時間念書,明年研究所和高考一起給他考下去。」這就是我明年的規劃。

替代役在分發各個單位之後,役男的作息就和上班族一樣,可以在下班時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上班時也可能沒事做,能上網、打電動或唸書);不像大頭兵、預官或預士,整天的時間都被軍營所管控。所以,申請上觀光服務役,讓我可以做如上的安排。

雖然等待入伍要等半年以上,但是對於高考落榜的我來說,替代役仍是一條退路與最好的安排(可以讓我明年再考一次國考),我不得不走。因此,我放棄當大頭兵或是政戰士,選擇服專長替代役。

但是,2月18日入伍,新訓一個月(3月17日才結訓),這中間剛好卡到台大和政大的研究所考試,我就無法在明年考研究所了,我的規劃也就泡湯了其中一項。幹你娘!

難道沒有補救的辦法嗎?請看以下:

(1)新訓期間(一個月)是根本無法唸書的,即使要請假外出考試,也只能考「國家考試」,不能外出考「私部門的考試」(包括研究所考試)。這個規定真是一點都不人性化,出去考個試會死人嗎?幹!

(2)提前入伍勒?只要前一梯的役男有人在新訓時「驗退」(因為身體因素不用當替代役,也不用當常備役,只要去作12天的補充兵即可),或是有人放棄專長替代役的資格,那麼下一梯的役男就有機會補上前一梯的缺額,就有可能提前入伍。但是,能遞補梯次缺額的只有「體位替代役」的役男,不會補上「專長替代役」的役男。媽的逼!

(3)緩徵呢?可以用「報考研究所」的理由緩徵,但即使我真的辦理緩徵,接下來卻得等到60梯(6月3日)入伍,因為60梯才有觀光服務役的名額,其他梯次不能說入營就入營。而如果等到6月3日入營,那就會卡到明年7月初的高考。以高考完第一優先的我,並不打算緩徵。

在我詢問過各個相關單位後,以上的補救辦法全部行不通……。我只有乖乖認命,在2月18日入伍了。明年的研究所考試,就先打消念頭,後年退伍時再去考吧!


4.那入伍之後要幹嘛?

不管是哪一類替代役,入伍後一律在成功嶺新訓1個月,之後再分發到各個需用單位去服務。

其中,「觀光服務役」分為兩大類:一是「內政部營建署觀光服務役」,二是「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服務役」。兩類都各有13個名額,所以觀光服務役總共26個役男。在新訓過後,還要去南投中興新村接受專業訓練2個星期,才能分發到各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觀光服務役」會被分發到六大國家公園、都會公園或縣市政府建設局;「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服務役」則是被分發到國家風景區或各縣市政府觀光局。

我申請到的是「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服務役」(我的資格也只能申請交通部觀光局的替代役),所以不會被分發到國家公園,而是會去國家風景區或各縣市的觀光局,而我很有可能擔任售票員或解說員的工作。


小結

1.幹你娘機掰!要是我今年考上高考,何必顧慮這麼多?幹!

2.要是我今年研究所有認真考,而不是當作高考的練筆,說不定就上了(只差3分多就可以去面試了),真是大遺憾。我也想不到會對傳播類科唸出興趣,幹!我真的很想上研究所再次增強我的論述能力和想像力的深度啊……!

3.管理替代役的「內政部役政署」的效率真是低落,公布個入營時間也可以拖那麼久,害我整顆心懸在那裡。入營時間也安排得有夠爛,全國有多少替代役役男因為入營梯次而影響到生涯規劃,役政署你知道嗎?

4.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你是正常與健康的帶把男性,在「徵兵制」下,一定得被國家剝奪1年以上的光陰。媽的,我真不想被「強迫組織化」和「強迫制度化」。人的自由意志何存啊?

5.“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6.各位訪客在明年外出旅遊時,很可能在某個遊客中心看到我,不要偷吃被我抓到了,哈哈!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cltuou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Good memory and good contact turned out to be bad memory, bad contact, indifference and withdrawal.


「出去看看也好,你就會知道人與人相處有多麼困難。」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藍老師,對五年前剛考上大學的我所說過的話。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此話對國高中人緣極好的我來說,是難以想像的。對五年前的我來說,「和別人交朋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過,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藍老師雖不是預言家,但她的這番話已事先對我在大學五年的人際互動經驗下了最好的註腳。在五年的大學時光,我終於能夠徹底了解「人與人相處是有多麼困難」。

讓我有如此體會的原因,除了大學本科系的同學之外,就連曾有過密切互動的藝術性社團,也帶給我如此感受。和大學同學的互動經驗,暫且不提,我想先就「社團」的部分表達我的觀感。

這篇文章可以接續「情境與朋友」、“Memory and contact”那兩篇來看,關心我的訪客就會對我「為什麼上了大學之後,對人際關係充滿失望」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

一年半以前,我和藝術性社團的一些朋友,因為辦理暑假社遊的事務而鬧翻了。

這種不堪的往事似乎不該重提,我也不想再詳述事件發生的過程;我只想藉著這篇文章,表達我對社團的立場和看法,以及我為什麼會對人際關係感到失望的理由。

一年半前的事件爆發後,在社團裡和我熟識的人一定很納悶:平常和和氣氣的我,當初何必生那麼大的氣?在社團不是有許多好友嗎,何必翻臉不認人?不是說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嗎,那為何後來也不去社團,甚至也不去社員私底下的聚會了呢?阿貴你是雙面人吧?你到底有沒有感情?

如果你正在看此文,而你正抱持著上面的疑問,以下就會看到我內心真正的想法。我想拆成三部分來談。


1.於公:社團運作

我七月底快搬離台北前,在還有聯絡的社團朋友聚餐中,曾有一個學弟引述另一個學弟的話:「我對社團感到很失望。」

我不是很清楚那個學弟對社團感到失望的原因,因為我不想深究。但「我對社團感到很失望」應該是我的台詞才對,只是我從來沒說出口。

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社團應該是個在正式的學校課程之外,一個非正式的活動場合。也因此,很多人在學校加入社團的目的,不外乎培養興趣、認識朋友、happy一下等等。就藝術性社團來說,它的性質更是如此。

我想很多人在藝術性社團(或其他社團)裡應該都有這樣的想法:「輕鬆就好,何必認真?」所以,有些人「來社團嘻嘻哈哈,社團要忙什麼,我不想關心也不想參與」,這似乎是常有的事。

排除每個人加入社團的目的和理由不談,仔細想想,我們相聚在此一社團空間的「根本理由」就是:這一個社團已經存在,我發現這個社團的存在,然後我加入了。
那社團如何存在?必定有一個人成立了這個社團,然後維持它的運作,讓這個組織一直存續下去。

試想,當新加入的社員只想來社團歡樂一下,不想理會社務的產生和運作;而當留下來的少數舊社員也因為課業和其他活動的繁忙,無暇常常來社團,更無暇去關心社務時,請問:「社團如何運作?沒有人去運作社團,哪來的社團可以參加?」

你的答案也許很簡單:「不是有選社團幹部嗎?交給他們去搞就好啦!」然而我想再請問你:「如果連社團幹部都很忙,沒空顧慮社務;遇到要辦裡的社務,也只是出一張嘴,不付出行動時,那社團怎麼運作?」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社團有著這樣的想法:「怎麼這麼多人在打嘴泡?」大家都只是光說不練,只會告訴你:「只要怎樣怎樣做就好啦!不然你去問指導老師嘛!」從不會跟你說:「需要幫忙嗎?」即使你開口請他幫忙或要他來辦理活動時,他卻說:「ㄟ,我有事耶,沒空。你去弄就好啦!」莫名其妙的是,當期末聚餐出現一堆免費美食時,平常老是說沒空的人竟然準時報到了。

而當某個人為社團犧牲自己的時間,採買社團用具和辦理活動,其他人卻視若無睹、置若罔聞時,你想那個人的心裡會是什麼感覺?

即使有些人確實看到某個人的辛勞,也對他表達感謝之意了,但那些人卻依然故我,下次碰到活動,依然只是打打漂亮的嘴泡時,你想那個人的心裡又會是什麼感受?

我來代替那個人回答吧!因為我就是那個人。「我感到很失望。」而我很想接著說:「幹林娘機掰,你們嘴砲打完了沒?」

從我大二下當社長時,就漸漸有上述的沮喪和疑惑。大四畢業暑假前的辦理社遊口角,是一個引爆點,而我把對某些社團友人的疑惑,用很激烈的言語表達了出來。

2.於私:私下互動

在大二就對本科系同學幾乎感到絕望的我,能在藝術性社團裡交到許多朋友,真是太棒了。有個團體陪你玩樂歡笑,大學時光總算沒有那麼孤單寂寞。

誰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因為一些曾經要好的友人的反應,開始一步步沖淡我上述的美好想法,甚至讓這樣的想法變質。

到底,是什麼樣的反應,讓一個人的想法有了大轉變?

一個我曾經很喜歡的社團女同學,在她發我好人卡後,她這麼說了:「我們還可以作朋友嗎?我不想失去你這個朋友。」
不成情人成朋友,我當然樂意之至。奇怪的是,後來我打電話給她,不接也不回電;用MSN敲她,三番兩次聊到一半就離線了。不到5分鐘,她再度上線時,竟然問我:「你生氣了嗎?我這樣做你不會生氣喔?」
被這樣惡搞幾次後,我終於想通了:「啊!原來她是要故意激我,讓我討厭她。」如果不想我繼續叨擾她,大可以直接告訴我,何必要用如此迂迴的方式?不是說好要作朋友的嗎?為什麼還要讓我討厭妳呢?難道她不知道這樣很傷人?
她的行為讓我大二暑假的情緒非常低落。我被傷得很深,抽了很多的煙。過了將近3個月,我的心情才稍稍平復。
後來,每次社遊都主動打電話聯絡社員的我,再也沒有打過任何一通電話給她。為了不再打擾她,我早已把關於她的聯絡方式都刪除了。

我一直很尊敬另一個女社員,因為她把社團經驗交接給大二新任社長的我。新官上任,很多事不懂,大二的我常打電話詢問她相關社務。
不過,她常常在社板上或是見面時,告訴我們她很忙,所以我連打電話詢問都感到很不好意思了,不敢進一步打擾她忙碌的課業和生活,請她幫忙做那個做這個。
直到她有一次突然很不客氣地跟我說:「我要幫忙,是你不肯讓我幫的!」我突然覺得莫名其妙,心想:「妳不是常說妳很忙嗎?找妳幫忙,怕耽誤到妳時間。而且事情都快做好了,突然要我指派工作給妳,我真還不知道要妳做什麼。」
由於她那時說話的態度和平常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讓我印象深刻。一年半前的衝突起因,可以說是那時的再現。
平常也是打打嘴泡的她,說要幫我忙時,我已經忙得差不多了。被我激怒,對我不滿,而不想來社遊,沒有關係,但至少可以當面跟我說或跟我溝通,非得先和自己在社團的好友說了之後,再讓那些人先對我開幹嗎?

還有一個社員,我一直把他當作社團裡最要好的朋友。我們是球友、煙友、影友,最後他也在我大五校外租屋期間成了我的室友。
和我的興趣有如此大部分重疊的好友,不可多得,不然我幹嘛找他同住呢?但很莫名其妙的是,他的很多行為不只一次踩到了我的地雷,而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價值觀也是雲泥之別。
他為什麼這麼喜歡打嘴泡,老是光說不練?為什麼好幾次對我冷嘲熱諷?為什麼我從沒嗆過他支持的NBA球隊,他卻可以在我面前拍手說:「活該!76人輸得好!」為什麼有次在球場遇到他,要和他打球,他卻叫我走開?如果覺得我球技差,我不也是在大四進步後電了他好幾次了嗎?打籃球只會自幹的人是在屌殺小?為什麼在研究所夥同自己的朋友攻擊另一個小團體的他,有資格在社板上批評我對社團的看法?平常最表裡不一的人,有什麼道德正當性、又是站在什麼至高點去評斷另一個人的論點?
為什麼當了室友之後,邀他吃飯、打球、看電影,總是三請四請,甚至不留情地拒絕我,而他卻爽快地答應了其他朋友的邀約?我何必拿我的熱臉去貼他的冷屁股?為什麼水龍頭明明是他弄爆的,卻還用命令的口吻跟我說:「喂,明天繳房租的時候,跟房東說水龍頭的事。」為什麼他的朋友告知我:「他說每天看到同一個人很煩。」
儘管我原諒了他好幾次,但最後我忍受不了,對這個朋友徹底絕望了,決定搬出原本的住屋,另覓鳥巢。
雖然後來他放下身段找我吃飯,我們也和好如初,但每當我想起他以前對我的種種,我就會懷疑:「為什麼我要給他那麼多機會?他以前能那麼不顧情誼?為什麼我還要給他面子或台階?」
之後,他的邀約我再也沒有答應過。哪一隊冠軍就支持哪一隊的他,當熱火隊在去年季後賽第一輪被公牛隊剃光頭時,我也毫不留情地反嗆了回去。

經歷這些互動,我問了很多的「為什麼」,但我最想問這些曾和我起衝突的社員的問題是:「請你們仔細想一想,我是否有任何對你們不尊重的行為?我從沒有先不尊重你們,為什麼你們要先不尊重我?在你們已經先不尊重一個人時,你還期待他會待你如初嗎?」

3.於己:我對人際交往的看法和實踐

(1)我交朋友的最大原則就是「真誠待人」,這個原則從沒變過。在國高中時期,有許多同學因為我對朋友的態度而認為我是爛好人;到了大學,我依然「真誠待人」,可是卻莫名其妙換來了許多人的不尊重。當我充分體會「人善被人欺」的道理時,我開始修正我的人際交往原則:「你對我幾分,我就對你幾分。」如果你對我不尊重、不客氣與不顧情面,別期待我會再像以前那樣對待你。

(2)加入一個團體,勢必要面對一個團體的具體規範以及不成文的輿論壓力,但如果要我在以下的情況做選擇-「加入團體,就得抹殺自己的個性、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強顏歡笑以維持表面和諧;或是,保全自己、順從自己、不刻意壓抑自己的所支持和信奉的一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以上,綜合「於公」、「於私」、「於己」,那次的衝突才會引發我那麼大的反應。

而當其他曾經和我要好的社員,在那次衝突事件中卻只知道支持嘴泡打得最漂亮、事情不見做得最多的人時,我更加感到失望。「原來這世間真的沒有道理可言,平常人只會看見漂亮的嘴泡,不會在乎你曾待他們如何,又為他們做了些什麼。」

如果曾一起打了那麼多次的球、吃了那麼多次的飯、也出遊過好幾次的社員,都可以不顧以前的情面和緣分,那我還在乎什麼?所以,在大四暑假社遊結束後,我就決定退出社團,不再參與任何的社團活動,也不再關心社團的一切,因為我真的感到很失望。

那難道我在那次衝突事件中就沒錯嗎?我不會拿一堆理由來正當化我當時的行為,我有錯:錯在沈不住氣,錯在表達方式太過強硬,也錯在對社團太有責任感,更錯在自己太過執著於社團的事務和友情。

在這個處處充滿「虛偽表面和諧」的社會裡,在團體裡講真心話和別人正面對決,是不會被嘻嘻哈哈的鄉民欣賞的。在人人只會欣賞電視或電影螢幕上敢愛敢恨、情感鮮明的角色,卻在現實社會中不敢成為這種人、也對這種人退避三舍的奇怪社會價值觀裡,我絕對會被某些人厭惡的。

但至少,我正面表達了我對某些人與某些事的看法,我的行為和我的想法也從沒有不一致;至少,我對一個人有什麼不滿,我往往會直說,而不是只有在私底下一直幹譤他。那次事件,我當然有錯,但我問心無愧。

當然,你可以因為那次的事件就為我貼上「社會邊緣人」、「火爆浪子」、「兩面人」、「孤僻」、「無情」等等的標籤,但我想請問:「你對這些詞彙的定義為何?」如果你說不出所以然,卻依然在我身上貼上這些標籤時,那代表你對我的誤解太深,而你也從來沒和我好好溝通和對談過,當然,也就無從瞭解我了。

最後,我想說:「下次再加入另一個團體前,我一定會更加謹慎。尤其是台北人居多的團體(因為文中的社團就是台北人為多),我會更加與他們保持距離。」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cobkno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Memory and contact


11月8日早上,我一如往常不到8點就起床了。才剛梳洗完畢,手機就響了,嚇了我一跳。

電話裡是熟悉的聲音:「是我啦!我是藍老師。」最近常不開手機的我,早上正要把手機關掉前,老師就打來了,簡直是奇蹟。

「我剛剛跟順伯聊到你啦!很久沒有你的消息,想問你最近過的如何?」我向老師報告了一些我的近況。她說星期三的三四節沒有課,我說那天一定去拜訪她。

藍老師是我在長榮中學國二和國三的級任導師。「讀書人要對社會有責任感」,這顆至今仍是我的讀書動力的巨大種子,就是她種植的。對當時的我來說,我一直把她當作「我未來的樣子」,我很想成為像她那樣的人:對學生總是抱持著關心,也總是不辭辛勞地和學生對話;面對開心的事,總是開懷地笑;面對難過的事,也是毫不掩飾她的情緒;思路清晰,說話又調理分明。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她一直是我心中最佳的學習對象。
順伯則是我國一的導師,是個說話富有哲理、幽默又帶點威嚴的老人家。「做事要拿出魄力,不要扭扭捏捏、畏畏縮縮」,頭頂發光的他說過的這句話,至今也是讓我受用無窮。

常常關注這個部落格的訪客,應該可以察覺我其實是個十分念舊的人。上了大學之後,我利用每年的暑假回去了長榮中學3、4次。有幾次是去找高中導師「大目儀」,有幾次是去找藍老師。

後來,一方面是怕打擾老師的工作;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能常常回顧往事,要勇敢前行;更大一方面是有許多的事等著被完成,我的大三、大四暑假也不知不覺忙碌了起來(尤其是大四暑假,幾乎都在唸書啊),所以就有近兩年的時間沒回去長榮找老師敘舊了。


「今年畢業,等自己的人生有了著落之後,我一定會去拜訪他們老人家。」那時我心裡的確是這麼盤算著。媽的,誰知高考竟然落榜,我再度被拋入人生的茫茫大海;再加上想到以前國高中的風光和老師對我的期望,有種「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感嘆,所以從八月中掙脫台北鳥籠到現在,都還沒回去長榮見見令我懷念的老師。

老師竟然先主動聯絡我,真是讓我又驚又喜。距離國中畢業到現在也已經8年了,兩老竟然都還記得我,我很感動。

我在「人與人」那篇文章中,已經表達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偶然性。當社會制度一聲令下,「砰」的一聲,把每個孩子像子彈一般射向各個學校時,在如此偶然之下,我們在某個校園空間裡展開緊鑼密鼓的學習與接觸。試想,人與人之間到底要經過多久的互動、到底要經過什麼形式的互動、彼此要以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去互動,才能被另一個人記憶?才能讓另一個人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之餘想起你呢?

「像你這樣的學生,我們是不會忘記的啦!」能被別人記得,而且是以很好的方式被記得,對在大學裡經歷許多令人失望的人際關係的我來說,是件幸福又難能可貴的事。

即使對現在的我來說,「回顧以往」是奢侈的、是浪費時間的,但其實我的腦袋裡滿載著舊的回憶。11月14日,星期三的早上10點多,拎著在萬川號買來孝敬老師的包子,我再度踏入了曾經待過6年的校園(國中部畢業,就直升高中部去了,所以就在長榮中學待了6年啦)。

那時的6年,成績名列前茅的我,當過不少班級幹部,幾乎和班上的每個人都能當好朋友,也指導過許多人的功課;撇開6年之中都在接受填鴨式教育不談,那段日子確實是值得懷念的。

走進老師的辦公室前,我晃了一下校園。有些校景已經改變,但還是帶給我濃濃的熟悉感,也讓我想起了更多國高中的往事。舊的人事物,在時時想起舊回憶的人面前,就像是【回到未來】裡的時光汽車,可以隨時帶他回到過去。

繞完校園,已是10點半多,我很快就找到了老師的辦公室。順伯和藍老師都在,還有一個國三同學-逸程-早坐著等我了。我一坐下來,馬上劈哩趴啦說起我的近況:「我不打算走外交這條路啦。太虛偽了,不適合我的個性......。」「接下來在當兵時就連研究所和高考一起考吧……。」「我有申請到專長替代役,才有時間唸書。」「大學修了韓文輔系和教育學程,總共修了200學分……。」「上了大學之後,就對人際關係感到很失望。」等等。

過一會兒,連國三的英文老師-何老師-也走了進來。只教過我一年的他,竟然一眼就認出我來了,真是厲害。他們很認真地聽著我說的話,雖然他們的身份依然是「老師」,但對已經23歲的我來說,卻好像認識多年的朋友一樣,可以和他們侃侃而談。

時近中午,順伯和何老師出去買中餐,藍老師則帶我和逸程去長榮後門的餐廳吃飯。這是除了同學會之外的場合,我第一次和藍老師出外用餐,感覺很新鮮。席間,我分享了一些大學裡的故事,藍老師分享了更多我之前在國中未曾聽聞的「屬於她的家庭和大學生活的故事」。我們也聊到了一些國三同班同學的過往和現在,有些人的故事聽來讓我感到驚訝。

我跟老師說:「『讀書人要對社會有責任感』這句話我一直都還記得,這也是我目前繼續讀書和想當公務員的動力。」她對於我能把她說過的話聽進去,感到非常欣慰。她說:「一百個學生當中,能有一個人聽進去,就很不容易了。」我笑笑地回答:「所以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歡樂的時光總是一溜煙就不見了。最近在家唸書,除了和女友講電話之外,可能一天說不到十句話的我,在3個多小時的對談裡講了一堆的話和故事,覺得很充實有趣。

儘管我現在還是處於一無所有的不確定狀態,但從我和老師的對談之中,我可以肯定他們對我是比較不擔心的,他們相信我自會安頓好自己,找到自己的出路。

人與人的接觸是偶然的,在接下來的互動之中,我們以各自所獨有的人格特質去碰撞,在對方的生命裡留下回憶。以此回憶為基礎,在不同的時空中再度和對方取得聯繫,往往帶有「人為的必然成分」。而當你們再度聯繫上了,對對方的關心和感情依舊不變,也因為聯繫而讓你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和更加珍惜過往互動的心意時,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早安,少女


早上起床,向躺在你身邊或正在作早餐的少女說聲:「早安。」接下來……。別傻了,這篇文章要述說的當然不是如上述般的男人夢想,而是要說一個連我想起來都會感到莞爾的故事。

我想有些訪客可能會覺得這個部落格的主軸或討論話題有點太嚴肅、太正經了,所以在此貢獻一點比較有趣的「阿貴的故事」,讓大家能對我這個沒沒無名的說書者多一點瞭解。
而這個故事,我似乎沒對其他人說過(不過我那個從國二就認識到現在的台大同學應該略知一二啦)。

激起我寫這篇文章來揭露青春期好笑回憶的動機是:前幾天「早安少女組」來台了。

看著她們來台活動的一些相關報導或照片,我滿腔疑惑:「奇怪,怎麼全部的成員都換了?沒一個認識的啊?真的是太久沒注意她們了……。」突然,回憶一下子把我拉回6、7年前。


在我高中的時候,我曾經迷過「早安少女組」。

哪泥?紅豆泥?阿貴你沒在開玩笑吧?

