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情境與朋友


「必須先有一個共同的情境,在那個情境裡產生互動與發展關係,朋友才由此而生。」這是我在一年前就有的觀察和感觸,而我想接著說的是:「少了那個共同的情境,我們根本不是朋友,我們根本沒有關係。」

會有這麼武斷的看法和陳述,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個纖細敏感的人(不要懷疑,我知道我常常想太多);一方面是在貓空大學裡遇到了太多這樣的事例;還有更大一方面是由於我自己對朋友所下的嚴格定義。


因為我們都不是特異功能組裡的X教授,所以我們無法靠「超感官的心靈感應」去感知超出個人經驗範圍外的一切,我們必得處在某個「重疊的時空」中(學校、球場、餐廳、街上、網路等等),才能發現對方的存在,並進而發生互動。因為當時的時空、人與事物所產生的「情境」,我們才能建立關係,我們才能變成朋友。

少了那個情境,我們很可能什麼關係也不是。從「沒有情境」的以前,到「有情境或沒有情境」的現在,我們彼此都依然是「毫不相干的個體」。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形:該打球了,一個人打球好無聊,找誰誰誰來打吧;一個人吃飯好無聊,call誰誰誰吧;想出去逛街,一個人逛街多悶啊,找他(她)一起來吧;想去看電影,一個人去電影院真是奇怪,找個人吧;要喝酒了,找誰吧......。

許多人置身在數不清的情境裡,偶然認識了一些人,偶然產生了互動、留下了聯絡方式,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時,「喔,我可以找他一起來,這樣就有個伴了,就不會無聊了。」

也因此,許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不同的朋友,這當然是個廢話。但你是否發現了:你只會和「某個朋友」出現在某個特定的生活情境,而那「某個朋友」並不會出現在你生活的其他時刻或其他場所,因為你們的關係就只限於「那個情境」而已。所以我才說:「少了那個情境,我們可能什麼關係也不是。」

從上了大學一直到現在,我遇到許多上述的情況。在社團裡的「某些朋友」、在球場上遇到的「某些球友」、一起吃飯或吃宵夜的所謂「飯友」或「酒肉朋友」等等,這些友人大部分只會出現在社團、球場、餐廳的情境裡,一旦跨出了那些情境,彼此之間其實很少聯絡;即使在其他情境中巧遇了,可能也只是隨便哈拉幾句無關痛癢的屁話,就各自說再見了。沒有了那個情境,彼此之間幾乎不會產生連結,更別提平常會噓寒問暖或關心對方的生活遭遇了。

所以我漸漸察覺了:「少了那個情境,我們什麼關係都不是。我與你何干?你又與我何干呢?」儘管在某個情境裡和某個朋友相處甚歡,但仔細想想:他找朋友的動機終究只是「無聊,想找個伴」而已。

而這種「無聊,想找個伴」的內在動機,外顯行為會透露一些端倪:在球場上,他可能只想展現他的球技,至於球友打得開不開心、有沒有拿到球,無關緊要,因為他爽就好;球友在球場上跟他說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話,他可能聽聽即忘或可能根本沒聽進去;你跟他說啥時考試、曾去過哪裡玩、大學修了哪些課等等,下次見面時,他可能早就忘了這些資訊。在餐廳或酒杯前,他可能只想秀一下他的新衣、新褲或新鞋,他只想闡述他的想法,至於其他友人過去、最近、未來如何如何、想法如何、觀點如何、建議如何,他一概不聽或左耳進右耳出,因為他找「某個朋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找你來,就是因為無聊想找個人。你只要聽我說就好,你說什麼,我不在乎。」

像上述只在某個情境出現的「友人」,其實離我對於「朋友」的定義還相去甚遠。那到底我對「朋友」的定義為何?「可以在『多種情境』裡自在地暢所欲言所有事情,而對方的反應完全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能聊過往、現在、未來;聊球賽、電影、A片;聊政治、哲學、人生觀;聊所支持的與所反對的、喜歡的與討厭的;聊快樂和悲傷;聊自己的弱點和長處……。」能像這樣聊各種大大小小、正經或不正經的事情,並且能對彼此的談話樂在其中