我是說正經的。不過,說是「迷」,倒也還不到追星的地步,因為我從來就不是個追星族(但是,如果尼可拉斯凱吉或是艾佛森來台,我就會很想親臨現場瞧瞧了)。到目前為止我也只有一張早安少女組的精選CD-“One”-而那是某個高中同學在我生日的時候送我的。

那怎麼會知道早安少女組的存在呢?是因為看了國興衛視的「ASAYAN五花八門淺草橋」。那是個有點類似台灣現在的「星光大道」的節目,它們的主軸都是「徵選,淘汰,留下來的就加入演藝圈。」

和「星光大道」不同的是,「五花八門淺草橋」的徵選過程是在攝影棚外的場地進行的。通過一連串篩選關卡的男女,就會在小室哲哉或淳君(兩個日本的知名音樂人兼製作人)的安排下,組成團體或以個人身份踏入「藝能界」(我記得『藝能界』是日本的用語,在台灣應該是稱『演藝界』,但吳宗憲倒是很喜歡用『藝能界』一詞),而也只有最後勝出的那些男女才能出現在節目攝影棚,並且進行演出。

這個節目的企劃造就了一些日本有名的演唱團體或個人明星,像是化學超男子、鈴木亞美、早安少女組、太陽與月亮(這個團就比較沒那麼紅了。後來有一個成員單飛來台,那就是本多RuRu。她在出了幾張專輯後也消失了,不知有幾個人記得)等等。

老實說,高中時期的我還滿哈日的。除了看些日本台的日劇外,還會看一些日本綜藝節目,例如「料理東西軍」、「校園封神榜」、「寵物當家」、「電視冠軍」、「火焰挑戰者」、「口袋餅乾」等等。會看那些節目,純粹只是覺得:「好有趣啊!比台灣的綜藝節目有趣多了!節目裡的單元企劃也很有原創性和獨特性。」觀賞「五花八門淺草橋」的原因,當然也是如此。在這些節目當中,我最喜歡和最常看的其實是「校園封神榜」(真的很有趣,不過我現在也是很久沒看了,上次匆匆一瞥,發現節目型態也和以前差很多了)。

那些年的日劇和日本綜藝節目,曾經帶給我許多歡樂。高中時期的家裡無聊時光,有一半是靠它們來解悶的。

言歸正傳,早安少女組在「五花八門淺草橋」成立之初,只有5個人,剛開始走的是20歲出頭的熟女路線,歌曲也多以抒情曲風為主。那時我對早安少女組的想法只有:「喔,不錯喔!有一些美眉可以看(請注意,在我高中時期是沒有『正妹』這個詞彙的,漂亮女生都被稱為『美眉』),又唱又跳又有親和力,不錯!」

後來新成員加入,舊成員畢業(不過還是有幾個在演藝圈活動),成員不斷更替、擴大,也越來越年輕化,曲風在製作人的操弄下也越來越多變。成員人數增加後,也在大團體中拆成許多小團體的組合來發表新歌,想必也因此削了不少迷哥的扣扣吧(如今黑澀會的操作手法,和早安少女組也是很類似的)。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到了2000年,一個比較吸引我目光的成員加入了──「加護亞依」是也(請見網頁連結的左手邊)。就是因為那個未成年小美眉的加入,我對早安少女組的好感才會直線上升。

天啊!阿貴你竟然喜歡幼齒妹啊?別搞錯了,會喜歡加護亞依,是因為她長得很像我高中暗戀許久的商科學姊「點券妹」(每個人都有一段令人莞爾又不為人知的過往,『點券妹』確實是我高中的重量級回憶之一,也許以後會寫一篇關於她的文章)。看樣子我是把對點券妹的愛慕投射在幼齒妹身上了。

在我高中不成熟的幼小心靈裡,「點券妹」簡直是我心中的女神,而「加護亞依」就是女神的縮小版和女神在電視裡的顯像。

後來,「五花八門淺草橋」停播了;而國興衛視不久後竟然搬出了早安少女組的專屬電視節目──「早安少女」。為了看加護亞依,有一陣子我也成了「早安少女」的忠實觀眾,也因此看了許多白癡又白爛的搞笑節目內容。

再過不久,我踏入了大學校園。住宿生很容易和電視脫節,我與早安少女組就因此失去了聯繫。直到大一還是大二的某次期末考結束,我在西門町的「雜誌瘋」赫然發現加護亞依的寫真集“Go on the Journey”。心裡大呼:「喔~~她竟然出個人寫真集啦!真是好久不見了!開玩笑,一定要買一本捧場一下的啊!」

於是,那本寫真集變成我房間裡的唯一一本「女星寫真集」。男性訪客也別想歪了,那本是不露點的相片集,而以加護亞依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也不會對著那本寫真集做出什麼事。哈哈!

只要打開那一本書,好幾張可愛的身影與笑容就會跳出來,真的很棒。對我來說,那本寫真集的意義還滿重大的。它,是我高中回憶的一個標記和紀念。看著那本寫真集,可以讓我想起五味雜陳的高中生活。

許多美好的事物似乎無法久存,加護亞依在去年被爆未成年吸煙,因此被極為注重藝能人形象的經紀公司冷凍;今年又被狗仔抓包,拍攝到和年齡相差18歲的男友共赴溫泉旅館,結果慘遭解雇……。如此直落千丈的遭遇還未結束,停止所有演藝活動的她,為了維持家計,聽說有可能和年輕媽媽一起下海拍全裸寫真。

上述消息都是透過報紙得知的。這些關於她的負面報導,看在我這個已經大學畢業的迷哥眼裡,是何等的無奈啊。成名真的很有可能會讓人迷失,尤其是成名在演藝圈這個圈子裡,想不到有著純真可愛笑容的加護亞依也淪陷在燈紅酒綠裡了……。

我不斷感嘆:「曾幾何時,那些美好的事物和美麗的回憶怎麼離我越來越遠了?」

當然,如果你問我:「哇!加護要出全裸寫真,你要不要去買?」我的回答是:「你去吃屎吧!打死我都不買!買了她的全裸寫真集,以前的美好回憶就會當場粉碎了。」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情境與朋友


「必須先有一個共同的情境,在那個情境裡產生互動與發展關係,朋友才由此而生。」這是我在一年前就有的觀察和感觸,而我想接著說的是:「少了那個共同的情境,我們根本不是朋友,我們根本沒有關係。」

會有這麼武斷的看法和陳述,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個纖細敏感的人(不要懷疑,我知道我常常想太多);一方面是在貓空大學裡遇到了太多這樣的事例;還有更大一方面是由於我自己對朋友所下的嚴格定義。


因為我們都不是特異功能組裡的X教授,所以我們無法靠「超感官的心靈感應」去感知超出個人經驗範圍外的一切,我們必得處在某個「重疊的時空」中(學校、球場、餐廳、街上、網路等等),才能發現對方的存在,並進而發生互動。因為當時的時空、人與事物所產生的「情境」,我們才能建立關係,我們才能變成朋友。

少了那個情境,我們很可能什麼關係也不是。從「沒有情境」的以前,到「有情境或沒有情境」的現在,我們彼此都依然是「毫不相干的個體」。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形:該打球了,一個人打球好無聊,找誰誰誰來打吧;一個人吃飯好無聊,call誰誰誰吧;想出去逛街,一個人逛街多悶啊,找他(她)一起來吧;想去看電影,一個人去電影院真是奇怪,找個人吧;要喝酒了,找誰吧......。

許多人置身在數不清的情境裡,偶然認識了一些人,偶然產生了互動、留下了聯絡方式,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時,「喔,我可以找他一起來,這樣就有個伴了,就不會無聊了。」

也因此,許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不同的朋友,這當然是個廢話。但你是否發現了:你只會和「某個朋友」出現在某個特定的生活情境,而那「某個朋友」並不會出現在你生活的其他時刻或其他場所,因為你們的關係就只限於「那個情境」而已。所以我才說:「少了那個情境,我們可能什麼關係也不是。」

從上了大學一直到現在,我遇到許多上述的情況。在社團裡的「某些朋友」、在球場上遇到的「某些球友」、一起吃飯或吃宵夜的所謂「飯友」或「酒肉朋友」等等,這些友人大部分只會出現在社團、球場、餐廳的情境裡,一旦跨出了那些情境,彼此之間其實很少聯絡;即使在其他情境中巧遇了,可能也只是隨便哈拉幾句無關痛癢的屁話,就各自說再見了。沒有了那個情境,彼此之間幾乎不會產生連結,更別提平常會噓寒問暖或關心對方的生活遭遇了。

所以我漸漸察覺了:「少了那個情境,我們什麼關係都不是。我與你何干?你又與我何干呢?」儘管在某個情境裡和某個朋友相處甚歡,但仔細想想:他找朋友的動機終究只是「無聊,想找個伴」而已。

而這種「無聊,想找個伴」的內在動機,外顯行為會透露一些端倪:在球場上,他可能只想展現他的球技,至於球友打得開不開心、有沒有拿到球,無關緊要,因為他爽就好;球友在球場上跟他說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話,他可能聽聽即忘或可能根本沒聽進去;你跟他說啥時考試、曾去過哪裡玩、大學修了哪些課等等,下次見面時,他可能早就忘了這些資訊。在餐廳或酒杯前,他可能只想秀一下他的新衣、新褲或新鞋,他只想闡述他的想法,至於其他友人過去、最近、未來如何如何、想法如何、觀點如何、建議如何,他一概不聽或左耳進右耳出,因為他找「某個朋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找你來,就是因為無聊想找個人。你只要聽我說就好,你說什麼,我不在乎。」

像上述只在某個情境出現的「友人」,其實離我對於「朋友」的定義還相去甚遠。那到底我對「朋友」的定義為何?「可以在『多種情境』裡自在地暢所欲言所有事情,而對方的反應完全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能聊過往、現在、未來;聊球賽、電影、A片;聊政治、哲學、人生觀;聊所支持的與所反對的、喜歡的與討厭的;聊快樂和悲傷;聊自己的弱點和長處……。」能像這樣聊各種大大小小、正經或不正經的事情,並且能對彼此的談話樂在其中的,那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朋友」。

前面所提的那種「在某個情境才會出現的朋友」,儘管我們的連結可能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和你在一起感覺不錯,所以才想找你」,但是仔細想想,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共同情境」後,你對對方又真正瞭解多少?彼此的友情又是否更加深厚?還是你們終究只是「某個情境裡的玩伴」而已?

他為何快樂?為何憂慮?為何悲傷?每天在幹嘛?以後想幹嘛?你曾經關心過或在乎過嗎?如果他今天跟你說:「我得了癌症,以後不能陪你打球或吃飯了。」你會難過嗎?會想念嗎?還是你心裡在想:「關我屁事,我再找其他人一起打球或吃飯就行了。」

就是因為我體會到「某個特定情境的友情的薄弱性」,所以我就很少主動call人打球、吃飯或是一起出去玩。因為我發現,經歷了那麼多的「特定共同情境」之後,對方不會在乎、不會顧以往的情面、不會管你在幹嘛。我也很懶得再花時間去經營這種「不會更深厚」的友情。你可以打電話找我去做什麼事,我通常不會拒絕;但要我主動邀約,我會說:「我實在很懶得約,約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惜的是,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情境的不斷轉換,以及在社會力的割裂下,我們處在「共同情境」的機會變得更少了。能在有限的「共同情境」裡,找到符合我的「朋友定義」的人,當然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找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當我離開台北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有些朋友以後一定很少聯絡或幾乎不會聯絡了,因為我們已經不是身在「那個台北情境」裡。以前「你與我何干?我又與你何干?」,現在也是如此。而我回到台南後,儘管常常想起和某個友人相處的點滴,卻也因為上述的悲觀想法,懶得打電話找任何人從事任何活動了。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b9ozlv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政治的大問題:他們和我們都忘了……。

這是我第一次寫政論文章,也是我第一次對台灣的政治發表較為完整的觀點與立場。我想先申明,我沒有參加過任何政黨或政黨舉辦的政治活動,所以我是缺乏政治實務經驗的。這篇文章,純粹只是就電視與報章上所看所聽,綜合我個人的成長經驗和淺薄知識,來對台灣的政治現象提出一點觀察和看法。

我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尚未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我,更遑論對特定領域經驗豐富,所以我不針對單一的社會或經濟議題來發表看法。我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處理的是較為鉅觀的政治面向;但是,從我格局狹小的生活經驗來看待鉅觀議題,難免偏頗或有所不全,故在此歡迎關心台灣政治者針對此文不吝賜教和分享看法。

所幸,台灣目前是個言論自由的社會,台灣的政治議題儘管牽扯到許多人的情緒與對國家的核心信念而顯得敏感,但我們依然可以自在地發表見解,而不用擔心如同對岸的關閉網站入口或強押異議份子入監等箝制言論思想自由的行為發生在你我身上。

以下,是我的淺見。


台灣藍綠兩大政黨不斷為2008的政治藍圖預先準備,透過對既有政治資源的掌控與運作,以及在某些附從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台灣媒體的渲染與炒作之下,兩大黨已經成功設定了下屆總統大選的主要政治議題。國民黨主打「民生議題」,以柯林頓總統的競選名言:“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問題在經濟)來不斷提醒人民和執政黨台灣經濟不佳的景況;民進黨則是祭出「國民尊嚴牌」,以「台灣入聯」的政治口號與活動,激起認同本土政權與台灣意識的民眾支持。

即使兩大黨已經成功炒熱了選舉議題和人民關注的焦點,但我卻認為我們最需要關心的不是目前總統大選的對立議題,我們應該關心一些別的事情。我們應該關注一些更基本的政治價值與面向。然而,大多數的台灣人民與政客卻不關心也不討論我如下闡述的觀點,而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聽聞與配合已經設定好並被搬上抬面的政治論述。原因在於:他們和我們都忘了一些事情……。

台灣身處海陸交會的地理輻軸,「人來人往」的歷史情境也因此在此種地理環境的特性下產生。不只是原先就已定居在台灣的初民,還有南島語族的先民來過、擁有悠遠歷史的中國歷代王朝的炎黃子孫來過、裝載豐富航海知識與高昂商業企圖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來過、背著沈重軍國主義大旗的日本人來過……。許許多多承載著不同時空經驗與生命意志的人,曾經在台灣活動,並且在台灣豐富的地理景觀上銘刻了一些歷史陳跡。這些都是台灣的「獨特故事」與「特殊歷史情境」。

這樣的歷史劇上演了好久好久,類似劇情在未來也會持續下去,還不會落幕。現在的台灣,有用政治語言型塑出來的四大族群(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還有從他國而來的「新住民」、商人、學生,以及來此謀生的各式各樣的人等等。

如此蕞薾小島,卻聚集了多元的族群和文化,但在政治上卻聽不太到多元的聲音。台灣人民耳邊所充斥的往往是「非藍即綠」、「非統即獨」、「你傻瓜我聰明」、「誰誰誰要下台」等等兩極化的政治言論與噪音。

當藍綠陣營不斷用極化的政治論述來鞏固台灣舊的名字或賦予台灣新的名字、不斷為過去和現在的「政權合法性」相執不下時,我這個旁觀者只看到了以下這個事實:

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已經確確實實有一個政體存在著、運作著,確確實實有個政治形式和制度在管理與支配著台灣人民的生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台灣人民會對既存的政府感到懷疑和憂心,除了政黨的政治作為外,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掌權者」或「既得利益者」在這個政體上所附加的政治意涵、論述與意識型態。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這個政體好像童話裡的「國王」,周遭的人想要為他添上「國王的新衣」,讓這個國王看起來與以往不同、看起來更有威嚴,而人民可能會對這個國王更加喜愛與欣悅臣服。

不管是「中華民國」、「台灣國」或是其他稱號,這些名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國王的新衣」沒有兩樣。而為已經存在的國王(更精確的應該說是國家)添加新衣,就是如今兩大黨所正在做的事。

儘管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只說明了「日本放棄台、澎主權」,並無記載「台、澎主權誰屬」的相關條文,但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早在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後轉近台灣,在「主權未定」的土地上建立了政府,並且進行著統治。接下來就發生了台灣人民所擺脫不了的歷史包袱與沈重故事。

國民黨透過高壓統治手段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教育、司法、傳媒等機制)的控制與運作,除了原本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的軍民,還在嚴密的「黨國體制」下孕育與塑造了一批「信仰著對岸即是祖國」的「台灣人民」。懷抱著如此政治信仰的人,把他們所信奉的、所遵循的意念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造成如今「在政治立場上傾向統一」的台灣人民。

好不容易黨禁、報禁解除了,「黨國體制」慢慢轉變,民主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在台灣本土成長的民進黨也從在野黨成為執政黨了,台灣似乎面臨了一個新的轉機。但是,民進黨的執政表現似乎只印證了:“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權力讓人腐化,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地腐化)這句至理名言。話雖如此,他們沒有閒著。透過教育改革,在教材裡添加台灣內容以強化本土意識;在政策、傳播媒體與競選主軸裡不斷高喊「台灣意識」,挑起人民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並在「轉型正義」的主張下,翻開國民黨過去的不法舊帳,以削弱過往的政權合法性,建立本土政權的正當性和延續性。民進黨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將近8年的執政下,他們也孕育和塑造了另一批人「在政治立場上傾向獨立」的台灣人民。

藍綠兩黨透過各自的政治資源和國內的媒體結構,不斷強化「傾向統一」和「傾向獨立」的兩批人民的意識,也不斷撕裂和分化著兩批人民的情感。大多數台灣人民的精力和關注焦點,也因此被兩黨牽制、轉移與範限。

撇開兩大黨的政治訴求,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不是民進黨的「國家正名」與「台灣入聯」,也不是國民黨的「笨蛋!問題在經濟!」,當然更不是統獨議題。我認為,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已經確確實實有個政體在存續與運作,那台灣人民最應該做的,不是討論兩黨的既設議題,而是檢驗政體在本土的運作情形與病況,持續關注、診療這個政體,並進行必要的改革。

讓既存的政體更好,讓他更能照顧到小小台灣的人民的需求,不要管他的「新衣」了。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都具有「多元族群」的社會特性,在這個特性之下,不應該只有圖顯政治光譜兩端的對立聲音,應強調「包容」,讓各種不同的觀點發聲,而不是排斥對立的意見。

讓台灣人民有更多的管道參與政治和提出意見,激發不同的聲音和活力;讓台灣人民自己決定我們國家的未來,而不是讓藍綠兩黨操縱傳播管道、設定政治議題和範限人民意識。即使兩黨參選人故做姿態下鄉傾聽人民聲音,但他們接觸的多是「原來的支持聲音」,只有不斷強化他們的政治信仰而已。讓台灣人民有跳脫「兩黨的既定霸權論述」的「自主意識」,並且自由發聲,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政治討論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情緒和指控性的言詞,應該回歸「理性」,就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去討論,就事論事。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不是「為政治而無限上綱」、不是「你和我政治立場不同,就不讓你在某個位置上做事」。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台灣已經這麼小了,卻載著兩千三百萬努力生活著的多元人民,我們實在是沒有分裂的本錢。台灣的政體最需要的不是新名字(憲改標準都訂那麼高了,要訂製新名字是有可能,但談何容易?),也不是依附於對岸的政體(明明對岸就不是一個人世間最理想的政治體制,為何還有人奢望和另一個政體融合後台灣人民會過得更好?)。台灣的政體最需要的是有個暢通的管道與機制,讓台灣多元族群的多元聲音能夠自由且有效地傳達。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台灣的政治才會出現了大問題、大弊病。

如果你問我:「那台灣最重要的議題到底在哪裡?台灣該怎麼辦?」我會說:「何不讓台灣人民自己討論看看,然後讓他們決定什麼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我不是政治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是哲學家,更不是個研究者;此篇文章儘管缺乏實證資料與數據來佐證,並且似乎顯得過於理想化,但誠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我只是表達我的觀察與看法而已。」

我只是個是土生土長的平凡台灣人。這個國家「目前」的名稱是「中華民國」,但不管他以後的名字為何,我還是比較喜歡稱呼這塊土地為「台灣」。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Just like Allen Iverson: a decade proved no rings.


9月17日,考選部為因應韋伯颱風來襲,高考三級提前一天放榜了。

命運的鐘聲所響起的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擊碎一個人的美好規劃的絕望。

榜上沒有我的名字。

我看了三、四遍,就是沒看到我的名字。這代表一個讓人摔到谷底的殘酷事實:王阿貴,你沒上,你落榜了,請你從頭來過……。

幹!幹林娘!噙著眼眶的淚水,我腦中茫然一片。

9月17日的晚上8點半,我才剛剛看完ptt金塊板的板友所分享的Iverson精彩剪輯影片,再去看一下國考板,就馬上透過網頁連結得知這個噩耗。

影片裡有一句描寫Iverson奮鬥史的話:A decade proved no rings. 似乎是預告落榜的徵兆,也是我目前處境的類似寫照。

沒錯,如同我最喜歡的NBA球星Allen Iverson,我們的努力都落了空,我們都沒有得到心中最最渴望的實質回饋──他努力了10個球季,沒有得到冠軍戒;我努力了將近1年,沒有考上高考三級新聞類科……。

7月10日考試結束,我是沒多大的把握,但我很肯定的是: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怎麼會沒上?考試那幾天的狀況不錯,不會寫的題目也絞盡我的掰工和想像力去應答了,會寫的題目我也自認答得不錯,怎麼會沒上?到底哪裡出錯了?」經過漫長等待的放榜,竟是如斯結果,無解的疑問不停懊惱著我。

這些疑問,只有成績單才能解答。三天後,成績單寄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媽的,媽的逼!又是只差一點……。

我在隔天就申請了成績複查。雖然我知道這根本無法改變什麼(即使複查成績,翻盤的機率也是0),但我還是很不甘心,很想知道某些科目的配分情形。

10月4日,成績複查結果出來了。我仔仔細細看著成績單上的分數和配分,拿出題目卷,回想著當時我所寫的答案,進行許久未做的「檢討考卷」工作。



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類科:新聞(選試英文)

1.筆試專業:國際傳播與國際現勢28

大學念國際關係的我,雖然對本科興趣不高,也自認學有不精,但是國際關係是我的大學主修,是我的拿手強項之一,結果反而是我考得最爛的一科,難以置信……。
這科明明在前五年都只考國際關係,今年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竟然徹底打破往年的命題趨勢,改考「國際傳播」。媽的,命題委員是想讓考生當場暴斃嗎?
關於「國際傳播」,我只有念一點皮毛,這兩題卻都只考我沒唸過的內容,我只好全部用掰的。成績複查結果出爐,第一題拿了9分、第二題8分,證明我的掰工還算不錯。但是,答得最有把握的第三題「中日韓關係」,竟然只得8分,我真的差點吐血。第四題則考非常新鮮的國際時事──「法國新任總統上任之後的情勢變化」,有這麼多國家可以考,命題委員偏偏出個法國,真的也夠偏了。雖然我早就注意到這個新聞,但是事前未看過關於此事的專論文章的我,根本不知要寫啥,隨便亂寫的結果,只有筆墨分數3分。
就是第四題分數太低,才把這科的分數整個拉下來,幹!命題方向如此偏差,評分又這麼奇怪,我不禁懷疑:命題委員和閱卷委員存心刁難考生!
但是,怪誰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第一科確實是我的大敗筆!


2.筆試專業:傳播理論39

第二科的分數,比起我報考新聞研究所來練筆的「傳播理論」分數,還多了4分。雖然在第一題考了我連看都沒看過的「第二層級議題設定」,但我亂掰的結果還是有8分,有點出乎意料。第二題我覺得寫得不錯,果然拿到了12分。
整體來說,此科分數尚感差強人意。因為我花了許多時間準備「傳播理論」(畢竟我不是傳播相關科系畢業),在所有考科中,也針對此科看了最多書籍,念起來也算興趣盎然,如果能有40分以上,我會更感欣慰。


3.筆試普通:法學知識與英文82

50題的選擇題中,英文全對,只錯法緒和憲法。這科能有80分以上,是我理想中的分數,我非常滿意。


4.筆試普通:國文72

作文佔60分,實得43分;公文佔20分,實得11分。另外還有10題選擇題,我只錯一題,扣2分。基本上這科考得不錯,不過公文部分還得加強,可再添一點分數。


5.筆試專業:新聞學46

傳播專業科目中,「新聞學」竟然是我考得最好的一科,有點難以相信。四題申論題中,只有第一題有唸到,其他三題都是臨場發揮,可能是剛好都有掰到重點吧。如果其他傳播專業科目都有40幾分,我就上榜了,唉……。


6.筆試專業:民意與公共關係概論34

媽的!竟然在這科的第一題又考了「第二層級議題設定」,還佔了30分!命題方向可以再偏一點。照理說,每科的命題委員應該都不同,也不能事先針對考題加以溝通,可是這科卻出現和「傳播理論」如此雷同的考題,難道命題委員之間互有勾結?
第一題只拿了10分。第二題佔30分的「部落格對公關之影響」,亂掰也只有12分。第三、第四題都考「置入性行銷」,關於這個行銷手法,我只有念到一點點,兩題才總共拿了12分,幹林娘!
第六科好死不死都考我不會的部分,也是繼「國際傳播與國際現勢」後又一大敗筆。


7.筆試專業:新聞英文62

明明科目名稱是「新聞英文」,第一題的英文單字測驗竟然出現「有機農業」、「文化同質性」、modus vivendi 、conundrum等非關時事的單字,命題委員到底在搞什麼?
第二題的英翻中,竟然是闡述美國信念的文章;第三題的中翻英,則是介紹蘭嶼的觀光資源,這些和時事有啥關聯?我花這麼多錢印英文報紙、花這麼多時間看英文新聞,到底為了什麼?命題委員非要如此戲耍考生不可嗎?
還好,因為長時間接觸英文的關係,即使考題和時事搆不著邊,還算能翻譯得有模有樣。英翻中和中翻英共佔70分,我得了48分,算是滿意的結果。但是,如果他考的那些冷僻單字我都有掌握到,這科分數就可以衝破70大關,我就不會名落孫山了。幹!


8.筆試專業:英文86

這科的分數和考研究所的英文考科分數相同,能考到86分,算是超出我的預期,我覺得非常滿意。從高中以來,英文一直是我的拿手必殺科;大學畢業之後,英文沒有退步,反倒因為準備高考而突破以往的水準,我感到萬分欣慰。


筆試普通科目合計平均77.0000 佔筆試成績20%=15.4000
筆試專業科目合計平均49.1666 佔筆試成績80%=39.3332
總成績54.73(成績排名:34)(錄取標準58.07)未錄取


總共錄取16人,我的排名是34,總成績差錄取標準3.34分。就結果論來說,雖然沒有上榜,但能在將近200名的到考者中,取得34名的位置,總算感到有點安慰。看到具體的考科分數和成績排名,證明自己的努力雖然沒有達到最大效益,但畢竟是個不俗的成果,才稍緩落榜的悲痛。

原本規劃考上之後,要在入伍前去美國或韓國自助旅行,或是去落後國家當個海外志工,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具像化書上的知識和自己的想像、增加人生經驗,或是買幾個潮流逸品好好犒賞自己,如今一切都化為泡影。

努力了這麼久,卻沒獲得自己想要的,就是不甘心!我想再考一次,再面對一次這個高難度的國家考試高考三級。

我很清楚,再次步上國家考試的漫漫長途,就像李安描述【色戒】拍攝過程的那句話:「這是個探索幽暗的旅程。」我又再度隻身踏入了黑暗之中,只知道不斷摸黑前進,才能在明年放榜時再度看到光亮。

我更清楚,再次面對國家考試,意味著我又要陷入無邊無際的知識洪流裡──讓自己長時間浸泡在精密構連的學術文字氛圍,讓理論惡魔和主義天使不斷在我耳邊絮聒,一步步顛覆我舊有的思考架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再次提升我的思考和論述能力。

而如此漫長的改造一個人的腦袋的艱辛過程,不為什麼,只是為了讓自己迎接考試制度,並且戰勝考試,然後獲得一個自己認可的符號價值。

「讀書人要對社會有責任感。」國中老師的一句話早已內化為我繼續讀書的核心信念之一。我想追求更高的符號價值,我想藉由獲取更高的符號價值來證明自己過往的努力。

我已經沒有退路了。畢竟身處在現實社會中,在既定的社會價值觀的灌輸和催眠之下,年齡的增長也讓我漸漸產生自立的壓力。23歲的我即將入伍,我不希望當完兵之後依然兩手空空,在生存壓力和自我期許的催促下,我希望明年可以一邊服替代役,一邊唸書,然後考上研究所和高考。

好好分析自己目前的處境,再度面對國家考試,同樣的考科,不一樣的時空環境:我已經大學畢業,老了一歲,唸書的環境不是在充滿讀書氣氛和龐大資源的圖書館,而是在自己的房間,甚至是在將來的軍隊宿舍。照這樣看來,我必須加倍努力才行。

又要開始唸書了,我又得把自己放置在更自律和規律的生活情境中,這是否意味著我又要捨棄一些事情?

我還有很多的感觸還沒寫,而個部落格才建立不到三個月,已經承載了6萬多字,實屬不易。寫寫文章抒發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也是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興趣和目標,所以我還是會持續寫文章來影響別人。只是以後可能會一個多星期才會出現一篇新作,關心我的無聊訪客還是可以來這裡逛逛。

球還是會打,畢竟好不容易運球和切入都進步了,一定還要多加練習,只是接下來一星期只會打兩次球了。在家還要持續健身和慢跑,讓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希望在入伍前,伏地挺身能做到100下,仰臥起坐能做到150下(現在的極限是扶地挺身75下,仰臥起坐100下,還要多加油)。
這樣每天面對考試壓力的煩悶生活,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會堅持下去,並且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

明年,絕對不要再被擊倒!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後記與自問自答


10天的遊記,終於打完了。

環島結束是9月7日,我休息了3天,從9月10日才開始動工。原本預計一天打完一篇遊記,但是不想只是記記流水帳的我,在10天的遊記裡融合了我過去的一些記憶和感觸,所以寫作的進度嚴重落後,大概2、3天才能完成一篇。

我不知道有幾個人在看我的部落格,更不知這當中又有幾個人透過文字參與了我的過往和旅程;但是,「把遊記寫完」,並且句句琢磨出我的心路歷程和路途風景,是我在無趣生活裡的傻傻堅持。

謝謝無聊訪客的賞光,看完默默無聞的阿貴的靠杯和靠腰。在此收錄一段訪問,以饗讀者。


【空氣人】:今天訪問到了一點知名度都沒有的說書人「阿貴」,我一點都不覺得榮幸。

【阿貴】:謝謝!有什麼問題儘管問吧!有問必答!


【空氣人】:結束這段旅程之後,人生有什麼改變嗎?

【阿貴】:其實沒有耶。短短10天的旅程,能改變人生的什麼呢?我依然一無所有,回到家只是重拾無趣的日子而已。和許多旅人一樣,單車環島之後,突然覺得很空虛,可是日子還是得過,我們還是得面對生活。
過往的包袱仍然無法拋掉,畢竟人之所以為人,就得背負著什麼繼續卑微地活下去;旅人也必定是背負著什麼前進吧。


【空氣人】:人生無變化,但你個人總有一些具體的改變吧?

【阿貴】:有的。如牛仔老闆所言:「環島結束,你就會很討厭機車和汽車了啦!」我現在真的對汽機車沒啥好感,尤其是速度快又不禮讓他人的汽機車,我更討厭。


【空氣人】:你的改變應該不只這些吧?可以說一下你內心的變化嗎?

【阿貴】:你問的問題很細膩喔!這次的單車環島,讓我接觸到很多很多新事物,每一樣新事物都帶給我一個感動。
對我而言,之前準備國家考試的日子,剝奪了我許多接觸新的人事物的機會。每天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重複自己的生活習慣,真的很悶、很無聊。考試結束後,能獲得暫時的自由,去看、去聽、去碰以往未曾經驗的一切,真的很棒!
吃到了從未嚐過的好味道、去到了從未踏過的土地、看到了未曾見過的生活、接觸了未曾碰面的人,其中所產生的感動和興奮,我很享受並且樂在其中。「以後我還要繼續接觸新事物,不要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是單車環島帶給我的啟示,也是我目前最確定的人生目標。


【空氣人】:就像普魯斯特(M. Proust)所說的:「真正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天地,而是擁有新的眼光。」是否很符合你的心境?

【阿貴】:You damn right!在社會的約制和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很多人過著每天幾乎一樣的生活。儘管如此,一旦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有所自覺,產生「新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試圖做出改變,你就會發現新天地、新世界!
這說來很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很多人過著滿足現狀的生活,懶得省察,更懶得改變。你要他們怎麼做,才會「擁有新的眼光」?


【空氣人】:不是我在訪問你嗎?你不可以問我問題。請問你對「夜騎」還會感到害怕嗎?

【阿貴】:你話題轉得真快……。第一天在沒有路燈的屏東鄉間「夜騎」,真的是震撼教育,我確實嚇到了。
我想,人類會對黑暗感到害怕,是因為遠古初民所遺留下來的記憶。你想想,我們現在是處在「有燈的時代」,如果換成是未發現火、也根本沒有燈的古早古早,到了沒有月光的夜晚,人類能看見什麼?當四周一片漆黑,又充斥著夜行猛獸時,那絕對是人類生命的最大威脅和恐懼。久遠以前,人類對黑暗的懼怕一代代傳承下來,久而久之嵌入下一代的基因和生理機制,我們也必然恐懼黑暗。
不過在環島途中,其實我不只一次夜騎,至少有3、4次吧!還有一次是夜騎東澳下坡山路,雖然那個不是越野路段Offroad,但能存活下來,我的生命力和勇氣又提高了不少。下次夜騎就比較不會那麼害怕了。


【空氣人】:環島過後,你是否對單車產生熱愛?

【阿貴】:還好耶。是比較喜歡單車了,但是還不到熱愛的程度。不過,單車環島後,真的會開始注意以往未曾理會的單車騎士,會看看他騎的是哪種車,又是那個廠牌的。單車真的是個有趣的東西。
雖然很多人都說:「單車環島過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想騎單車。」回到家的我,確實是如此。然而,阿空被我閒置幾天後,我騎他去逛夜市,那種再度騎乘帥氣單車的喜悅油然而生,就像騎在正妹身上一樣,真的很棒!我現在還會騎他去買早餐。


【空氣人】:你少虎爛了,我很清楚你沒騎過正妹……。我離題了,你以後還會環島嗎?

【阿貴】:一定還會!以後要再把阿空拿出來操一次,騎別的路線環島!火車環島、機車環島也是我接下來的旅遊計畫。如果要火車環島,就要來個「懷舊和小吃之旅」,去日式老火車站或小站走走看看,順便去嚐嚐車站周邊的小吃;如果要機車環島,等存夠錢後,我要買「阿伯載瓦斯」的那種重機,「噗噗噗」的排氣聲,真是太悅耳了!騎上去超帥!
小小的台灣,很多地方我卻還沒去過,有機會一定要多出去看看。


【空氣人】:聽你這麼一說,你似乎是個「只要有想法,就會付諸行動」的人?

【阿貴】:可以這麼說吧!一個想法一旦在我心中萌芽,我往往會去實行它,而且絕不輕易半途而廢。


【空氣人】:你有什麼話要對想從事單車環島的人說嗎?

【阿貴】:現在就出發吧!連5、60歲的阿伯都一個人騎單車環島了,你也一定做得到!而且我在路上還看到有人騎「校園裡的淑女車」環島(真是太強了,簡直是S級妖怪),證明只要有心,騎哪種車也能環島!
在我上路之前,也只有每個星期打打2、3個小時的籃球和跑跑2000公尺,體力並沒有非常過人。如果你自認四肢健全,那你只要有足夠的毅力,一定可以凸完全台!


【空氣人】:謝謝你接受訪問,希望下次不要再見了。

【阿貴】:有緣再相會啦!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10:2007/9/7 Friday 旅程結束


騎乘時間:5:19:21
平均時速:18.3km
最大速度:32.9km
騎乘距離:97.74km
累積里程:1130.5km

經過地點:雲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布袋鎮>台南縣北門鄉>將軍鄉>七股鄉>台南市>仁德鄉>歸仁鄉

騎乘路線:台17(口湖~台南市)、縣道182(台南市~歸仁)
午餐地點:北門鄉的7-11
晚餐地點:家


一早起來就陽光普照,我在房間裡吃著老闆娘準備的玉米蛋餅和奶茶。昨天的累積里程已經破千,我知道單車環島的旅程將在今天結束(新車買不到一個月就騎了1000公里,想想還真不簡單)。

整理完畢,還不到早上9點,老闆娘已經出門,我就向正在一樓作園藝的老闆道別。雲林縣的偏僻田野鄉間裡,有著這麼一棟精心裝飾又乾淨的民宿,屋子前面養雞、養鴨又養牛(我昨天在路上就看到好幾隻黃牛在悠閒地吃草,想不到這間民宿也養了一、兩隻。下輩子當一隻壯碩的牛好了,這樣子似乎比較快樂);四周沒有高樓,沒有趕著上班的車輛的喧鬧。已生了三個女兒的老闆和老闆娘,體態和面容卻沒有中年男女的臃腫衰老,如此與世無爭的樂活生活,我覺得很棒!


上路沒多久,台17緊鄰台61快速公路的景象又重現眼前。早上的兩條省道都沒什麼車,依然是個安靜的鄉間世界。

騎到10點半,台17的116公里處竟然在修路,前方看不到修路的盡頭。路面的水泥都已被刨開,滿是坑洞和砂石。還好台61和台17平行,我繞道騎了一小段台61,再接回台17沒有修路的路段,就一路順暢無阻。

遍佈省道兩旁的是無數的魚塭,重複的景色讓回家的路顯得十分漫長。騎啊騎、騎啊騎,經過景色相同的嘉義縣東石鄉和布袋鎮,我終於來到了台南縣北門鄉。12:22,過了南鯤鯓代天府(一座大廟宇,很多台南人應該都去過),單車環島好伙伴7-11現身路旁,我買了環島的最後一個便當。

休息1個小時後,歸心似箭,在快要下起午後雷震雨的烏雲下迅速甩開依然單調的風景,我來到了台南市的安明路。還好並沒有下雨。

不知道是否因為前兩天淋雨而導致生鏽,阿空的鍊條在今天一直發出「唧唧唧」的聲音。我繞進市區裡,打算去給「牛仔單車」檢查一下。

下午3、4點的牛仔單車店裡,6、7個客人駐足,這間單車店真的人氣滿點。牛仔老闆正在忙著招呼3位單車客,看到我的車,問了一句好笑的話:「阿你台南郎匿?」我笑了出來:「我阿貴啦!」「喔!你阿貴喔!拍謝拍謝,認不出來……。」老闆摸著我肩膀說道。

畢竟我不是常客,而且他每天起碼接觸了十幾個客人,老闆認不出我來也是正常的。工讀生試了試阿空的鍊條,說沒有問題,可能是卡到小石子才會發出聲音。老闆跟我說了聲:「阿貴,歡迎你回來!」
第一句歡迎旅人歸鄉的話,不是從我以前就認識的朋友口中道出的,而是出自用心經營生意、和氣待人的牛仔老闆,我很高興地離開了。

後來我去附近的「莉莉水果店」吃了一晚西瓜冰消消暑。看著比台北可愛數十倍的台南市,如此熱鬧、充滿古蹟和小吃的城市,真好!

5:20,我到家了。這段新事物和舊回憶往復交織的單車環島旅程,就此結束。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9:2007/9/6 Thursday 眷村殘垣


騎乘時間:6:14:09
平均時速:18.6km
最大速度:39.0km
騎乘距離:116.10km
累積里程:1032.8km

經過地點:台中縣大甲鎮>清水鎮>梧棲鎮>龍井鄉>彰化縣伸港鄉>線西鄉>鹿港鎮>福興鄉>芳苑鄉>大城鄉>雲林縣麥寮鄉>東勢鄉>台西鄉>四湖鄉>口湖鄉

騎乘路線:台1(大甲~清水)、鰲峰路(清水鎮銀聯二村)、台17(梧棲~口湖)

午餐地點:清水鎮的陽明新村擀麵
晚餐地點:口湖鄉下崙的7-11
住宿地點:口湖鄉的鄉海民宿(約19:30抵達,雙人房1000元)


老舊的富門汽車旅館竟然就在醫院的旁邊,真的很突兀。木造的房間裡,地板好像有點凹陷,陳年A片看到一半也莫名其妙斷訊了。連續兩天住汽車旅館,品質竟有著如此大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我發現打掃房間的竟然不是阿婆,而是看起來年紀和我相仿的女孩。她的口音和年輕裝扮,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在大學裡遇到的大陸、緬甸或澳門外籍生。我那時一直覺得她長得很像一個明星,可是想不起來到底像誰。直到回家後,無意間轉到了以前有一陣子很愛看的韓國喜劇影集【男生女生向前走】(請見網頁的最左邊那位傻大姐),才驚覺:「啊!她超像『鄭多彬』!」韓國女星怎麼跑到台中的汽車旅館打工了?我像「楊東根」那樣,抓頭吐舌吶喊:「我的天啊!我的天啊!」

早上起床,去附近的早餐店買了早餐來吃。整理就緒後,騎著經歷兩天下雨而全身泥巴的阿空,9點上路,天氣多雲。

今天,我想拜訪一個離省道很近的舊地,一個構築我另一半童年回憶的眷村──銀聯二村。

環島前曾聽媽媽說,她和老爸在今年7月份帶我外婆回去台中清水的榮總做身體檢查,順道回老媽和外婆以前的家-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時,其中一部份軍人所進駐的「銀聯二村」-去拜訪朋友。結果眷村的住戶早就都搬到附近的新蓋國宅大樓裡去了,眷村老房子也都快拆掉了。

為了印證老媽說的話,為了重溫兒時的歡樂,我一定要去親眼看一下那個即將凋零的老朋友。


過了大甲溪上的大橋,就來到了清水鎮。才9:42,轉進「鰲鋒路」,一個本來應該熟悉卻變得陌生的「銀聯二村」入口大門,不到5分鐘就出現路旁。

兒時記憶是粗魯的手,不顧三七二十一拉著我和單車踏了進去。我整個人呆住了……。正對大門的司令台前方的空地,滿是雜草。以前就像一個小公園的空地,怎麼現在變成這樣?空地正中央的「蔣公半身像」也不見了(去蔣化延伸到國民黨眷村,似乎是理所當然)。

左右張望,不只空地佈滿雜草,眷村裡的道路上也都是老樹的殘枝枯葉,路旁雜草叢生。果然如媽媽所言,這裡就是一副快要被拆的樣子……。

有多久沒回到這裡了?我拚命在腦中翻箱倒櫃:「好像有3年多了吧。」3年多前,也是和爸媽、外婆一起來銀聯二村看看朋友,那時就感受到眷村已沒什麼人氣,可能許多老兵早已凋零,年輕一代也搬離此地了。

時空膠卷在大腦的強迫下,不斷往後倒帶 …… 。

小時候還在新竹市念幼稚園和國小的寒暑假,我是這個眷村的常客。在台灣經濟蓬勃的民國7、80年代,客人絡繹不絕於爸媽所開的小小電器行裡。學校放長假時,老爸會送我到台中清水鎮,或是外公會上新竹來接我這個小外甥,去銀聯二村裡住個好幾天、玩個好幾天。給老人家照顧也好,這樣爸媽不用在忙碌生意之餘,還得掛心我這個小胖弟。外公、外婆有我這個小鬼頭作伴,也比較不會無聊。

最深刻的眷村記憶,是每天早上兩老一小相伴走去附近的陽明新村市場吃擀麵、買菜、喝甘蔗汁。小小年紀的我,如果走累了,會叫外公背。我們一起往返了無數次的眷村路途,一起綻開了無數次的歡樂笑容。

到了下午,同住一村的老人們相聚在涼亭乘涼聊天,或在司令台下著象棋。有一個阿公還很喜歡拿著十塊錢對我們這些小朋友變簡單魔術。銀聯二村在我的小小腦袋裡,真的很安詳和樂。

每到過年,親戚一定回到銀聯二村團聚吃年夜飯,小小的平房擠滿了人。我和表哥、表姊們,則是買了一堆炮在眷村裡瘋狂地放著,享受著一年一度的年節氣氛和相聚時光。那些日子,真的好快樂。

這就是我最原始的眷村印象。沒有如今政治語言的喧鬧、沒有被紅潮的極化言論煽動的外省激進老頭、沒有一再賦予或轉換舊事物意義的對立意識型態與論述。銀聯二村的記憶是我的,而我無法為那麼快樂的原始回憶添加任何現今的政治意涵例如黨國機器的遺緒、藍軍大本營等等)。因為他是我最原初的感動之一,也是我最珍貴的寶藏之一,是我的一部份。

我在小學四年級搬回台南,一年之後,外公就過世了。外婆不想自己一個人住在眷村,就開始遊走於親戚家中的日子。兩位老人家相繼離開故居,儘管外婆依然健在,但親戚和小一輩的我們卻很少很少再回去銀聯二村了。因為兩老已不在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回去呢?

不久前,眷村附近的新公寓國宅完工,外婆並沒有搬進去,反而把分配到的公寓賣了。現在,只有在外婆需要去榮總做檢查或領個餉錢時,我們才會偶爾去看看銀聯二村,順便吃個全世界最好吃的擀麵。

今日我舊地重遊,3年多前還有人住的眷村,如今一片殘垣斷瓦,看得我眼眶紅紅。獨自一人拖著沈重的步伐在眷村裡走著。

走進以前所住的小小平房,大門和窗戶被拆掉了,有用的東西也都被搬走了,地上只剩一些凌亂的斷木、碎石和垃圾。曾經餵養著小小心靈的可愛住家,就這樣在我面前破碎,儘管沒有人在我眼前敲擊房屋的一磚一瓦,但這樣的景象也夠痛心的了。

其他平房也是如斯景象,無一倖免。連昔日的涼亭也是東碎一塊、西碎一塊,殘破不堪。我很難過地點了根煙,它依然和往常一樣,沒什麼安慰效果。

奇怪的是,在司令台後面的那間小理髮廳,裡外竟然乾乾淨淨,還擺著一張理髮椅,一看就知道還有人住的樣子。我走了進去:「有人在嗎?」一位瘦瘦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有什麼事嗎?」我簡單說明來意後,就問他:「這邊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啊?」他回答:「一年前大家就被強制搬離啦,現在只剩3、4戶還住在這裡。政府原本說要拆,結果只拆一半,小偷還進來眷村偷東西,所以沒拆的房子也被弄得很亂。」

「喔,是這樣啊。唉,以前很多老兵住這裡,在我小時候還滿熱鬧的。」「有些老兵還沒過世,他們也都搬到新蓋的那幾棟國宅去了。以前他們都住在眷村的平房,只要一出門就會看到左鄰右舍,可以聊聊天啊散散步啊什麼的。現在他們住在公寓大樓,每天關在家裡,出來看不到人,也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日子很無聊。」阿伯如此道出了平房和高樓的住戶互動差異。「唉,是啊。以前我小時候也住過公寓,大家也都是互不認識……。這裡有確定什麼時候要拆嗎?」「聽說是立委選舉前一定會拆,不過我看拆不了了啦!現在的政府沒錢啦!」
有了阿伯的資訊,我總算對這裡所發生的事有了初步的瞭解。和他道別後,我騎著腳踏車在村裡晃晃。好想吃擀麵,不知那間「士官長擀麵」還在不在?

在國宅附近繞啊繞,總算找到了「士官長擀麵」。煮麵的老闆也不知換了幾代,以前看到的老闆都是男的,如今卻換成30幾歲的親切老闆娘了。無論如何,有人繼續經營這間讓人回味無窮的擀麵店、傳承獨到口味和製麵技術、延續居民與食客的情感和記憶,真的是太好了!

才10點半,離我平常吃午飯的時間還有2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又找到朝思暮想的好味道,哪管得了這麼多。馬上點了一碗大的擀麵,嘶嚕嘶嚕地吃了起來。啊…,好香!好棒!好滿足(不過我記得他以前湯麵和乾麵都有賣,如今卻只剩乾麵了。好在他的醬汁味道還是不變,讚)!

吃完這一碗,又跑去附近的「張鴨子擀麵」再嗑一碗(張鴨子的擀麵多了麻醬味)。小時候好像兩家都吃過,不過比較常吃的似乎是「士官長擀麵」,而且士官長確實比張鴨子好吃(看個人口味吧!有機會你也去比較一下)。

在早上就吃了兩碗麵,好飽。天空也放晴,熱了起來。我帶著齒間的麵香和滿腔的感慨,繼續我未完的旅程。
從梧棲鎮接上台17後,砂石車又一輛輛出來湊熱鬧。

經過中彰大橋,12點半就抵達彰化縣伸港鄉。我到加油站洗把臉。工讀生一男一女坐在廁所旁的機車上聊天。他們很熱情,問我從哪裡來,要騎到哪裡等等。身材高挑、舉止大方、滿臉笑容的女工讀生,竟然馬上猜中我是台南歸仁人,真的很厲害!她說她的國小老師也是歸仁人,所以她就猜從台南來的我是歸仁人啦!

後來他們又主動拿兩瓶結冰的礦泉水給我,真是太感動了!出發前看別人的遊記,有些人為了省錢,就去學校、警察局和加油站要水喝。這些方法我當然有試過。一次是在第一天的某個加油站,工讀生還故意裝傻,不太想拿水給我,搞得我後來就不想在加油站要礦泉水了。另一次是在第二天南迴公路上的草埔國小,我借他們的飲水機裝個水,他們並沒有拒絕。
我是個每天都會喝很多水的人,更別提在單車環島的路途上,我一天起碼可以喝10罐普通瓶裝的礦泉水,所以礦泉水的花費是非常大的(為了避免中暑或脫水,這種錢是省不得的)。

一路向前,景色真的很單調。除了省道,兩邊都是田地。偶爾會出現養雞、鴨或鵝的小牧場,還有幾抹魚塭。這樣的景色不斷重播。
經歷過早上的衝擊之後,我在無聊的路上一直打呵欠。很想小睡一下,可是偏偏找不到涼亭之類的適當地點讓我休息。在路旁抽了許多煙提神,又去吃了思樂冰解熱,才總算恢復點精神。

騎過窮鄉僻壤,台17旁接上了昨天也出現過的台61西濱快速公路。兩條省道相鄰,台61只給汽車通行,機慢車只能行駛台17。看著路標從芳苑鄉、大城鄉,變換到麥寮鄉,我總算騎到雲林縣了。

一路南下到了口湖鄉,天色漸漸暗了。路旁出了一個附上電話的指標──「鄉海民宿」。太好了!這麼偏僻的地方竟然有民宿,我心中的天使吹起了喇叭。趕緊打電話問個地點和價錢。哪尼?竟然沒接,是倒閉了嗎?

失望的我繼續向前,沒多久就出現了7-11。在吃便當的同時,民宿老闆也回電了。他說他人在山上,等一下會有老闆娘帶路。我吃過飯後,在親切老闆娘半路現身的指引下,總算找到了田地裡的社區的其中一戶住家,二樓就是「鄉海民宿」。

一晚原本要價1500元,卻只算我1000元。乾淨的房子,房間外還有小陽台,讚!

明天,應該就可以到家了。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8:2007/9/5 Wednesday 歸鄉路遙


騎乘時間:6:06:32
平均時速:18.4km
最大速度:43.2km
騎乘距離:112.44km
累積里程:916.7km

經過地點:桃園縣觀音鄉>新屋鄉>新竹縣新豐鄉>竹北市>新竹市>竹南鎮>苗栗縣後龍鎮>通宵鎮>苑裡鎮>台中縣大甲鎮

騎乘路線:台15(觀音~竹北市南寮附近)、台61(南寮~通霄鎮白沙屯附近)、台1(通宵~大甲)

午餐地點:竹北市的7-11
晚餐地點:大甲鎮的全家
住宿地點:大甲鎮的富門motel(約20:00抵達,雙人房900元)


一晚1080元的愛登堡汽車旅館商務套房(沒有車庫的一般套房),算是物超所值。15~18坪的寬敞雙人房,有按摩浴缸(也不知為啥,我竟然忘了體驗一下按摩浴缸的威力)和淋浴間的乾淨浴室、小冰箱、飲水機、茶包和咖啡包、大電視(有鎖碼台可看,不過都是些老舊A片)和大床,除了冷氣還有電扇(真是貼心,照顧到不喜歡吹冷氣的人的需求),可說是應有盡有。

整趟環島充滿著許多第一次,這也是我第一次進入汽車旅館。不錯!就住宿品質來說,我給愛登堡90分。

還是早上7點起床,去入口處的管理室拿早餐(有附早餐,很棒)。原本昨晚的消瘦妙齡小姐,已換成顧早班的親切阿媽。「你是環島的那個厚?」「對啊,昨天的小姐跟妳說啦?」阿媽給我兩個豆沙包和一杯豆漿,外面依然下著雨。

吃完早餐、清完腸道、暖完身體、整完行囊,8:50退房,出發。一早就陰雨濛濛,其實我很不想騎車,因為我知道前方不會有美景,而天空也不知啥時會放晴。

中間插著安全島和路燈的寬廣四線省道,兩旁是一個又一個不知在種什麼的空地,偶爾出現一兩間民宅或廟宇。檳榔攤很常見,但是沒有正妹(有些檳榔攤甚至是請穿著普通的外勞或外籍新娘來顧攤,本土亮麗台妹文化的精髓何在啊?嗚嗚嗚)。
沒有驚喜、沒有人氣的偏僻西部,北大兄的那句:「簡直像是被政府遺忘的地方。」不斷迴盪在我腦海中。


沿途不值一提,12:10的新竹縣竹北市7-11叫無聊旅人不要再騎,我進去吃個中飯(省道旁沒小吃,不吃便利商店,我吃啥呢)。

在冷氣開好強的7-11呆坐將近一小時,我再度無奈地踏上不見金山、不見淘金客、也不見希望的西部路途(廢話,這是台灣西部,不是1850s的美西啊)。

過了竹北市的外圍,就是新竹市的外圍。不過道路景象依舊,因為這裡離熱鬧的、滿載我童年回憶的新竹市區還很遠。

「王阿貴,我是新竹東門國小的同學某某某,還記得我嗎?」一年前的8月份,午夜12點的ptt信箱捎來了另一個世界的消息。一個只存在於我的結冰兒時記憶的世界,就這樣瞬間解凍復活(有興趣者,請搭配『被凍結在新竹的回憶之一 2007/7/28』來看,會對我的幼年成長背景一目了然)。

寄信的某某某女同學,名字我早已不記得了(那時我絞盡腦汁,就是想不起來);「新竹市立東門國小」,一個我念到小學四年級的國小校名,背後有多少幼稚阿貴的快樂童年,我怎麼可能忘記。

「我們前幾天開了小學同學會,某某某說你念政大外交系。我找到你在ptt的ID,就寄信給你啦!我的相簿裡有同學會的照片……。」想不到12年不見的小學同學竟然還記得我,真的好感動!我迫不及待地點進了好心同學的相簿……。

一張張笑顏綻放的相片,另一端連結的是12年後的我。「ㄟ…,這是誰?啊!是他(她)!怎麼變那麼多?」我的既有認知在那一晚承受巨大衝擊。

在小學四年級搬離新竹後,我的腳步就隨著爸媽停留在台南(後來我在台南又念了關廟國小和歸南國小,所以我一共念了3間小學)。時針說快不快、說慢不慢地往後一撥,就是12年。
我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在面對如斯舊人往事呢?相信很多人有聽過這首歌:「今夜我來看你們,你們變胖又變高……。」一句簡單歌詞,道出我內心千千萬萬。

那時我又覺得自己好像【浩劫重生】裡的男主角湯姆漢克斯。被大海遠遠地拋到無人小島後,男主角的世界在小島獨自運轉著,就像他人的世界也在他們的時空不斷運行一樣。多年之後,他成功逃離孤島,回到正常生活,過往所熟知的人事物卻都變了樣。他的女友海倫杭特已經結了婚,也生了小孩。「世界並不會因為你的離去而停止轉動。」我依稀記得影片裡好像有如此觸動人心的對白。

當兩個相隔已久的世界再度取得聯繫,中間會是夾雜著多少情感和無奈,你體會過了嗎?

後來留了幾個小學同學的MSN,去年10月也找了小學初戀情人(那只是純純的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別想歪了)和另一位同學吃飯,但是時空的阻隔依舊只留給了我生疏和感嘆。大學主修音樂的兩人,對於念國際政治、只把音樂當作消遣的我來說,他們的學習領域和生活經歷就像是異次元,我無從想像和觸及(直到今年7月看了日劇【交響情人夢】,我才對音樂系的大學生有了好笑和粗淺的了解)。

今年高考結束的7月份,原本想找更多的東門國小同學敘敘舊,誰知玩樂、搬家和一些有的沒的雜事,又讓我錯失了機會。「那環島時再去找他們吧!」我在環島前真的有這麼想過。可是等到真正踏上旅途,才發現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又累又髒,怎麼坐下來好好聊聊呢?繞去市區,路途遙遠,騎到某個定點的時間又無法確實掌握,還是下次再約吧。

結果整趟環島下來,我沒去拜訪任何友人。要拜訪誰呢?當兵的當兵,不知在幹嘛的不知在幹嘛,找他們的路又好遠,就算找到了,又要聊啥?打擾別人不是我的作風,而且也沒幾個值得我主動聯絡的友人,還是當孤老頭,繼續騎吧!

大學裡的糟糕人際互動經驗,讓我變得不愛主動聯絡朋友。也許下次再見某些友人,已是好幾年之後,或也許這輩子不會再碰面了……。

孤單老人騎到1點半,路旁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景點──「風情海岸」是也。畫滿奇怪彩色塗鴉的堤岸外,是綿延一大片的沼澤濕地。這好像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濕地(淡水有個紅樹林濕地,我在台北連一次都沒去過)。濕地上有幾隻候鳥,也有幾個彎下腰不知在撿拾什麼的農人,和幾個帶著儀器來觀察生態的研究人員。

我原本想靜下來好好觀察難得一見的濕地,誰知一位開休旅車出來遊玩的單獨中年男子,頻頻對我說話。
「其實台灣真的很美,很多更美的地方在偏僻的山裡……。」他向我陳述著既知的事實,我說:「我知道,只是我這次是騎腳踏車,機動性不如機車,很多地方很難到達。」「是啊,所以開車就方便多了。如果你下次要騎機車旅行,記得帶個小凳子,這樣到某個景點還可以坐下來好好欣賞。」

我真的搞不懂,為何出來旅行還要特地帶個小凳子?林北就是之前唸書坐太久,所以才不喜歡一直坐著啦(我當然沒對他說這句話)!站著看風景有啥不好?在單車環島的第8天,我突然無來由地厭惡起那位中年男子的旅行方式──坐在車裡舒服地吹著冷氣,體驗大自然的不是駕駛,而是車子。因為駕駛只是任由風景在作為景框的車窗外不斷變換而已。

的確,有了速度可以摧到時速120公里、遮風避雨吹冷氣、又可在四下無人之處搞車震的房車,誰還會想要日曬雨淋、滿身大汗、氣喘吁吁的龜速單車旅行?告訴你,就是有這種用自以為是的眼光難以理解的傻子。整趟環島下來,我遇到了30多位的傻瓜,我就是他們其中一員。

風景原本就不是只存在於電視、電影、相片、文字或車窗的景框裡,他是活生生的「在那裡」,等著旅人用他全身的感官去撫摸、去碰撞。

因為懶得和那位先生爭執和分享我對旅行的看法,我照了幾張相之後,快快離開。前方的台61線快速道路明明沒在修路,卻進行了車輛管制,汽車無法通行(必須另行繞道)。「我是騎單車,應該OK吧。」路阻的小縫大到連機車都可以過去了,單車又有何不可?我繼續前行,朝苗栗推進。

過了風情海岸,沼澤濕地依然不時出現,搭配灰色天空和小雨的,還有白色瘦高的風力發電機。一路上看到了幾十隻的風力金剛,有些緩慢地轉著巨大扇葉,告訴風和旅人他還活著。
運轉時只會發出規律低沈風扇聲的風力發電機,比起同樣是人造卻吵個不停的工廠,真是可愛太多了。

因為是騎在車輛無法通行的台61快速道路上,世界顯得格外安靜(不過偶爾還是會有一兩台機車或鑽過路阻的車輛經過)。過了快速道路,就是一般省道,4:25,我到通霄白沙屯附近的加油站撇個小的和洗把臉,遇到了今天的第一位車友。

一眼就知道他的年紀比我小,也忘了他從哪出發,只記得他的旅途也快結束了。「你西部騎哪條路啊?我騎台15和台61,根本沒遇到半位車友。」我很好奇其他車友都騎哪裡去了。他說:「我騎台1啊,就是會經過台北三重和新莊的那條。我還不知道台61可以騎耶!」「可以喔,雖然道路管制,不過腳踏車還是可以騎,可是沿途也沒什麼風景就是了。台1不是會經過市區嗎?風景有沒有比較多?」「還好耶,也是沒啥景色,很無聊。」看樣子西部就是這樣了,環島的精華路段果然還是在東部。

「你路上有爆過胎嗎?我之前遇到一位車友,他在半路爆胎了。我是沒爆過啦!」不知為啥,我莫名其妙問了這一句。「還沒耶,看來我們都滿好運的!」他今天想騎到台中市,我想再抽根煙休息一會兒,就在加油站和他說掰掰了。

繼續向前不到半小時,那位車友竟然在路旁爆胎了……。靠腰,不是才剛聊過爆胎的事嗎?怎麼他真的爆胎了?這世間真的有這種巧合…,難道是我帶賽不成?

他沒有帶撬胎棒,補胎工具備齊的我,停下幫助素昧平生的他。他的單車外胎好難拆,弄了好久才把外胎卸除,換上新的內胎。又是弄了好久,才把外胎裝好。離奇的事發生了,他的打氣筒和我的打氣筒都無法把氣灌進去。他的打氣筒和輪胎氣嘴是美式的還是法式的,我也搞不清楚(美式的輪胎氣嘴要搭配美式的打氣筒吹嘴,法式的就配法式的)。搞了好久,打電話問了牛仔單車的老闆,才總算把氣灌了進去。

誰知,他一邊灌氣,輪胎氣嘴卻一邊漏氣,輪胎根本灌不飽。路旁經過了三、四個車友,看了一眼卻也沒停下來幫忙,可能以為我們兩個就可以搞定了吧……。我幫他弄了1個小時,已經6點了,我卻還在苗栗的路旁,而他依然不放棄,拚命地打著氣。我跟他說:「剛剛我有經過警察局,就在5、600公尺遠,如果不行就不要勉強了,請警察載你到火車站吧!」他跟我說了謝謝,我就繼續趕路去了。

騎到天都黑了,路旁還是一樣偏僻,只有幾家小吃部(看起來就像是只有地痞流氓在吃飯的那種破舊小店)、家俱店和汽車維修廠。路旁沒有7-11和全家,只有沒有椅子可坐的萊爾富。我不想站著吃晚餐,也不想吃萊爾富的難吃便當,就這樣一直向前。

騎著騎著,路旁竟然出現了GIANT的廠房。旁邊柱子上的電子螢幕跑出一串標語:「實現環島夢,探索新自我!」啊…,好諷刺。都找不到吃晚餐的地方和住處了,哪來的新自我啊?我繼續挺進。

好不容易來到台中縣大甲鎮,終於出現了有人煙的城鎮。沒有7-11,只有全家,肚子真的好餓。進去一瞧,連便當都沒了,我只好買個康師傅泡麵來吃。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的小桌椅上吃著泡麵,唉!有夠淒涼!

問了店員,才知道前面不遠就有一家「富門汽車旅館」。我一下就找到了。雙人房一晚只要900元的老舊汽車旅館,設備和桃園的愛登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沒辦法了,一分錢一分貨,至少有地方可住。

家,好像還很遠。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7:2007/9/4 Tuesday 挺進荒西


騎乘時間:6:14:41
平均時速:17.4km
最大時速:45.1km
騎乘距離:109.17km
累積里程:804.3km

經過地點:台北縣基隆市>萬里鄉>石門鄉>三芝鄉>淡水鎮>八里鄉>林口鄉>桃園縣蘆竹鄉>大園鄉>觀音鄉

騎乘路線:台2(基隆~淡水關渡大橋)、台15(八里~觀音)

午餐地點:淡水鎮的7-11
晚餐地點:觀音鄉的大觀園豬腳飯
住宿地點:觀音鄉的愛登堡motel(約19:30抵達,雙人房1080元)


為了免於陷入昨晚在基隆市見到的恐怖車陣和人潮,我特地在早上6點半起床,想早點出發,以避開早上8、9點的上班尖峰時間。

在房間裡吃著昨晚在全家買的麵包當早餐,整理就緒後,把單車從三樓扛到一樓,準備退房。早上不到8點,還是有人在櫃臺旁的「小小網咖」打著電動(他們應該是玩通宵吧)。櫃臺阿姨已經換人了,顧早班的是微胖的30幾歲女性。

瞧見我的帥氣裝扮和單車,櫃臺阿姨趁我出發前和我聊了幾句(聊了6、7分鐘吧)。她還滿和善的,我忍不住抱怨一下:「我昨天晚上騎進基隆市,車子實在有夠多,又都是單行道,我在市區裡繞了好久。」她說:「我們這邊就是這樣啦!數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沒什麼建設。」「啊你這趟旅行結束會寫心得或遊記嗎?」她直接了當地問。「ㄟ,會啊。我最近開始寫部落格,回家之後會貼遊記上去。妳有在看別人的網誌或遊記喔?」看她的外表,還以為她不會用電腦或上網。「廢話,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沒在上網的人就落伍啦!有些人在遊記裡除了寫寫心得,還會把經過地點和以前的回憶作比較。你把你的部落格網址給我吧。」

想不到阿姨還滿瞭解網路世界的千百樣態,「人不可貌相」的實例又一樁。我很爽快地留下網址,8:10,告別位於窄巷裡的、散發老舊電影味的旅社(後來回到家才發現我留給阿姨的網址寫錯了,多寫了www,不知她後來找到我的拙文了沒)。

獨自一人遊走在早上8點多的基隆市,還好街上真的沒什麼人,車子也比昨晚少了很多。過了基隆火車站旁的小陸橋,再度接上台2線,逐漸遠離在我心中印象分數急速下滑的錯綜基隆市區。今天,又會騎到哪裡呢?


騎在海岸公路上,9點就到了萬里鄉。不同於前六天的是,今天一早天空就陰陰的。沒什麼遮蔽物的北海岸台2線,少了烈日的照射,格外涼爽。也因為是非假日的早上,汽機車非常少,連天天出現的惱人砂石車也不見蹤影(少了噪音、少了塵土飛揚、少了心驚膽戰,沒有砂石車真好),一路平穩順暢。「今天是最適合騎車的一天。」我心裡這麼想著。

雖然今天的天氣和路況非常適合騎單車,但可能是因為北海岸的風光已不是第一次品嚐,較沒新鮮感,沿途景色也不如東北一帶;也可能是因為今天太早起床,再加上車少、路又寬廣,第七天的旅程,我一路上呵欠連連,非常沒勁。要不是路旁出現了幾尊石雕藝術家的有趣作品,為幾個海岸鄉鎮擱下藝術氣息,為具體景色抹上抽象意味,我搞不好會騎到睡著也說不定。

不到11點,遠近馳名的石門鄉「劉家肉粽」出現路旁,還好正在營業,而且沒什麼人上門。雖然還沒到吃中飯的時間,我依然聞香下馬,站在店門口吃個香噴噴燒騰騰的肉粽提個神,再喝幾杯免費供應的清涼冬瓜茶,爽!

在陰暗的天空下繼續推進到12:10,一個斑駁的灰黑色神龍石雕蟄伏在右手邊的草叢中,望著前方的道路。「哪尼?七龍珠的神龍怎麼死在路旁?」我如此狐疑著。仔細一瞧,前方不到5公尺就有一座形似牌樓的頹圮大門,門旁用紅色噴漆寫著:「私人土地,請勿進入。」開玩笑,裡面的雜草叢生空地停放著好幾個飛碟,人類要是沒有好奇心,這世界不會發展到如今地步,我一腳邁了進去……。

這,就是三芝鄉的怪異景點,俗稱「三芝飛碟屋」。

好幾座飛碟形狀的房屋,荒廢在長滿雜草的空地上。根據網路上的資訊,這裡原本要蓋個度假勝地,以帶動三芝鄉的海岸觀光,但後來好像因為資金短缺、產權沒順利轉移、台北縣政府也沒去管理,這幾個造型超奇特的旅館還沒建造完成,就已棄置路旁。

看到那一座座根本不會漂浮的飛碟,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夢想……。

不是我在開玩笑,我在小學和國中時,曾經一度非常想當「飛碟研究員」,揭開關於外星人的所有迷團。怎麼會想從事那種乏人問津的瘋子職業?也許是我當時小小的心靈,受到了90年代的「X檔案」影集和相關節目不斷放送的影響,我對有關外星人的一切議題著了迷。

我記得小學、國中時的台視和HBO,每星期都會播出半小時的探討「超自然現象」的節目(節目名稱是啥,我早忘了)。我是忠實觀眾,尤其是和外星人有關的主題,我一定目不轉睛地看著。

在對相關節目和書籍(話說一位名叫江晃榮的教授出過一系列探討外星人的叢書,他在我大一時還有來過貓空大學演講,不過那是在一般教室,小貓也不過兩三隻,我就是其中一隻小貓)的關注下,我對外星人的議題如數家珍,例如:飛碟照片、羅斯威爾幽浮墜落事件、外星人綁架地球人的案件經過、黑衣人叫看到幽浮的居民閉嘴(這個傳聞後來被改編成喜劇科幻片【MIB星際戰警】)、美國政府和外星人合謀的陰謀論、51區、塞提計畫、外星人的真面目(火星人、月球人、未來的地球人或是進化之後的恐龍)、太空人在月球目睹城市和居民、百慕達三角洲、古文明和外星人的聯繫、外星人才是上帝、外星人創造地球人等等。

「X檔案」的男主角穆德探員,在他的辦公室裡貼著一幅直接鑽進我記憶深層的海報──漂浮在半空的大型飛碟,底下的斗大標語寫著:The truth is out there. 但是,我剛剛羅列的幾個議題,從來沒有人找出真相或發現真正的解答(也許真的有人探查出連貫一切的謎底,但他被噤口或殺害了)。

試想,如果外星人就是人類文明急速躍升的教師、如果外星人創造了人類,那我們到目前為止所建立的宗教觀與生命觀、所追尋的生命起源迷團,以及所思索的生存意義,將被徹頭徹尾地顛覆。所以,即使有人得以一窺堂奧,他也可能瘋了,或可能久久無法言語;更極端一點,為了維持人類世界既有的現狀,還是把知道真相的人殺了,這樣對全人類都好。

這不是遊記嗎?我怎麼扯那麼遠了?哈哈!總之,當「飛碟研究員」的天真想法,早在我高中選擇社會組的那一刻灰飛煙滅。儘管失去兒時夢想,我在那時還是看了一些有關外星人的電影,像是【魔繭】、【無底洞】、【接觸未來】、【ID4星際終結者】、【X檔案:征服未來】等等。

其實我還是會對這些已有點陳腔濫調的外星話題感到興趣,只是現在坊間的相關書籍和節目早已隨著熱潮減退而不見蹤影,而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始終只有疑問而已,或許永遠也無法獲得解答。

憶完兒時,飛碟屋不會真的起飛綁架單車騎士,我繼續前進到淺水灣。

在新月形的沙灘上,看看海、聽聽海、踏踏海。有兩個正妹來拍泳裝寫真(其中一個皮膚很白,身材嬌小豐滿,真的超正),我好希望我就是她們的攝影師,呵呵。

12:50,才剛進入淡水鎮(還沒到鬧區),騎到淡水老街不知還要多久,自己一個人牽著單車去老街吃東西也很怪,我就先到路旁的7-11解決中餐。天空越來越暗了。

休息將近1個小時,才剛出發就開始下雨。這是整趟環島所下的第一場大雨,我只好先在某個屋簷下躲雨,旁邊就是一家檳榔攤。
哇靠,我長那麼大,還沒見過那麼正的檳榔西施!長髮大眼鵝蛋臉,穿著黑色露肩連身小短裙。雖然胸部不大且戴著牙套,身高目測160,但是雙腿白晰修長,化淡妝,氣質不失,真是正翻了!環島所見到的少數正妹之中,就屬她是第一名。

10多分鐘後,雨停了,煙也剛好抽完了。要近距離接觸超正檳榔西施,當然就要去消費一下。我向她買了一包七星,這是我第一次到檳榔攤消費,哈哈(我不敢和她合照,所以還是沒圖,真是可惜啊!哈哈)!那家檳榔攤距離聖約翰科技大學很近,想要一睹超正檳榔西施風采的人,去那就對了。

繼續上路,單車沒裝檔泥板,車輪濺起地上積水,噴得我全身髒兮兮。騎到下午3點,下起傾盆大雨。在路旁躲雨將近20分鐘,雨勢稍小,但依然不歇,我穿上雨衣,替馬鞍袋套上塑膠袋,繼續趕路。整個人看起來很像騎著腳踏車的拾荒老人。

經過竹圍捷運站,車子越來越多,沒多久挺上「淡水關渡大橋」,砂石車瞬間湧現。下橋右轉接八里鄉的台15線,砂石車與我擦身而過,車身離我不到2公尺,真的很危險……。

忽大忽小的雨勢,砂石車來往在狹窄的兩線道上,四周又沒風景,第一次到八里的我,對此地印象極差。再一直往前騎到林口鄉,我愣住了!

眼前視線所及之處,盡是左手邊的鐵皮高牆、怪手、起重機、蓋到一半的建築物、鋼釘和粗鐵絲半露的路面(有些路段甚至沒鋪水泥,凹凸不平),修路地獄在我面前綿延不絕。我心想:「幹!我怎麼騎到這裡來了?這不是省道台15線嗎?為什麼修路修成這樣?騎得過去嗎?」

心頭滿是疑問和害怕,環顧四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一個住戶都沒有,只有眼前的這一條路。往回騎實在太花時間,抱著覺悟,我硬著頭皮前進。

坑坑洞洞的修路地獄,破敗景象環伺,天空灰濛濛,右手邊的海也是一片死灰。砂石車不時經過,死亡的氣息籠罩著林口、蘆竹一帶的台15線。「原來我不是死在南迴,也不是死在蘇花,而是死在這裡。」我當時真的這麼想著。這裡的路況只能用「極糟」兩字才能形容,雖然沒有山路,但是這段路比我前六天所騎過的任何路段都還要可怕。死亡的危機感讓我好想趕快離開。

小心緩慢地騎著,半個多小時才脫離壓得我喘不過氣的修路地獄。沒有美景等待旅人,只有偏僻的桃園縣省道在嘲笑著騎到這裡來的傻瓜。

我終於可以深刻瞭解,為什麼在花蓮縣豐濱鄉悟饕便當遇到那位北大車友會說不想騎西部了。兩旁根本毫無風景,也幾乎沒有住家,就是「路」,如此而已。天快黑了,一直找不到住處,這附近根本不會有民宿和旅社。

騎到觀音鄉,總算出現一個較熱鬧的小小城鎮。肚子實在太餓,身體實在太累,就先去路旁的「大觀園豬腳飯」吃個晚飯。
問了老闆娘,她說這附近只有汽車旅館可以住。吃完飯,朝著看板的指示找汽車旅館,找不到啊。請一位好心的年輕人騎機車帶路,才終於找到偏僻鄉間的汽車旅館。住一晚1080元,其實不貴,當下決定住了下來。

到桃園了,真的好偏僻,我好想回家。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6:2007/9/3 Monday 北岸追憶


騎乘時間:6:17:46
平均時速:18.1km
最大時速:44.1km
騎乘距離:114.39km
累積里程:695.1km

經過地點:宜蘭縣蘇澳鎮>五結鄉>壯圍鄉>頭城鎮>台北縣貢寮鄉>瑞芳鎮>基隆市

騎乘路線:台2(蘇澳~基隆)

午餐地點:福隆的福隆便當
晚餐地點:基隆廟口夜市
住宿地點:基隆市國都旅社(約19:30抵達,雙人房800元)


用恆心和毅力騎完整趟蘇花公路,感覺自己的經驗值和戰鬥力瞬間爆升,環島的路途也只剩一半了。

女友說看到阿伯比我早下山,我對於沒能向這位親切的老人家說聲再見,感到非常可惜(原本他一直在我後頭,誰知到了晚上,可能是我在路旁喘息的時候,他就超過我了。我完全沒注意到,可見山上有多暗)。
我才剛下山不久,阿元也平安抵達蘇澳鎮。他說他還想騎去宜蘭,我向他道別後,就下宿「蘇澳金華大旅社」。

金華大旅社就在蘇澳火車站的斜對面、著名景點「蘇澳冷泉」旁邊(旅社標榜房間裡的泉水即是冷泉,但聽說沒人證實過)。房間雖小,設備也非高級,但倒是頗為乾淨。不想太早回去台北的女友,當晚又住了下來,打算隔天中午再去上班。在我的邀約下,搭火車來東部走走看看的她,也算是參與了我一部份的環島旅程。

一早醒來,去旅社附近的早餐店享用熱騰騰的早餐。打理好之後,我8:45出發,繼續未完的孤獨旅程。女友則是搭9點多的火車回台北,恢復她的日常工作與生活。我們各自告別了這個熱鬧的蘇澳小鎮。

老實說,從今天開始(也就是環島的第六天),我根本不知接下來的每天會騎到哪個定點,每晚的住宿點又會在何處。因為我只對台灣東部的路程做了較詳細的規劃,至於北部和西部,我只知道要騎哪幾條省道,其他諸如西部路況與住宿的資訊,就幾乎沒做功課了。

「今天我會騎到哪?」「晚上要住哪裡呢?」「找得到住的地方嗎?」這些疑問開始如影隨形地跟著我。

儘管往後的旅程如此未知,儘管有點身心俱疲,但台灣已經繞了一半,半途而廢未免太過可惜;況且最困難的路段都騎過了,接下來的路途困難度就沒那麼高了,騎完這座美麗島吧!形單影隻的單車騎士,只能如此自我勉勵。

雖然只差北宜公路就蒐集到完成環島三大困難路段(南迴、蘇花、北宜)的自我安慰貼紙,但北海岸的回憶在向我頻頻招手,我想騎濱海的台2線,沿著海岸繞完整個北台灣,就沒去挑戰北宜了。


過了蘭陽隧道與蘭陽大橋,9:45的告示牌顯示距離福隆尚有47公里、基隆89公里。喔,原來基隆真的不遠了。有了公里數做為未知路途的解答,我知道今天可以騎到基隆,今晚就住基隆吧。

蘭陽平原上有的不再是東部特有的高反差地形景觀,而是廣袤平原、緩緩溪流與疊疊魚塭的標準鄉間景色。今天的風景和昨天的蘇花峭壁有著如此大的差異,台灣真是個地理百科全書。

2個小時騎到頭城,經過當地的冰品名店「阿宗芋冰城」,我停下來吃冰消暑。

話說去年的6月底,我和藝術性社團的社員們也曾來到此地吃冰。那是我最後一次辦的社遊,我想我以後也不會主動辦任何的團體出遊了。還是自己一個人規劃、自己一個人遊玩,不用顧慮任何人的心情和安危,少了七嘴八舌的人多口雜,這樣最輕鬆自在。

想不到去年暑假的社遊已經事隔一年,時間總是快人們的感嘆一步。過了一年,再度造訪此地,我竟然是獨自一人的單車客。下次再來這裡吃冰,會是幾年之後?到時又是帶著什麼樣的身份和心境呢?

任選3種口味才30元,超好吃!這是我環島途中第一次停下來吃冰,其他的消暑辦法都是買汽水來喝(平常幾乎沒在喝汽水的我,整趟環島卻灌了將近10罐的各牌汽水)。顧店的少女雖然不算正,但是身材凹凸有致,我的眼睛也吃了一點冰,不錯不錯。

敲破想在這裡賣冰的奇想,我又再度上路。到了外澳,突然拉近與海之間的距離,四周出現許多衝浪用品店,原來這裡是另一個衝浪聖地。騎在海岸邊的公路,如果沒有一輛輛的砂石車,心情會更好。

12點半騎到位於海邊的大里火車站,想到福隆吃便當的我,還沒吃中餐。向後望去,一個單車騎士緩緩騎來,是阿元!又遇到他了,好巧!
昨晚他真的騎到了宜蘭,還買了頂斗笠當紀念品(昨天在和平7-11遇到的一胖一瘦車友,就是戴著宜蘭鄉親送他們的斗笠環島的。他們的鄉土扮相,驅使阿元也買了一頂斗笠)。今天他就會完成環島,回到他熟悉的台北。他要先趕路,未吃中餐而飢腸轆轆的我則需要在路邊多休息一會兒,我們彼此道了聲再見。

從大里站再往前騎10幾分鐘,石城站跳出眼前。我在一個多月前才和女友一起來此地看海(請參考『以海為鄰的宜蘭線石城站2007/7/22』那篇遊記),回憶的蜘蛛絲纏住我的腳步,我去車站對面的雜貨店向阿婆買礦泉水。可愛的阿婆直說:「一個人環島,很可怕ㄋㄟ,要找伴啦!」我說:「不會啦!都這麼大的人了,沒什麼好怕的。」

是什麼原因讓旅人在某個地點停下腳步?是美景當前?還是令人留戀的時空曾存在於此?抑或兩者都是?在承載回憶的石城站旁,點了根煙,煙幕燻出過往的種種。

搬離台北那天,女友真的很傷心。原本想結束將近三年的感情,我提了起來,卻怎麼也放不下。幾乎填滿我五分之三的大學生活的她,早已是我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人,無論如何,還是會想關心她的一切。一趟環島旅程雖然帶給旅人的心靈許多洗滌,卻怎麼也刷洗不掉過往。旅人所背負的不單單只是行李而已,還有旁人所看不見的、揮之不去的從前。

沒談過戀愛的人,總是幻想著愛情的美好,我很想告訴他們:「一個人的生活就不簡單了,別以為兩個人的生活會簡單到哪裡去。」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遊戲人間的花花公子就好了。女人玩玩即可,何必認真?可惜我偏偏不是這樣的人(真是浪費了一張帥氣的臉龐,哈哈)。我只是一個生活苦悶,時時感嘆周遭一切的孤老頭而已。

單車環島就像人生,你躊躇、你惆悵,但你不能永遠停滯不前,我繼續前行。過了石城站10多分鐘,寫著「歡迎蒞臨台北縣」的縣碑矗立海岸旁,我已經來到了台北縣貢寮鄉。
騎了半個多小時都還沒到達福隆,肚子好餓……。下午1:40,在路旁又遇到阿元,他爆胎了(被一根針戳破內胎)。

雖然知道以後彼此不會再聯絡,但能相遇畢竟是有緣,尤其是在單車環島的旅程上。停下來助他一臂之力是理所當然(買單車時學習如何故障排除,真的派上用場了)。幫他弄了20多分鐘,車胎換好也裝好了,手和衣服都髒了,我認為已經OK,但阿元還是不放心,我就先上路,出發前叮嚀他要注意路面碎石和尖銳物品。

2:15終於抵達福隆火車站。車站前面的每一家便當店都標榜自己是正統的老店,我根本不知道要選哪一家(因為我之前只到過福隆一次,而且還沒吃過福隆便當)。憑直覺選了面對火車站的左手邊的第一家便當店,媽的,並不好吃!虧我餓了這麼久。

吃得不爽快,我又去附近的7-11嗑了兩支關東煮。午飯前已經騎了70公里,真是難得。去青年活動中心前坐著發呆,原本想小睡一會兒,可是活動中心裡面的打掃阿婆一直用很尖銳的嗓音向阿伯抱怨東抱怨西,好吵(可能平常沒說話的伴,她就劈哩啪啦對阿伯說了一堆五四三)。我根本不想動,就這樣聽她碎碎念聽了半個小時後,我就啟程繼續推進。已經下午3點半了,到基隆不知道要幾點了……。

4點多來到了東北角。龍洞、南雅奇岩、陰陽海、十三層廢墟,太陽的餘暉覆蓋在蜿蜒的山丘上,這一帶的海岸風光真的很棒。可惜的是砂石車橫行,破壞了賞景和追憶的心情。

以前和女友一起到九份、金瓜石遊玩時,就曾騎著機車來到東北一帶瞧瞧,這裡真的充滿著回憶。只是那時沒有騎到福隆,這次竟然是騎著腳踏車繞完整個東北。

我真的很喜歡金九一帶的山海風光、歷史痕跡和純樸生活,還曾想過老了要到這裡來隱居,不知道這個想法會不會實現……。

太陽快下山了,我沒有久留。5點半多終於看到了基隆市的告示牌。一直往前,經過了海洋大學、漁港和碼頭,四周車潮越來越多,我已經騎到擁擠的市區了。車子好多,也沒有空地讓我停下來看地圖,我問了海大的學生,又問了一個阿伯,才推進到基隆火車站前面的市區。

幹!原以為火車站附近會有旅社,我想得太天真了!火車站周圍只有一堆一堆的人、一堆一堆的車;6、7點的時間,上班族下班回家,學生放學或補習,彷彿全台北的人都擠到了基隆市,好可怕的人潮和車潮!車站周邊又全是單行道,我的媽呀!我就像是困在迷宮裡的老鼠,神經緊繃,繞啊繞的,找不到住處。

「ㄟ,『省錢環島遊』那本好像有基隆市的住宿資訊。」還好我帶了那本書,把車停在狹小的騎樓,書翻開來一看,果然有啊!「歐香商務旅店,看起來不錯,省錢指數4顆星,在仁二路上,離廟口夜市又近,就是那間了。」但是,仁二路在哪啊?這裡真的是個迷宮,我完全迷失了方向。

問了三、四個人,才找到了仁二路。牽著單車在騎樓上走著,唉,實在有夠突兀。終於找到了歐香商務旅店,媽的,原來就在騎樓上。照片看起來這麼大,怎麼一樓的大廳不到8坪!問了櫃臺小姐,她說沒單人房,只有雙人房,住一晚1680。幹林娘!這麼貴!林北不住了,找別家去。

再看書上,最便宜的只剩「國都旅社」。打了電話去問,果然雙人房只要800元。好不容易照著電話那頭的小姐的指示找到了旅社,靠腰,竟然在那麼窄的巷子裡,巷道旁還停了不少機車……。

小小的入口處和櫃臺,這種旅社和5、60年代港片裡的旅社好像(不同的是,櫃臺旁擺著幾台電腦,經營著一個小小的網咖,而且還真的有人在打電動,天啊)。再去找別的地方住,我會瘋掉,只好委屈住一晚了。更扯的是,非常會利用空間的旅社裡沒地方停單車,停外面又怕被偷走,我只好扛著單車走上狹小的樓梯,把單車直接放在三樓的房間裡。房間設備果然夠老。

都市迷宮和兩光旅社,把我一整天的心情搞糟搞亂。洗過澡後,已是晚上9點多,自己一個孤老頭去附近的廟口夜市吃了天婦羅、油飯,又吃了頂邊銼。之前我都是在白天光臨基隆廟口,晚上來此倒是第一次,人真的爆多。擁擠又交通紛亂的基隆市要是沒有小吃、賣油飯的超正母女檔、來往穿梭的年輕正妹,我給他的分數一定是0分。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5:2007/9/2 Sunday 絕美蘇花


騎乘時間:6:12:40
平均時速:16.7km
最大時速:46.3km
騎乘距離:104.36km
累積里程:580.6km

經過地點:花蓮市>新城鄉>秀林鄉>宜蘭縣南澳鄉>蘇澳鎮

騎乘路線:台9(花蓮市~蘇澳)

午餐地點:和平的7-11
晚餐地點:蘇澳鎮的家鄉牛肉麵和雞排
住宿地點:蘇澳金華大旅社(約19:00抵達,雙人房700元)


昨晚吃完晚飯就昏昏欲睡,不到11點半就進入夢鄉。早上6點半多起床,去健診中心斜對面的花蓮國軍英雄館用早餐(櫃臺阿姨說只要入宿花蓮健診中心,就可獲得早餐卷,去國軍英雄館吃自助式早點。這倒是一項不錯的優惠措施,不過菜色沒多豐富就是了)。
今天會這麼早起來,除了想慢慢享用早餐之外,就是為了早點出發,因為今天要面對的旅途是讓許多單車騎士又愛又怕的「蘇花公路」。書中資訊和旅人遊記都記載:「蘇花公路是台灣公路中最美麗也最危險的路段。為了旅途順暢安全,最好是清晨就出發,以避開砂石車行駛的尖峰時間。」

蘇花公路的美麗,在於讓旅人永生難忘的絕佳景緻;而其危險,在於砂石車多,隧道也多,尤其在昏暗的隧道中遇到砂石車,那是單車旅人最大的惡夢(為何是惡夢?看下去就知道了)。美麗卻危險,人生中有幾回能遇到如此矛盾的事物?阿貴,你有勇氣去碰觸它嗎?

「有價值的東西,一定要有所犧牲才能獲得。」米高肯恩在電影【氣象人】裡如是說。為了讓被許多人傳頌已久的絕美路段銘刻在自己的行腳上和生命經驗裡,為了獲取如此有價值的旅行體驗,我要犧牲自己的體力或生命(其實也沒那麼誇張啦!我又不是玩命人),拿出自己的精神力和意志力,克服心理障礙和恐懼,面對它、征服它!

都從台南騎到花蓮了,沒必要在此時打退堂鼓,你說是吧?

整理行囊,暖暖身,竟然還是摸到8:20才出發(應該更早上路才對)。才剛要起步,昨晚在健診中心遇到的兩位年輕車友也出現在門口。我問:「你們不騎蘇花嗎?」「嗯…,我們不打算騎,要到新城站搭火車跳過蘇花。」他們的選擇,許多為了顧及自身安全的單車旅人也如此做過,尤其是第一次單車環島的人。但是,騎完全程且不在中途搭便車或藉助其他交通工具,是我出門單車環島的最大原則和傻傻堅持。

我選擇上路,女友說會搭火車去蘇澳等我。


騎台9往新城鄉,之後才接蘇花公路。快9點時,一位車友從我身後出現,他的單車是阿空的孿生兄弟,和我的愛駒同款同色,只是他的車胎沒換成舒適胎,而是原本輪胎顆粒較大的登山胎(摩擦力較大,騎長程較費力)。他所帶的東西也比我的多,還帶了筆電。我們一路交換旅行經驗和彼此背景。他叫「阿元」(我不知他的『元』怎麼寫,就用這個字吧),剛退伍的他從台北出發,也是一個人逆時針環島。騎到花蓮,意味著他離家已經不遠。

在偶然中遇到車友相伴騎乘蘇花,削減了一點緊張感(後來覺得和他聊不太起來,但是有車友一起挑戰蘇花,總會比較安心)。

一路上並沒看到標示蘇花公路起點的告示牌,我們只在往太魯閣前必經的7-11小憩一下,就再度上路(原本我們都以為會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入口處,可是並沒有如此)。四周都是壯闊的山,有山的呼吸,天氣顯得不會太熱。

在10點多過了「德惠橋」,小緩坡開始帶我順著山的邊緣前進(阿元已經落後我很遠了)。四周的景色構圖在慢慢打破重構,旅人身上的每一個感官機制即將被景色旋開,準備接受大自然所給予的驚奇和感動。

過了崇德車站,十分鐘後就來到蘇花公路的第一個隧道──「崇德隧道」(300多公尺)。陰暗的隧道口好像巨獸的黑暗大嘴,隨時要把單車旅人吞噬。「要進隧道了,拜託,千萬不要遇到砂石車……。」

「砂石車行駛的巨大轟隆聲,對隧道裡的單車騎士是很大的心裡負擔。」單車誌環島特刊的這段文字,再配上【練習曲】男主角阿明在隧道裡被砂石車從後追趕的劇照,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儘管已經看過許多遊記對蘇花公路和隧道情景的描述,做了許多的心裡建設,但是真正站在隧道口前,還是會緊張害怕。
裝好頭燈和尾燈,我告訴自己:「別怕!只要控制好單車和自己的身體,握好車把,即使砂石車從旁經過,我也一定平安無事!」心臟跳得越來越快,準備踏入所有單車旅人的惡夢。

看看後方沒有車子開來,抓到沒車的空檔,衝!衝進隧道!

一進入昏暗密閉的隧道,視覺空間瞬間被壓縮,所有的事物在狹窄的視線裡卻彷彿都被放大。車子的形體、行駛的引擎音,都被狹長空間壓平擴大。心中的恐懼就像是吸飽水的海綿,也在隧道的壓迫下開始滿溢。
車輛行駛的轟轟引擎聲充斥隧道。當轟轟聲由遠而近不斷擴大,就表示車輛不是從你身後接近準備超車,就是旁邊的對向車道有車子漸漸駛來。這些噪音驅動腎上腺素直線上升,我沿著路邊急速踩踏!快!趕快出隧道!

還好這個隧道才300多公尺,沒多久就衝破隧道盡頭的光亮。呼…,我平安度過第一個隧道,沒遇到砂石車,好險好險……。

一出隧道馬上海闊天空,我已經來到懸崖邊了。在隧道出口旁的空地喘口氣,阿元也趕上來了。歷劫歸來的我們,在空地上拍了張照,繼續推進。才5分鐘,一個全長1400公尺的「匯德隧道」傲立眼前。

環島的第一個長隧道,終於出現了。剛剛300多公尺的「崇德隧道」只是「小卡」,這個「匯德隧道」才是真正的考驗。吸了一口氣,等待沒車的空檔,征服它!

1.4公里的距離,在隧道裡顯得格外漫長。因為不通風,隧道裡飄浮著難聞的車輛排氣。騎啊騎,轟轟聲從我身後逐漸放大,夾帶著不斷迫近的壓迫感與從後擴大的光亮,我知道砂石車離我越來越近(但我根本不敢向後看)。握緊車把,「轟!」一輛車燈全開的砂石巨蟲從我左邊經過!「啊~~!」我大叫一聲,用叫聲來抵銷砂石車的噪音和消貽衝到最高點的恐懼。

也不知騎了多久,終於過了匯德隧道。我好慶幸我還活著,感動到眼淚快掉下來。大自然知道如何慰勞踏過死蔭幽谷的旅人,用整趟環島最美的景色作為禮物,送給了我。

好美!峭壁、藍天、碧海,緊密地貼合在視線的框框裡。我就站在修築於懸崖上的公路,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

我總算瞭解為何有些單車旅人會說:「騎完蘇花,會讓你畢生難忘!」生活在平地已久的我們,當習以為常的廣闊土地被大自然的巧手壓縮、上下拉長,形成山崖,配上綠色植被、天空和海,如此景象,夠你讚嘆久久。

絕美景色混合旅途上的驚險刺激,蘇花一整條路絕對不會讓單車騎士想睡覺,我在環島第五天感到精神百倍。

也不知後來又過了幾個長短隧道,騎過綿延20多公里的「清水斷崖」與「親不知子斷崖」,12點多來到了路旁鋪著鐵軌的平地。鐵軌帶我來到了和平車站。我去車站洗把臉,阿元繼續向前。不久,一位看似接近30歲的男子,騎到了我的面前。我原以為驚險的路途已經結束,想不到他告訴我:「過了和平之後,會很操很操、很操很操。」他連續說了四個「很操」,我心想「完了,原來蘇花真正的山路才要開始......。這樣今天騎得到蘇澳嗎?」

告別了第一天戰北宜、第二天過蘇花(北宜、蘇花與南迴公路,是單車環島最具挑戰性的三個路段)的超強單獨男子,10分鐘就到了7-11。阿元已在店裡先吃起了中飯,他身旁還有兩位一胖一瘦的車友。我買了便當,邊吃邊和他們聊了起來。

兩位車友看起來還是大學生,從台中出發的他們,第一次環島就上了北宜公路。他們被北宜公路的山坡嚇到,眼神和言談中透露著對未知路途的不安。已經騎過南迴地獄的我和阿元,開始告訴他們南迴的艱難,給他們一些心理建設。

阿元順手拿出了某位車友送給他的單車環島簡易地形圖,我看了才知道,原來南迴的「壽卡」高達海拔480公尺,難怪第二天那麼累人。再看地形圖,已在今天中午抵達和平的我們,接下來還有三座山要翻……。在南澳翻兩座小山,最後一座在東澳要翻的大山,則高達370公尺。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剛剛在和平車站遇到的車友會說接下來很操很操了……。

路途還是得繼續。1點多在店門口正要出發時,更猛的車友出現了!一個5、60歲,挺著一點微凸小腹的阿伯,也來到了這間7-11休息、買水。

我瞪大眼睛:「哇,阿北這麼厲害喔!自己一個人騎!」「原本有一個車友和我一起騎啦,可是他騎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剩我一個人。」「阿北這樣很難得ㄋㄟ,你都不會累嗎?」因為他沒有台灣阿甘的精瘦身軀和黝黑皮膚,看起來不是運動型的老人家,所以我感到很驚訝。他回答:「會啊!很累ㄋㄟ!昨天我騎了200多公里,屁股很痛,現在屁股快沒感覺了,已經快不行了……。」

我聽了差點吐血。一天騎200多公里,我都不太可能做到了,這位阿伯實在太厲害了!他說他這幾天都是早上五點多就開始騎,所以一天可以騎那麼遠。仔細一看,他身上穿的橘色polo衫,繡著「台北縣山岳協會」,原來阿伯有在登山,難怪有底子環島。人果然不可貌相啊!

因為爸媽和親戚所呈現在我眼前的日常生活,讓我對一般的中老年人存在著既定的刻板印象。我認為,人只要活到了一定歲數,就會不知不覺跟著社會的規約,步入越來越舒適或僵化的生活。30幾歲的一般社會人,照常理來看,工作漸漸走上常軌、組成自己的家庭、假日開著車出遊,過著固定和閒適的生活。即使沒有閒適的生活,3、40歲的成年人也會忙著為生計打拚,假日可能只想休息,更別提會出來單車環島了。
所以這般歲數的成年人,如果肯拋棄自己所習慣的一切,踏上辛苦旅程,都會讓我格外佩服(當然,如果他們本來就愛好戶外運動,像是打球、登山、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等,那就另當別論了)。

和阿伯小聊後,我們一起上路。通常是我在前,阿元在中,阿伯殿後。慢慢騎進山裡,過了「漢本隧道」,我在2:10來到了【練習曲】裡的經典場景──男主角阿明和立陶宛女模特兒相遇的「漢本車站」。

我打電話給女友:「我到漢本車站了耶,妳在哪?」「真的嗎?我剛好在車站附近的海邊。你再過兩、三個小坡,旁邊有個小路,我在那裡等你。」她真的跑去了阿明和立陶宛美女產生浪漫互動的海邊。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電影,賦予場景意義和知名度,以及塑造旅人與場景之間的情感的作用,真是非常驚人!
騎過兩個小坡,一個熟悉的身影果然站在路旁等我。剛停下來沒多久,阿伯就趕了上來,我向他介紹我身旁的女人。阿伯說:「喔…,你女友很貼心喔!還跑到這裡等你!」「沒啦,她週休二日來東部玩,今天剛好經過這裡,我們就在這碰面啦。」我跟阿伯說我們先去海邊照相,隨後就到。

往小路走去,經過一個小涵洞,電影中的超現實場景重現眼前,是個碎石點綴其中、崎嶇不平的沙灘。在這樣的海邊,【練習曲】的聽障男主角用他自己獨有的風格畫出立陶宛美女的身影,美女則用英文對男主角說出旅行的意義,如此絕妙的雙人互動,呈現在電影畫面上,是那麼的超現實。但是,看似超現實的場景,其實就存在路旁,只是有待影像敘事者和旅人去俯拾。

散佈在寧靜的海邊,還有三兩各自帶著他們旅行目的的遊客。天空陰陰的,好像快下雨了。照了幾張相,跟女友說:「我還有三座山得翻,到蘇澳不知要幾點了…。妳明天還要上班,如果想先回去就回去吧,不然妳還得等我……。」我又踏上了艱苦的路途。

無止盡的上坡地獄再度現身,路旁的「注意落石」標誌、從身旁經過的汽車、灰暗的天空、蔥鬱的山林與稀疏的小雨,在在提醒我要打起精神,拿出專注力與意志力。一路上我、阿元、阿伯互有領先,畢竟是山路,大家的體力、休息頻率和速度都不同。阿伯頻頻說他已經到達極限,但他還是奮力向前。

其實沒什麼景色,就是山路。最美的精華路段──「清水斷崖」和「親不知子斷崖」,都集中在早上的蘇花公路。

爬過幾乎耗掉我全部體力的兩座小山(當然有下坡,不過你得到達山頭,才會迎接下坡天堂),來到東澳的平地,在下午的山間涼風吹拂下,感到有點頭昏。這是體力不支的徵兆,我趕緊在路旁吃巧克力酥補充體力。阿元和阿伯陸續趕到,已經快5點半了,我們都很累很累,但還有最後一座大山要翻……。

和阿伯聊了一些我和女友的感情事之後(他真的是個健談又沒架子的老人家,也開示了我一些已知的道理),他說:「我們天黑前可能無法翻過去。」我說:「不會吧?晚上騎山路很危險耶!」因為害怕夜騎山路,只剩意志力的我們趕緊出發。

上坡、上坡、上坡,還是上坡......。每騎過一個上坡彎路,以為下坡就要出現,誰知另一個上坡彎路又現身眼前,我心裡一直吶喊:「下坡下坡下坡,下坡怎麼還不出現?」。根本沒力了,牽一段,騎一段,就這樣重複如此辛苦的爬山方式好幾次,直到6點20幾分,下坡天堂才躍然眼前。

但是,太陽已經快要下山,我最深的恐懼即將浮現……。這次,不是夜騎平地,而是夜騎下坡山路!

車輪隨著下坡解放,開始高速轉動。天黑了,山上沒路燈,視線模糊,我得拿出比平常多出幾十倍的專注力來控制好車身和注意路面,才不會命喪山林。更可怕的是,車流量竟然在6點多開始增加,車子在兩線道的山路上一輛輛呼嘯而過,我得十分小心來車和後方車輛。

最機掰的還不是車多,是下坡路段不知怎麼搞的,好一段、壞一段(一段是平路,一段是凹凸不平的坑洞,就這樣接連重複)!幹林娘!公路局是這樣修路的喔?我超怕我的單車在如此路況下爆胎,在漆黑的山上爆胎,你敢想像嗎?身體已經如此疲累,兩隻手腕已經如此酸痛,還得接受下坡凹凸路面的震動,我被震到連牙齒都在顫抖……。

如此險惡的環境持續了20幾分鐘,原本在山下閃閃發亮的蘇澳漁港出現眼前,終於下山了!我還活著!好高興!好感動!好累……。

女友在路旁等我,有個人迎接疲憊的旅人,真好!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4:2007/9/1 Saturday 相聚一刻


騎乘時間:5:33:06
平均時速:18.5km
最大時速:54.8km
騎乘距離:102.84km
累積里程:476.3km

經過地點:台東縣長濱鄉>花蓮縣豐濱鄉>壽豐鄉>吉安鄉>花蓮市

騎乘路線:台11(長濱~吉安)、縣道193(吉安~花蓮市)

午餐地點:豐濱鄉的悟饕便當
晚餐地點:花蓮市公正街夜市周家蒸餃
住宿地點:花蓮健診中心(約18:00抵達,雙人房900元)


如同前三天,也是早上7點就起床,吃了昨晚在寧興商號買的太陽餅當早餐,整理暖身,8:40出發,離開這個只有三間類似小木屋的平房的「風車民宿」與只有3、400公尺長的「寧埔村」(告別老闆娘時,她告訴我前面不遠處的台30已經開通,路比較平穩,也比較涼,好像會接到台9的樣子;走台11的話風景比較漂亮,不過要爬一點山,但是兩條路線到花蓮的距離都差不多。我想要把台11騎完,所以還是選擇靠海的台11)。

太陽公公不到9點就很有精神,熱力四射。20分鐘後騎到竹湖,一個6、7歲的原住民小弟弟看到我迎面騎來,爆發他的運動本能,騎著他的淑女車和我開始比賽。原住民果然運動能力卓越,小弟弟站起來抽車,不到10秒已超越我7、8公尺,還回頭「哈哈」笑了兩聲。
「唉呀……,敢挑釁我,叔叔環島可不是環假的,這台車也有24段變速喔,拚了!」心裡這麼想的同時,沒有把阿空變速,以原來2配4的齒比加速超越小弟弟。他趕不上來,沒力就放棄了。我回頭看看他:「弟弟,掰掰!」環島第一場競賽獲勝,哈哈!


往右看看旁邊的海,她在早晨太陽照射下呈現亮眼的寶藍色。
你知道嗎?海真的是有表情的。海水顏色從早到晚都不同。早上的太陽會在海中央灑上一點金粉,海是閃耀著金光的寶藍;越接近中午時分,海水會越來越藍,直到變成深藍色。傍晚太陽快下山時,海面竟然全部變成銀白色,好美!
我最喜歡傍晚的寧靜銀白大海。

雖然可以端詳海的表情和聽聽敲動心弦的海潮,但是兩旁的景色開始不斷重複。部落、山與海,在第四天的旅程顯得有點單調。因為類似的景致相繼現身,我後來發現「東部的村落」存在著一定的格局:大部分是1或2樓的矮房,最高頂多到3層樓;每個村落都一定會有警察局、教堂、菸酒零售商、某某商號;幾間民房的前面一定會有三五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或喝酒,小孩也常常在路旁玩耍。

矮房和緊鄰的住家是有好處的。因為不是住在高樓,所以住戶很容易往屋外走走,在住家附近的平面範圍移動。當其他人也是住在類似的低矮住宅時,只要步出家門,就很有可能遇到其他鄰居,進而產生互動,彼此間的情感也較容易建立。因此,在東部的部落常會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相聚談天,這是在擁擠的都市住宅外少見的情景(例如在台北市,除非某個社區存在已久,居民之間彼此熟識,否則許多人連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室友都懶得關心了,還會在乎左鄰右舍的房客嗎?)。

也或許是因為少了都市化的擠壓,每個村民的臉上都沒有都市人的緊張和市儈氣息。許多原住民小朋友看到單車旅人,也不會像大部分的都市人般投以異樣眼光,反而直接脫口而出一聲「加油!」他們純真且不做作的打氣,每每溫暖我的心頭,點燃我持續下去的引擎。

騎了1小時又20分鐘,來到台東縣碑和花蓮縣碑的交界處,提振了有點疲憊的身心。過了東部兩大縣的縣碑5分多鐘,眼前就出現「北回歸線」標誌。形狀線條非常優美,白色的碑身與周遭景色產生一種很融洽的和諧感(我這麼覺得啦,請見照片)。

過了紅色的長虹橋,原本寬廣的道路越來越窄。11點多來到石梯漁港,港口的餐廳明明離我有4、500公尺遠,卻傳來陣陣香氣。媽的,一定是早餐吃太少了,我肚子好餓,好想去吃個鮮魚……。但是理智天使告訴我:「不行!還不到11點半,你早上才騎了30幾公里,你今天要幾點到花蓮市啊?而且你一個人去吃鮮魚料理,很貴喔!」身體很誠實,可是理智說不要,我終究還是拿出意志力繼續趕路(結果錯過了這家餐廳,我整趟環島下來沒吃到半條魚。而且鮮魚料理一定比較貴,一個人去吃無法和其他人一起分攤飯錢,這也是一個人旅行的壞處之一)。

誰知過了香味撲鼻的餐廳,竟然沒看到任何小吃店或便利商店。肚子咕嚕叫,大腿有點酸,12點的太陽又很毒辣,看到路旁的小商號,趕緊買個汽水消暑休息。老闆娘告訴我:「再10公里會有悟饕便當和7-11。」真是振奮飢餓旅人的情報!情報正確無誤,騎10公里,悟饕便當店現身路旁,我終於可以吃到池上便當了。

才剛拿完便當,屁股還沒坐熱,三位車友陸續進來了。

大家坐在同一個圓桌吃便當,劈哩啪啦談論起旅行的種種和交換彼此的資訊。原來那三位車友都是台北人,而且好像都是剛畢業(不過我應該比他們大一屆,因為我延畢)。
其中一位念北大,很熱情,和他聊了最多(如果他和我同校,應該會和他成為好朋友吧,我心裡如是想);第二位則不知他的求學背景,但很幽默風趣,聊得很開心;第三位則是念貓空大學的外語學院(和我同校),不過果然如我所料,和他聊不起來,非常符合我在貓空大學所建立的「台北人形象」(後來我請那位同學抽煙,我們抽的恰好都是橘色包裝的寶馬淡煙,剛抽完一根的他卻說:『希望我早死嗎?』我說:『有什麼關係,反正只剩兩根,幫我消耗一根吧!』其實我心裡在想:『靠腰!學長請你抽還不抽,真是不知好歹啊!』)。

到底在我心目中,何謂「台北人形象」?就是:冷漠、說話冷嘲熱諷、自以為是、說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屁話(從不談論自己的生活,卻喜歡談別人的八卦;談八卦就算了,他們卻從來無意真正瞭解或關心他人。遇到正經事要談或要做,不會主動開口幫忙,一句很忙就閃邊了);明明不瞭解別人所生長的土地,卻說外地人是鄉下人(帶有貶意)等等。

這是我在自己的求學經驗範圍裡所建立的「台北人形象」,非常負面且主觀,而且絕大部分的負面形象是在我就讀的科系取得。當然,我在貓空大學還是有遇到和我聊得很來且顛覆上述主觀形象的台北人,不過這樣的台北朋友大概用五根手指頭可以數完。有時我常在想,為什麼大學時期在本科系遇到了這麼多壞人呢?為什麼外校或外系的台北人總是沒那麼機八?這些問題當然無解。

順時針環島的他們,已經騎過了北宜公路和蘇花公路(單車環島最危險的兩個路段),由北大的熱情仁兄帶隊,這是他第二次環島。

「蘇花現在砂石車應該比較少吧?因為颱風剛過,還在修路……。」我先探聽一下路況。「沒有耶,砂石車還是很多。而且騎完蘇花,身體和臉都會很髒,因為砂石車搞得塵土飛揚啊!」不知就讀學校為何的風趣兄答道。我腦中開始想像蘇花公路的驚險。

「你們有住蘇澳嗎?」「有啊,還有泡冷泉。」北大兄說。
「你們該不會住蘇澳金華大旅社吧?」我好奇地問。「ㄟ,他知道金華耶。」北大兄笑著對其他兩位說道。「我看bbs上說的啊。」「有點鳥,可是滿容易找的,就在火車站對面附近。」

「那你們今天打算到哪?」「台東市吧!」北大兄回答。「哇,很遠喔!這樣你們今天可能要騎到晚上9點。」「放心,我夜騎很多次了,大家都叫我夜騎王子!」北大兄的膽識勝過我(但他不知我也是另一個王子,哈哈哈)。

嘰哩呱啦談了一堆騎乘經驗後,我問:「你們打算去墾丁嗎?我這次是沒去啦!雖然現在是旅遊淡季,可是正妹應該還是很多......。」「ㄟ…,我們就是要去看看在那裡會不會遇到民宿老闆的女兒!」風趣兄興奮地說道。「哇,還有這條資訊,我都不曉得,我也想遇到老闆的女兒啊!」我們哈哈大笑了起來。

「你們到台南可以去吃小吃,很多好吃的。」我這個台南鄉親幫忙推薦一下當地觀光。「有哪些好吃的?」風趣兄問。我答:「很多啊…,鱔魚炒麵、黑白切、擔仔麵啦……。不過大部分都在市區,所以你們還要騎進台南市。」「還有義豐冬瓜茶。」北大兄幫我補充。「ㄟ,你怎麼知道?」原來北大兄以前在台南待過一段時間(他的阿媽還是外婆住台南,我也忘了)。

我說:「那你可以盡一下地主之誼,帶他們去逛逛。」「可是西部我不打算騎,我只陪他們騎到高雄,之後我要坐火車回家。」北大兄說的很認真。我睜大眼睛:「真的假的?」我還以為像他這樣熱血的台北夜騎王子會再度騎完全程。
他說:「上次騎就覺得很偏僻,也沒什麼風景,感覺就像是被政府遺忘的地方。」北大兄如此描述他的經驗,我原本以為是他在誇大,後來當我真正騎到西部,我終於可以深刻瞭解他所言。

就這樣和他們聊了將近1個半小時,我覺得在1個半小時內和他們的對話量,比起我四年和本系同學所說的話還多。北大兄和風趣兄也再度打破了我建立的「台北人形象」,這次的午餐便當對話真的非常愉快,這樣的相聚一刻在單車環島中也十分難得。

後來我們請隔壁桌的兩位年輕外國男性拍照(他們當然也是來吃便當的),也和其中一位外國人聊了起來。在逢甲念中文的他們(可是還是不太會說中文),騎重機遊台灣。外國人結伴騎機車來到台灣東部,還真是少見,可見他們也是愛好旅行的人。

1點半多和三位台北車友道別之後,我又再度上路。騎過新機隧道(環島的第一個隧道,還好只有1、200公尺),果然如他們所言,沒多久在牛山附近出現了「注意動物」的標誌。我在靠海的小草原,看到一群水牛在吃草。海、草原與牛,在東部好不搭。

拍完牛屁股後(原本想照水牛正面,誰知他們老兄一看到遊客就轉過身繼續吃草了)。在芭崎開始爬山,無止盡的上坡,蜿蜒向上約10公里。隨著山路彎過層層小山嶺,海離我越來越遠……。騎到3點多,終於出現下坡,一路下衝7公里左右才來到平地。呼…,原來到花蓮市前,還得這麼操。

慢慢騎到了鹽寮,花蓮市區已近在10公里外。遠處右前方的東部大城,被下午5點的太陽照得白亮白亮,彷彿天上之國。

過了花蓮大橋就是光華工業區,砂石車又開始成群結隊出現。但比起林園工業區,小小的光華工業區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轉縣道193後,沒多久就騎到了花蓮市區。趕緊去「花蓮健診中心」check-in,雙人房在平日是800元,假日是900元,好像漲價了。不過這邊的住宿品質一向不錯,所以我還是毫不猶豫就住下來啦!

因為是週休假日,女友在我的邀約下,也坐火車來花蓮玩玩。是繼中午車友相談後,另一個美好的相聚一刻。
晚上就去健診中心附近的公正街夜市吃飯(其實我們從沒去過那個夜市,是看哪裡人多就往哪裡走,結果就是意外的驚喜)。食客爆滿的「周家蒸餃」果然好吃,是我環島吃過最棒的晚餐!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3:2007/8/31 Friday 花東孤騎


騎乘時間:5:54:48
平均時速:18.7km
最大時速:46.3km
騎乘距離:110.72km
累積里程:373.4km

經過地點:台東縣太麻里鄉>台東市>卑南鄉>東河鄉>成功鎮>長濱鄉

騎乘路線:台9(太麻里~台東市)、台11(台東市~長濱)

午餐地點:富岡的7-11
晚餐地點:長濱鄉寧埔村的寧興商號(購買泡麵)
住宿地點:長濱鄉寧埔村的風車民宿(約18:00抵達,雙人房800元)


昨晚在恍如人間仙境的金崙睡了個好覺,醒來精神大好(昨天並不只有我一個單車客造訪富之山民宿,有另一位像是上班族的女性也隻身來此泡溫泉和spa,不過我們並沒產生互動)。

一大早陽光普照,六、七位車友在我醒來前就來到此民宿,看樣子這間民宿頗有人氣。我和其中兩位小聊幾句(其實聊不起來),吃了老闆娘買的早餐,做了暖身運動,一樣摸到8:50出發,告別這個讓我留下極佳印象的民宿和村落。

可能是泡了溫泉和冷泉,吃飽睡足,再加上吸收了世外桃源的山間靈氣,昨天經歷南迴地獄而全身無力的我,今天體力已恢復了八、九成,只有大腿肌肉和手腕有點酸,其他部位一切OK(突然覺得自己還滿強壯的,哈哈。其實整趟環島下來,我的膝蓋從沒酸過;屁股是有點麻,但也不會很痛,可能是坐墊很符合我的臀形吧。最酸痛的地方其實是手腕,應該是長時間撐著車把的關係)。
早上剛出發就翻了兩、三個小山頭。來到平地,就幾乎一路平穩(只有一些小緩坡和小下坡),我知道今天一整天都有山和海與我相伴。

路越來越廣,煩人的大卡車和砂石車都不見蹤影,連汽機車也比前兩天少很多。大晴天讓山海的顏色跳出來,一切靜靜的、閃亮的。沒有讓人焦慮的工業區,只有美景一路眷顧著你,今天真的很適合單車旅行。

騎了1小時又20分鐘,來到台9和台11的叉路(花東最主要的兩條省道)。往右走台9去知本,可以經過花東縱谷,一路上城鎮較多,補給也較容易(ptt上的資訊如是說);直行接較靠近海岸線的台11,可以看山又可以看海,但是城鎮較少,補給也較不易。我想,不管選擇哪一條路,花東的美都不會讓旅人感到後悔。我比較貪心,想要左擁山巒右抱大海,所以直走台11。過了一座橋就是台東市,上橋前去路旁的7-11補給一下,有一個店員皮膚很白,還滿可愛的(不過我沒圖,哈哈)。

到了台東,綠油油的稻田搶著和大海爭寵,綿延在右手邊。11點多來到一個灰色沙灘,看海、抽煙、歇腳。

歇著歇著,天空裡突然傳出很大的氣流聲,三個並排的拇指大銀色物體,從我視線前方的海洋出現,在空中繞了一個大彎,往我身後的陸地飛去。是戰鬥機!真是太帥了!不到兩分鐘,接連出現了五、六架戰鬥機在天空盤旋(通常是兩、三個一組,也有單獨飛行的)。每架戰鬥機現身時,都伴隨著巨大氣流聲,機身在刺眼陽光下閃爍成流線的銀白色,緩慢地劃過天際。帥呆了!我向它們揮手,不知飛行員看到了沒……。

有多久沒親眼看到戰鬥機飛行?我也忘了。只是依稀記得在小時候,老爸好像曾帶我去看過軍機表演。在歸仁的下午,我家附近常會出現直昇機在天空飛行(因為附近有座空軍機場),可是沒見過戰鬥機。這次在偶然中目睹戰鬥機的那種震撼,絕對比已經被我習以為常的直昇機強過數十倍。如果戰鬥機又在空中變形,我肯定當場嚇傻!哈哈!

才剛離開戰鬥機出沒的奇特海邊,一位騎機車的中年男子迎面而來,看到我的勁裝和單車:「環島喔?」「對啊。」「從哪裡來的?」「從台南,今天第三天。」「哇,最近也是看到很多人騎單車環島。你一個人喔?」「對啊,我昨天在南迴就遇到十幾位車友,最近台灣的單車環島風氣很盛……。請問這邊怎麼這麼多戰鬥機啊?超帥的!」「是啊,附近有個豐年機場,這裡都是Top Gun的!」「喔喔,這裡離富岡還有很遠嗎?」「不會,你再騎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和親切的阿伯聊了幾句,他說了聲加油,我再次上路(不過Top Gun是啥,我還真不曉得)。

才騎十分鐘,一架戰鬥機又低空飛過,向我炫耀它的存在。這次可以看清楚整個機腹,真是太屌了,我也好想開一架環島。

中午就在富岡的7-11吃飯休息。男店員竟也開始和我討論起單車和環島,像他這麼熱情的便利商店店員,環島途中好像也才遇到這一個。

1點半再度出發,沒多久就到富岡漁港。大二暑假的綠島社遊回憶,教我停下腳步來此憑弔。那年暑假的綠島行,是我在大學裡最愉快的一次出遊,我和另一個籌畫者之間的距離,也是因為那個可愛的小島而拉近。富岡漁港,是搭乘客船前往綠島的起點,則標記著美麗回憶的開始。

後來,我熟悉的藝術性社團和美好的回憶,漸漸被嘴泡文化和言不及義又不尊重別人的台北人與「台北化的外地人」入侵,熟人又一個個畢業離去,讓我再也不想回去社團。搬回台南,離開熟悉的或不願回顧的人事物,這次的單車環島卻來到了滿載社團回憶的富岡漁港,用「憑弔」一詞來描述我到此地的目的,再合適不過。

惆悵過往之後,再度上路。一路上還真的沒看到幾家7-11(今天騎一整天好像才看到3、4家而已),倒是每隔10幾公里,在省道兩旁會出現小村落(在東部也稱部落或社區,是多大的部落呢?1~3樓的低矮民房不過在省道旁綿延500多公尺,大一點的部落就再從道路的兩側向外擴張3、400公尺),而每個村落都有名為「某某商號」的小雜貨店(類似南部人所慣稱的『柑仔店』)。如果渴了或累了,去商號買個飲料或礦泉水,在店門口休息即可。所以,我認為台11的補給其實也沒那麼困難。
村落老是現身在右前方的海岸線上(這樣的情景在東部會看到十幾次),如果你看到遠方有幾戶低矮住家出現,就會知道村落已離你不遠。

在東河鄉經過了都蘭和金樽幾個小村落,「東河包子店」突然出現了。原來東河有名的是包子啊(我出發前完全不曉得),這也算是旅途的驚奇之一吧!我停下來補充個熱量先。才剛停在店門口,一個臉上塗滿白白的防曬油而和脖子顏色產生色差的20多歲男子,馬上和我說起話來,當然也是關心我的旅程。我說:「請等一下,我先去買個包子。」我點了一個豆沙包和一個肉包,站在店門口吃了起來。

一樣,那名男子也是問了幾個看到單車旅人必問的基本問題:「從哪裡來的?」「第幾天啊?」「打算花幾天環島?」「幾個人同行?」等等。坐在門口桌椅的四位女性,也好奇地聽著我們的對話。

如同更多人所選擇的環島方式,那位男性是騎機車旅行。在短暫的對話中,他問了幾個關於單車環島的核心問題:「為什麼想要騎單車環島呢?」「為何一個人環島?」我因為不想久留,而且這些問題也非三言兩語可以回答,所以我只給了簡短的答案:「就一種體驗吧。我的朋友大部分都在當兵或等研究所開學,我就一個人出來環島啦!」其實在我的旅程中,也不只有他問我這兩個問題,但為了簡短回答,我的答案都是用上面的陳述。這些回答當然也不是捏造或官腔官調,而是「正確但不完整」的答案。

我在「序1:出發動機」已詳述過我的單車環島動機,所以看過那篇文章的訪客應該都很清楚,我的環島行絕不是「一種體驗」如此簡單。但為何我要一個人環島呢?「朋友大部分都在當兵或等研究所開學。」我身邊許多同年紀或稍長一點的友人,目前確實是處於這樣的狀態。

但是,不找個伴一起同行,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清楚,在我認識的許多不同背景的朋友之中,只有兩、三位喜歡旅行,但他們所喜歡的是「舒適和短暫的、一切都已經打理得好好的旅行」。在社會的年齡規範下,每個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就慢慢開始接觸與適應更快更舒適的交通工具(機車或汽車)。一旦習慣於更好更方便的旅行工具,為何還要重拾較吃力較辛苦的工具呢?這是不合乎一般人情或常理的。
除非他突然被某個人事物所感動;除非他也想打破固有的習慣去接觸新事物;除非他完成旅程後會獲得極大的利益;或除非他原本就是個單車愛好者,否則要某個人花錢去買單車受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我更清楚,朋友們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習慣,要他們暫時拋棄固著已久的習慣和生活範圍,更是難上加難。人是習慣的動物,我無意說服他們打破自己的習慣和干擾他們的生活。
在離開台北之前,一個學長知道我要單車環島,卻都沒說什麼,直到看了【練習曲】之後,才興奮地跟我說:「念那麼多書幹嘛(指他自己)!只知道書本上的東西又有什麼用!阿貴,一起去環島吧!」以我對那位正在準備出國攻讀博士的老人家的瞭解,他已經固守在同一個生活範圍很久了。從他的打籃球方式和互動就知道,他受到習慣的制約極大,要他花時間蒐集資訊和購買單車,他很可能會說:「不用這麼麻煩啦!隨便找一台車隨便騎就是了!」他的邀約很有可能只是一時興起,所以我就對他說:「不了,我還是想自己一個人。而且到時我是在台南出發,你不可能先到台南和我會合吧?」

還有另一位在不久前開始玩登山車的友人,但是我偏偏不想邀他,因為我知道邀了也只是被他拒絕,即使同行也很可能在路上吵起來,所以我就一個人上路了。

一個人單車環島,有好也有壞。好的是,你不用等人或被等、不用擔心另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想停下來拍照或喘息就停下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住哪就住哪。壞的是,長途旅程無人照應,你可能會感到寂寞或害怕;一路上少個人一起說說笑笑,旅途少了一些歡樂,也可能不易打起精神。以我對我自己的瞭解,好的部分比較吸引我,壞的部分都不算什麼,所以我選擇自己一個人旅行。你呢?

那位仁兄幫我拍張照後,我又再度上路。騎到位於山坡的成功鎮,才快要5點而已,想說再騎一點路好了,就沒有繞進成功市區裡尋找住處。結果,我後悔了。過了在東部算是熱鬧的成功市區,往前騎經過三仙台、石雨傘,這兩處都只是沒有住家的景點。再一個半小時就要天黑了,我不想再陷入「夜騎地獄」,所以也沒去三仙台和石雨傘的景點瞧瞧,繼續趕路。一路上找不到村落,完了,找不到住處的不安感浮現心頭(這種不安,在環島行中只有兩天沒出現)。

下午5點多,左邊突然出現「大統休閒旅館」的告示牌,我繞進去瞧瞧。位於山丘上的獨棟透天樓房,讓我想起了【驚魂記】裡的山丘房子。屋外沒人停車,屋裡也沒亮光,看樣子目前還沒人入宿。櫃臺無人看守,我喊了一聲:「有人在嗎?」出來的是說話讓我有點聽不懂的東南亞女子(應該是外籍新娘或外勞吧)。她說:「兩人房算你1000。」這房子給我感覺怪怪的(個人主觀看法,可能我驚悚片看太多了),再加上又沒溫泉可泡,非假日還算我1000元,有點小貴,我這笨蛋打算再上路找其他住處。

快5點半,晚霞照得海面白亮白亮,如此美景黏住我的腳步。儘管不安,我還是不想錯過美麗海景,在路旁點根煙,讓晚霞撫慰一下。

此時,路的對面騎來了一位中年男子(今天遇到的車友很少,不到5個,可能許多車友都騎台9去了。畢竟騎台11會直接受到東邊的太陽一路直曬,會比較熱)。我跑上前問他:「先生,你從前面騎來,有住的地方嗎?」「好像都沒有耶。」「那下個村落還有多遠?」「你可能還要騎半個多小時喔……。」

不一會兒,又騎來了一位和這位先生同行的中年男子,那位男子的聲音和長相都有點像馬英九,但我確定他不是馬英九本人。「我們今天要騎到台東市。」我答道:「哇……,那離這裡非常遠喔!而且再過不久就天黑了,晚上騎單車很危險,沒有路燈,會看不到路。前面有個大統休閒旅館,你們可以去看看。」兩位男子似乎認同我所說,向我道謝後,我們各自前進。

騎到6點多,終於出現一個村落──長濱鄉的南邊偏僻村落「寧埔」,省道旁竟有一家「風車民宿」,謝天謝地!胖胖的老闆娘原本打算收我1000元,但在我殺價後打8折,真是太好了。

當晚,就在只有20幾戶人家的小村落休息。沒賣吃的,只好去附近的「寧興商號」買了「一度讚」當晚餐。
晚上很安靜,沒什麼燈,天上星光閃閃。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2:2007/8/30 Thursday 南迴地獄


騎乘時間:4:46:14
平均時速:15.4km
最大時速:45.7km
騎乘距離:73.54km
累積里程:262.7km

經過地點:屏東縣枋山鄉>獅子鄉>台東縣達仁鄉>大武鄉>太麻里鄉

騎乘路線:台1(枋山~枋山的楓港)、台9(楓港~太麻里)

午餐地點:大武鄉的7-11
晚餐地點:太麻里鄉金崙的牛肉麵和雞排
住宿地點:太麻里鄉金崙的富之山民宿(約18:00抵達,四人房1000元)


昨晚住的民宿雖然不差,不過整棟透天厝只有我一個人住(我住2樓),心裡有點小害怕(晚上開燈睡覺,已經幾百年沒這樣做了),再加上蚊子出沒,搞得我晚上沒有睡好(騎了一整天車,已經很累的我,12點多就寢,卻2點多才睡著)。

早上7點起床,吃自己隨身攜帶的美路巧克力棒當早餐(這間民宿沒附早餐,畢竟一晚600元也不能太奢求,而且附近真的沒有早餐店或便利商店)。弄好裝備,做做暖身運動(騎長途前還是暖身一下吧),8:50出發。又是個大熱天,精神還算不錯。

昨天並沒有到達預定目的地「楓港」(台1終點),今天應該可以順利抵達台東吧。

結果,第二天再次印證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這句話。

其實整個行程中,我確定會住的地點只有花蓮健診中心(每次去花蓮玩都住那裡),其他的住處都打算邊騎邊找落腳處。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當天的騎乘狀況好不好,一天又可以騎多遠,而且ptt的板友也說一路上都會找到住處,所以住宿資料我沒有蒐集齊備,只帶從單車誌印下來的三頁住宿資訊就出發了(『省錢環島遊』一書中也是有些住宿資訊)。牛仔單車的老闆說:「如果一切都計畫得好好的,知道哪裡有什麼,就沒有驚奇了。」他說得很有道理。

為了增添旅途的「驚奇性」,我刻意降低了環島的「可預測性」(不過單車環島本來就是變數很大的旅行),在還沒充分瞭解路況和住宿資訊前,我就上路了。好孩子和謹慎的旅人千萬別學我啊!

看我今天的騎乘時間和距離就知道,今天比昨天遜色太多了。因為我這個懵懂無知的單車菜鳥,並不清楚接下來的南迴公路(台9)有多麼要命……。

9點半就抵達楓港,在十字路口旁的7-11補給一下,左轉台9起點,「南迴地獄」慢慢展開。

我知道騎南迴會經過至高點「壽卡」,可是我並不知道從南迴起點到壽卡有幾公里,又要爬升幾公尺,往前騎就對了(後來在某天看到車友的簡易單車環島地形圖,壽卡竟然有480公尺)。

騎上山,路漸漸從四線道縮成兩線道,砂石車竟然也一輛輛出現了。
單車開始「緩慢地」爬坡,果然如同某位旅人在ptt上所說的:「單車環島第一天可能體力充沛,但第二天遇到一點上坡都會宛如地獄。」靠人力運轉的單車輪子,非常容易受到地心引力影響。在上坡時,單車好像變得越來越重,踩踏也越來越吃力(我已經慢慢調到2配2或2配1的輕齒比)。無數個小上坡開始一點一點消磨我的體力(當然也有小下坡,不過短短的下坡一下子就騎完了,根本無法儲存體力)。

不知不覺,平地離我越來越遠,我已身處山中。看著碼表的時速從10、9、8降到7或6公里,如蝸牛般的速度前進。累了,停下來休息一下,就這樣停停走走。11點多,看到告示牌寫著「雙流森林遊樂區」,在路旁翻一下地圖,「喔,南迴已經騎一半啦!」其實也才騎不過20多公里而已,我已經很累了。

沒錯,20多公里的山路,開車或騎機車可能10幾分鐘就結束,但是騎單車卻花了將近2個小時。汽機車幾乎完全感受不到上坡的引力,騎單車爬坡卻簡直是要新手的命。這樣一比較,你應該就可以瞭解單車旅行的緩慢和辛苦了。

過了雙流的告示牌,坡反而越來越陡。快中午了,卻找不到半間吃中飯小憩的地方,水也快喝完了。還好,路旁出現了「草埔國小」,我進去學校裡洗把臉和要水喝。一位原住民小弟弟向我打了聲招呼,我問他:「弟弟,這附近有吃的地方嗎?」他說:「學校旁邊有個村落,裡面有雜貨店,你可以去看看。」往他指的方向一瞧,他說的村落我已經騎過頭了。雖然就在不遠處,可是我已經懶得回頭了,繼續上路吧。

騎沒多久,就累到下來牽車(牽著單車走,時速還有4~5公里)。我就這樣牽車在山路走著,砂石車和汽機車不斷從我身旁經過。走走騎騎20多分鐘,巨大的疲累開始侵襲我的身體,我感到有點頭暈,意志力當然也所剩無幾。
不行了,沒吃中飯,全身無力,衣服濕透,再騎下去可能會昏倒路旁,我就把車牽到路旁的小石子空地(就是一般山路的小空地,真得很小),坐在路邊的白色道路磚石上,完全不想動。看一下碼表,剛好中午12點半,而我才騎了30公里……。看樣子,今天是到不了台東市了。坐在路旁嗑了三、四條美路巧克力棒充飢,抽了2根煙,想休息一個小時再上路。

呆坐了半個多小時,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有趣的事發生了:一位車友的身影浮現,他吃力地騎上來。
我和第一位車友相遇了(其實昨天和今天在路旁休息前,都有看到車友,不過他們騎在很前面的地方,無法趕上他們打聲招呼)。

他看到我,停下來寒暄了幾句。「好累,我已經完全騎不動了。」我說。他答道:「想不到南迴這麼操,我的右小腿也開始抽痛了。」原來他和我都是從台南出發,也是一個人,都是逆時針環島第二天,好巧啊!

【V怪客】在電影裡說:「這世上沒有巧合,只有巧合的假象。」我覺得剛剛的假象很美好。

「一起騎一段吧!好像再10分鐘就要到壽卡了,過了壽卡就是一路下坡。」他說。「真的嗎?長下坡終於要出現了!」我精神一振,興奮地和他一起上路。

果然,騎沒多久就來到了至高點「壽卡」,路旁有個小亭子。原來我已經離平地這麼遠了,山下的景物一覽無遺。這麼美的景色,我們當然停下拍照。這時,另一位更有趣的車友出現了──推動以台灣名義公投加入聯合國的「台灣阿甘」李中日老先生。

他看到我們,也停下來休息。我驚訝地說:「啊,係力喔!我在自由時報有看過你的報導,你是為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而再次環台的李阿伯!」他邊回答邊點根白長壽:「嘿啦,就是我!大家都叫我『台灣阿甘』。」從台北出發的他,50幾歲的面容,身軀看起來卻是老當益壯。他已經不只一次騎單車環島,想必體力相當驚人!

李阿伯的單車馬鞍袋和T恤上都有「台灣公投入聯」的標語,相當鮮明。他並沒有向我們宣揚他的理念,只是簡單一句:「照我的T恤背面!」可愛的老人家用行動來表達一切。

我是認同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但因為我大學念的是國際關係,所以我非常清楚,「台灣加入聯合國」絕對不是政客喊喊口號、辦個公投就可以實現。以台灣的特殊政治歷史情況,加入以國家為名義的國際組織,絕不是台灣自己的事,而是關乎國際互動和國際政治結構變遷的大議題。

如果你不認同這塊土地,應該也不會出門單車環島吧!打從心底認為我生長的土地是一個國家的我,絕對認同「台灣入聯」,但要我以行動去配合某些政客用政治語言來炒作的選舉活動,我還辦不到。

不過,比起那些在電視上動輒批評反對論述,視對立陣營為洪水猛獸的政客與「名嘴」,用自己的行動宣傳理念、用鐵馬跑遍台灣的李阿伯,實在是親近可人太多了。

「再下去就是一路下坡了,你們等一下還會遇到更多車友,我要繼續騎啦!我還要跑遍每個鄉鎮!」和他小聊後,我們分頭前進。

果然,下坡一路蜿蜒,地心引力從上坡惡魔變成了下坡天使。天使微笑著對我說:「來,牽著我的手,我帶你到下坡天堂。」不用踩踏,輪子就隨著地心引力加速轉動,速度好快啊!爽!剛剛的要命上坡全都被我們甩在腦後,我感動到快流淚:「我還以為會死在山上,終於要下山了……。」

上坡之後就是下坡,是單車環島不變的鐵律。但因為你騎乘的是靠自己的身體在驅動的單車,所以你依然得集中精神注意彎道和路面。在彎曲的山路,更要時時注意來車、轉彎要適當減速、路面坑洞和碎石子要閃過(尤其是舒適胎,因為輪胎較薄,更要小心坑洞和碎石,以免壓過之後爆胎)。單車旅行,真是一門大學問。

下坡的路上果然遇到許多車友(今天是我遇到最多車友的一天),當你在下坡,從對面而來的車友就在上坡,互相給予微笑和一聲「加油」,真的能給對方和自己繼續下去的動力。

「車友」的意義,在今天顯現。我認為「車友」是很棒的社會標籤,因為「單車與裝備」構成了極易識別的「旅人身份證」。看著和你有類似裝扮的單車騎士,不管對方在單車背後的真實身份和社會經歷為何,你馬上可以知道他也是個旅人,而他在旅程中所經驗過或即將經驗的時空,你也會在旅程上經驗到。人與人之間原本互不相干的時空,因為「單車」和「旅途」而產生連結。和「車友」總是能聊上幾句,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旅程和旅行目的。「車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簡單愉快。

15公里的下坡天堂不到半小時就結束,大海悄悄露出她可愛的大臉。騎到大武鄉的7-11已經下午2點半,終於可以吃中餐了!這家7-11狂放王宏恩的歌(他的歌聲和唱歌技巧實在太厲害了,佩服佩服),後來也在這家店遇到了四、五位車友(還有一對騎中橫的父子檔,太強了)。

休息時,台南車友說他右小腿肌肉越來越痛,連走路都怪怪的(我已經借他擦過酸痛軟膏,不過他的肌肉似乎拉傷了,軟膏救不好)。7-11的店員說附近有一家藥局,用走的就可以到。我陪他去藥局買了止痛藥,他決定放棄環島行程,打道回府(把單車寄回家,到附近的大武車站搭火車)。

有多少環島的單車騎士在半途放棄?又有多少騎士跳過危險路段(例如蘇花公路)而沒騎完全程呢?看到台南車友的遭遇,我也開始擔心起我接下來的旅程。

折騰到下午3:50,我再度踏上孤獨的環島旅程。今天的山路太操了,我還是很累。右手邊的海洋和規律的海潮聲、左手邊的山景和漸漸往山裡掉的太陽,喚醒我的意志力,讓我持續踩踏。拖著疲累的身軀,我在6點左右來到了太麻里的金崙。今天打死我都不再夜騎(山上夜騎一定比昨天還恐怖),就住這個山間村落吧。

一位3、40歲的女性騎機車經過我身旁。「找住的地方嗎?我的民宿在前面。」「那單人房多少?」我問。「我們都是雙人房或四人房,算你1000,可以泡溫泉,跟我來吧!」是個親切的老闆娘 。

有露天溫泉和冷泉的民宿,蟲鳴和流水聲繚繞,房間和浴室又大,只有一個字足以形容──「讚」!。泡泡溫泉,又泡一下冷泉,疲累削減大半,今天一整天的辛苦,總算有了代價。

泡完溫泉,去街上走走。不過4、500公尺的小街,有牛肉麵、雜貨店、7-11、教堂、鹽酥雞、兩三家賣重型機車的機車行(阿伯騎來載瓦斯或貨物的那種重機,在機車行裡金光閃閃)。對我來說,這裏好像是人間天堂(唯一的缺點是砂石車會不時經過此處)。

8點半在街上吃了牛肉麵和雞排,非常好吃。那家不知名的牛肉麵,獲選為「阿貴牛肉麵節」第一名!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1:2007/8/29 Wednesday 旅程開始


騎乘時間:6:48:37(單車輪子有在轉動的時間)
平均時速:17.9km
最大時速:34.7km(通常在下坡時出現)
騎乘距離:122.35km
累積里程:189.2km

經過地點:台南縣歸仁鄉>高雄縣阿蓮鄉>岡山鄉>梓官鄉>高雄市>林園鄉>屏東縣新園鄉>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枋寮鄉>枋山鄉

騎乘路線:台39(歸仁~阿蓮,亦即高鐵下的省道)、台28(阿蓮~阿蓮的台19甲)、台19甲(阿蓮~梓官)、 台17(梓官~枋寮的水底寮)、台1(枋寮~枋山)

午餐地點:高雄市鎮海路的台南土魠魚羹
晚餐地點:枋寮鄉的萬巒豬腳創始店海鴻大飯店
住宿地點:枋山鄉的聯發民宿(約20:00抵達,雙人房600元)


就像許多曾經單車環島的旅人在他們的遊記裡所描述的,出發前一晚,我也是興奮到有點失眠。「真的要上路了......。嚴格說起來,這好像是我第一次的自助旅行。從沒環島經驗,路上會遇到什麼?會不會有颱風?我會活著回來嗎?真的能完成嗎?」疑問不斷盤旋。


行前的單車新手,只有在出發前一個星期,練習了三個早上,以熟悉車性、瞭解上下坡的騎乘狀況和自己的體力。沒錯,三個早上,每次來回總共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從我家的高鐵鐵軌下的省道,一次往南騎到了阿蓮,一次往北騎到了新化,還有一次從家裡附近經過關廟騎到龍崎。三次練習的經驗值,只有66公里。我很清楚,環島的路程有1100多公里,66公里真的不算什麼。練習是為了迎接正式的挑戰,雖只有三次的練習,但我認為已經足夠。不要畏懼,面對自己的擔心和恐懼,出發吧!

想著許多未揭曉的疑問,2點多才入睡,但早上6:45依然準時起床。吃個早餐,整理一下,出發前還請老媽在家門口幫我照了張相(那時我心想:這會不會是我的遺照,哈哈),8:15正式和阿空踏上旅程。

前晚沒睡很飽,累不累?第一次環島的興奮心情刺激著腦袋和身體,我精神滿點。

騎在已經練習過一次的高鐵鐵軌下的省道台39,輕鬆平穩車又少的路,半個多小時就把我帶到了高雄縣阿蓮鄉。接台19甲後,經過岡山鄉到梓官鄉,剛出發的路上其實沒啥景色,就是大家一般所認知或記憶的省道、城鎮小道、住戶和商家。唯一有趣的是,我在梓官鄉第一次看到了綠色的警車,我心想:「莫非狂派變形金剛入侵地球了?」

騎了1小時55分,終於接台17往高雄市。

高雄,是個承載我許多美麗回憶的都市。女友是高雄人,高雄市許多個知名或不知名的角落,曾有過我們的足跡。因為回憶美麗,所以高雄市在我眼中也是美麗的。今天沒有「港都夜雨寂寞時」,天氣晴朗炎熱。

在高雄市北邊的蓮池潭風景區小憩抽煙。疲累之後點的煙,果然特別香。再度上路,有點小迷路。問路之後,騎上一個大陸橋,再度接回台17。

從中華路一直騎,除了大遠百和城市光廊,沒經過其他勾起美麗回憶的景點,一個人隻身騎在偌大的都市。奇怪的事發生了,路上竟然沒有小吃店或7-11,找不到可以歇腳吃中飯的地方(是有經過一家麥當勞或幾家簡餐店,但是一個孤單且臭汗淋漓的單車騎士進去吃飯一定很奇怪。如果去麥當勞吃,還得想辦法把車停好上鎖,偏偏我經過的麥當勞就是沒有理想的停車地點)。

再找找吧。一直騎,卻是離鬧區越來越遠,肚子好餓。好在中山三路旁的鎮海路出現了一家「台南土魠魚羹」。懶得找其他吃的地方了,就吃這家吧。吃了沒台南味的魚羹和肉燥飯,休息一下,補給礦泉水,又繼續上路。

路越來越大,下午2點多,左手邊出現了高雄國際機場(小港機場)。吸引我停下腳步的,除了機場,還有我旁邊的公園(就在機場正對面)。有一個小弟弟光溜溜地在噴水池穿梭玩樂,我也好想加入他。純真、沒有社會道德壓力束縛的年齡,讓他玩得很盡興。

小弟弟快樂且無拘無束的身影,即將被接下來的景色打個粉碎。

騎沒多久,接到了往林園鄉的沿海路。「撐著點,騎過林園鄉就到屏東縣了。」心裡這麼想的同時,一堆砂石車突然湧現眼前。「哇靠!比早上在阿蓮那邊遇到的砂石車還多,而且是多很多!」砂石車行駛的噪音加深了我的緊張感,但緊接而來的是更衝擊我的既有認知結構的景象。

省道兩旁不再是空地或是住家,而是巨大的工廠。石化廠、鋼鐵廠、煉鋁廠、水泥廠、木材廠等等,原來我來到了某位旅人在遊記上提過的「林園工業區」。

雖然我騎在機慢車專用道上,但另一旁的砂石車行駛聲、工廠的巨大身影以及機械運轉聲,一種被壓迫的窒息感頓時籠罩心頭,讓我好想趕快逃離此處。我突然能夠體會,在去年八月台北之家的「催眠影展」中,大衛林區在「橡皮頭」一片裡所描繪的「人身處於工業城市的焦慮感」。第一天的愉快心情整個被打亂。

這時,心裡想到一段對話。

資本家說:「我有一大堆的金錢來蓋工廠和購買設備,我還有另一堆錢可以付工資給勞工。來吧!為我運送貨材和讓機械運轉,我會帶來更進步的都市和生活。只不過,進步的成果依然由我們上層階級來享用,因為大部分的利潤還是由我們拿走;你們勞工的生活是否更好,是否嚐到進步的甜頭,我不是很關心。」

勞工說:「沒辦法,儘管進步的成果我們可能享受不到,但為了生存、為了家庭,我們還是得替資本家工作。」

社會學家說:「為什麼我們非得追求『進步』?這個社會進步之後,人們的生活是否真的更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更加和諧緊密?人們辛勤工作的目的竟然只是為了社會進步的附加價值?這個附加價值值得我們去追求嗎?這是人類生存的目的嗎?人類在進步之下是否漸漸扭曲自己本來的面目和生存意義?」

我說:「去你媽的資本家!我在單車上旅行,請砂石車注意單車騎士的路權!」

對話結束的同時,右膝旁的肌肉突然一陣抽痛。「靠腰!如果在此時此地抽筋掛點,那就完了,屏東的楓港還很遠啊......。」趕快在路邊休息一下,抽根煙。還好,休息個10分鐘左右,肌肉不再疼痛,行前有拜有保佑。

不久,來到了連接高雄縣林園鄉和屏東縣新園鄉的「雙園大橋」。長長的大橋,砂石車、小客車與機車齊聚,我一個單車騎士在橋上顯得異常突兀,也非常危險。回頭一看,剛剛經過的工業區形成機械城市的奇特剪影,非常驚人(請見照片)。心頭一震的我,拍完照後,在雙園大橋上加速前進(每當砂石車經過,橋身都會微微晃動,滿可怕的)。這座橋好長,感覺好像騎了10幾分鐘才到盡頭。

到了橋的盡頭,我已經來到了屏東縣。無趣的鄉間省道景觀,開始無止境地延伸。我還是繼續趕路。

晚上6點多了,離楓港好像還有30公里。不行了,今天已經騎很遠了,我需要休息和吃晚飯。路旁的餐廳寫著大大的招牌「萬巒豬腳創始店海鴻大飯店」,餐廳旁就是7-11,想吃好吃的肉,所以走進了客人不多的海鴻大飯店(因為是非假日吧)。

整個人攤在椅子上,氣喘吁吁,連動都不想動。菜單上的單價果然頗貴,我只點了炒板條和蔥爆牛肉(這樣就要260元了,這餐好像是我環島吃過最貴的一餐,豬肉小盤的要200元,就沒點了)。我覺得很好吃,蔥爆牛肉有淡淡的米酒香,很合我的胃口。

飽餐一頓後,還是只想休息。坐在餐廳隔壁的7-11前面的桌子上,香菸慰勞著疲憊的旅人。海鴻飯店的老闆娘也出來坐在餐廳前面的椅子上休息,看到我一身勁裝和腳踏車,開始關心起我的旅程。

「離入伍還有一段時間,就先出來環島。」我是跟她這麼說的。「喔,我兒子剛入伍。」老闆娘和我聊了起來,她還滿健談的。飯店的其他兩位男服務員(一老一少)也出來加入我們的談話,問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之前在幹嘛等等。他們的應答也非常幽默有趣,我笑得很開心。第一天的行程,我講最多話的地方就是在這個飯店前了。

「這裡離楓港是不是還很遠?」我問道。「喔,很遠喔......,你騎腳踏車起碼還要兩個小時。」靠!已經快7點半了,騎到楓港的隆安旅社(我今晚預計抵達的住處)不是要9點半了?
「哇!這麼遠啊!我今天已經不想再騎了,這附近有沒有住的地方?」「有。再騎半個多小時有個加油站,旁邊就是民宿。」太好了,這個資訊讓我又有繼續下去的動力,畢竟今天還是得找個落腳處才行。

和他們道別,裝好頭燈和尾燈就上路(差不多7點半,天已經黑了)。誰知,接下來等待我的,是更可怕的「夜間騎車震撼教育」!

不是我在誇張,才騎沒多久,我就身陷一片漆黑之中......。幹林娘,屏東的省道明明就有路燈,卻沒有開燈,是為了節約電源嗎?

單車頭燈的白色燈光,充其量只能警示前方的行車,無法照亮路面,更別提看清前方的路。我只能依靠自己的視力和頭燈的白光,隱約看到地上模糊的機慢車道白色分隔線。
我告訴自己:「小心照著分隔線騎!小心!」這麼想的同時,右手邊漆黑一片的草叢傳來「沙沙沙」的聲音。「靠腰......,旁邊是什麼東西要跑出來了嗎?現在還是鬼月啊……。」趕緊往右一看,竟然是魚塭的打水機在打水。往旁邊看一兩秒,知道是何物之後,又趕快轉過頭來直視地上的道路,深怕一個不留神,我就掉進水溝或魚塭裡了。

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頭。

突然出現巨大的白光,從我身後延伸到前方的地面,漸漸拉長我的影子,轟轟聲也隨之傳來。不到五秒鐘,白光和轟轟聲從我左手邊劃過。「幹!是砂石車!」沒錯,在沒有路燈的夜晚鄉間道路上,巨大的砂石車從單車騎士身邊經過,你可以想像一下會是多麼可怕!

夜晚的砂石車,車頭大燈再加上聯結貨廂的閃光燈,全身散發著五顏六色的光芒。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龍貓」吧!全身發亮的砂石車,和「龍貓」裡的貓公車有幾分神似,只是它沒有貓的詭異笑容和發亮的大眼。它也有點像身上掛滿燈泡的巨大毛毛蟲,在道路上快速爬行。

砂石車、小客車或機車,不時從我身旁經過。除了左上方被雲遮住的微弱月光,四周依然黑壓壓的一片。「害怕」讓我的腎上腺素狂飆,根本看不到變速齒比、碼表和前方路況的我,開始小心翼翼地對準分隔線的道路狂騎。

不知騎多快又騎多遠,前方終於出現一個民宿,它真的就在加油站旁。毫不猶豫,我馬上停下來,滿身大汗地問顧房子的女子外勞:「單人房多少?」她說算我600。太好了,就住這了!

第一天的環島,在充滿驚訝和疲累中結束。我竟然在第一天就騎了122公里(整個10天的行程結束後發現,這是我騎最多里程數的一天)。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2007/8/29~9/7 序2:裝備

為了這趟單車環島,我可是蒐集了不少資訊和添購不少裝備。如果各位訪客日後也有興趣從事單車環島,可以參考以下的裝備。

一、單車:
*登山車入門款【Yukon】(藍白色,小名『阿空』,我取的),價錢8,800元。

自從會騎機車之後,我就大概五年沒碰腳踏車了,對單車的基本知識可說是「零」。為了籌畫單車環島,買了本單車誌出的特刊「自行車環島完全手冊」來瞧瞧。我的許多關於單車的淺薄基本知識,也是從此書而來。

此書所介紹的環島車款都是高檔的旅行車(要價20,000元上下,當然環島配備是一應俱全,不必另外購買),後來親自去台南市牛仔單車問價錢和車款,才知道不是專門的單車旅行玩家的我,使用基本的入門款就好。店員推薦我兩款登山車的入門款,一個是Yukon,另一個就是比Yukon高檔一級的Iguana(詳細的規格差異請看捷安特網站吧)。

店員說:「如果你的需求是環島,可以考慮入門款Yukon,再把登山胎換成較不費力的舒適胎(適合長途旅行的輪胎)即可。」喔喔,對單車不是很懂的我,就在店員推薦給我的兩款車款中做抉擇。Yukon很切合我的需求,價格又比Iguana低,就是他啦(後來事實證明,他真的變成了完成我第一次環島的愛駒)!


二、環島裝備:

上面所介紹的「阿空」,只是一台單車,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要踏上環島之旅,當然還得購置其他相關配備才行。介紹如下:

*身上穿的:安全帽、袖套(戴上去真的有像我的偶像Iverson)、手套、車褲(穿車褲真的比較舒適,請注意:穿車褲就不必穿內褲啦)。

*車上裝的:貨架、馬鞍袋、車首袋、牛角2個(裝在手把兩側,讓手可以調整姿勢放鬆一下)、水壺加水壺架2個、碼表(記錄騎乘時間、平均速度、里程等數據)、頭燈1個與尾燈2個(可拆卸)。

*其他用具:打氣筒、輪胎撬棒(3個一組)、內胎2條(記得一定要帶啊,萬一爆胎就可以換新的內胎了)、補胎片、維修工具組、密碼鎖1個。

以上這些工具加總之後的價錢(當然老闆有給我一些折扣啦)是6,400元。所以,車子加上裝備總計是15,200元

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以上的價錢把車子和環島裝備購齊,我並不覺得後悔,因為我很清楚以後還有機會用的到,而我也不會在環島結束後把這些東西都賣掉。

三、上路的行李配置:

*車首袋:2本筆記本(一本橫行的筆記本,用來記錄旅途故事;一本全白的筆記本,想說可以畫個風景速寫,後來完全沒用到)、3枝筆(其中有2枝素描鉛筆,當然也是完全沒用到)、2條毛巾、錢包、數位相機、手機、香菸和打火機、牙刷、防曬油、4小包衛生紙、鼻子過敏藥丸(完全沒用到)、蚊蟲藥膏(完全沒用到)、印章(完全沒用到)、平安符(女友求的)、觀世音菩薩的小玉像(爸媽要我帶的)。

*馬鞍袋:
左邊:內胎、維修工具組和撬胎棒、白手套(維修時套上,手才不會弄髒)、車燈、雨衣、折疊傘(完全沒用到)、零食、1罐礦泉水、1本旅遊書「省錢環島遊」、3本88元的小地圖(7-11都有在販售,1本台南縣市的,2本高雄縣市的,請找大輿出版的『輕鬆找路通』,非常輕便,該有的公路資訊都有)、酸痛軟膏、洗面乳、小護士軟膏、數位相機電池充電器(完全沒用到)、2個塑膠袋和1條尼龍繩(我買的馬鞍袋是普通貨,只有短暫的防水功能,遇到大雨時還是得套住塑膠袋才行)。

右邊:2件素面T(當睡衣用)、2件排汗衣(每天換穿一件)、1件球褲(當睡褲用)、2條內褲(只有睡覺時穿,騎車只要穿車褲就好)、1個密碼鎖、1個護膝(完全沒用到)、8個三號電池(給數位相機用的,後來只用了2個)、1本大輿出版的「台灣找路通」(後來覺得這本不太好,沒有收錄全部的鄉鎮街道圖,有買錯之感)、手機電池和充電器。

以上就是裝備介紹與真正上路時所攜帶的物品。光看文字敘述的話,會感覺東西好像很多,其實不然。環島的必備用品以輕便簡單為原則,畢竟單車、裝備和攜帶物品都要陪伴全程,所以東西越少越好,這樣重量也會較,輕騎乘起來會比較輕鬆。如果怕找不到地方住,或是不想花太多錢在住宿上,也可以帶個小帳棚或睡袋。當然,所攜帶的物品和裝備視個人需求而定,以上僅供參考啦。

準備好了嗎?要上路囉!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2007/8/29~9/7 序1:出發動機


這是我第一次環島,而我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

每趟旅行的展開,必然有旅人的動機在啟動。單車環島,當然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單車環島動機,我也有我的。追本溯源,促使我踏上辛苦旅程的動機和誘因,其實是多重的。


一、某個種子:
今年尚未畢業前,在圖書館準備考試的我不時會遇到藝術性社團的某位友人。為何會和他聊到單車環島的事,我也忘了。退伍後再來念大學的他,說曾經有過四、五次單車環島的經驗。我那時心想:「哇靠!單車環島!真是辛苦。但說到環島,我還真是一次都還沒做過。」他的故事在我的心裡偷偷埋下了種子,而那顆種子應該就是促發我踏上這次旅程的源頭。

二、寬裕的時間和金錢:
從考完高考到放榜,還有兩個月又一個星期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我想好好放鬆,順便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有時間,再加上自己以前的打工收入和壓歲錢,那就來一趟和以往不一樣的旅行吧!
「長這麼大,真的從未環島過。正港的台灣男兒怎麼可以沒環島?那就趁放榜前進行火車環島和單車環島吧!」後來,搬家、玩樂、蒐集關於腳踏車和行程的資訊、颱風、下雨等有的沒的大事小事,一點一點把時間消耗掉。看樣子,放榜前只能先來趟單車環島了。

三、把圖片和文字具像化:
讀書對我來說,只是增加一個人對世界的想像力。但是光靠文字和圖片來激發我的想像是不夠的,我還需要自己親自去經驗書中所描述的時空,讓圖片和文字不再只是存在於平面上,而是具像成立體出現在我眼前。具像化圖片和文字,我很喜歡作這樣的事。
台灣或世界的美,不是只存在於說書人的圖文或自己的想像之中,而是存在於旅人的旅途上。

四、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場,每個人都是實驗家:
上面這句比喻,是我在準備高考時的觀察(可能是那時接觸了許多實證主義的東西,所以才有如此的體會)。
每個人在社會的安排下,一生中時常有機會接觸不一樣的時空。仔細想想,如果把人的一生當作一個實驗室,再把每個人的自我視為客體來檢視,時間和空間就是自變項,自我(容貌、想法、心情、人際接觸等等)就是隨著自變項的替換、增減或有無而產生變化的依變項。從事這項實驗的,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所以我說:「每個人都是實驗家。」
然而,實驗家也有懶惰的和勤快的。懶惰的實驗家把自己侷限在小小的實驗室,拿舊有的和已知的自變項來進行實驗,以為這樣就會發現真理或自我,並以此為滿足;勤快的實驗家不斷變換或擴大自己的實驗場所,接觸新的和未知的自變項,以便發現新的自我或真理,並不斷嘗試下去。
我想當勤快的實驗家,所以我踏上了旅途。

五、接觸新事物,暫時脫離自己既有的習慣
這似乎是個很老套的動機,但我是認真的。我在大學看過太多固守著某個時空範圍的男男女女(整天坐在書桌前或電腦前,每天重複著自己的生活習慣,時常在固定的地點玩樂或遊走)。我認為這是危險的。有自己的一套作息、生活方式和習慣,當然不是不好,危險在於,如果你已經太過習慣於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那你只是不斷固守或加強自己的預存態度、觀點或立場而已。長久下來,你會漸漸地越來越不能接受自己的預存態度以外的東西或新事物。
例如,某個友人曾說:「我不喜歡好萊塢的電影,我看電影只看藝術片或歐洲片。」我認為他的習慣和預存態度已經限制了他接觸某種新事物的機會。
即使有了電腦和書籍可以連接世界和各種觀點,但每個人所接觸的資訊只是他想看到的或習慣接觸的資訊,對於其他種類的資訊,他依然一概不知,也不想花時間去接觸。
我想藉由這次旅行暫時脫離自己的習慣和熟悉的時空,強迫自己去看看新的事物,修正或改變自己的預存態度或立場。

六、暫時脫離社會制度
這個想法太不切實際,也太過浪漫。單車、裝備、吃飯地點和住處,都是社會制度的產物,想藉由單車環島脫離社會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我當初真的想這樣做)。
如果真的想脫離社會制度,那真的得像浪人或僧侶一樣,背著簡單的行囊流浪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旅途中一切餐風露宿。我想,上述的旅行我還無法做到。

七、想拋開過去
某個友人曾對我說:「搞不好經歷這次單車環島,你就重生了。」「重生」,好浪漫的字眼,人的一生中真的能有這樣的經驗嗎?
老實說,我對重生是不抱太大希望,但我倒是滿想藉由這次旅行拋開舊有的一切(把以前的快樂和痛苦、不值得留戀的人際關係通通摒除),以新的態度或自我來面對自己和人生。
但我如此的期望也是過於貪心,旅行之後,不會讓自己所背負的變得簡單輕鬆,過去不是說拋開就拋開的(待遊記的後記再來詳述吧)。

如上所見,我的單車環島動機是多重的。最近台灣的單車環島風氣越來越盛(我在旅途中起碼遇到將近三十位車友),其中有許多人應該是受到電影【練習曲】的影響。但是,【練習曲】不是我單車環島的主要動機之一,因為我認為【練習曲】是把旅行內容添加許多浪漫形式的電影。單車環島,必定是辛苦的,不會像電影般如此美好。辛苦的旅程,其中的浪漫要靠旅人自己去添加和製造。所以每個人的環島故事都會不同,每個人的環島故事也都有獨到的吸引人之處。

如同【練習曲】的男主角阿明所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也忘記曾在哪看過這一句話:「世界只在自己的腳下展開。」如果你能夠充分體會這兩句話的意義,蒐集好足夠的資訊,購齊裝備,知道路線,就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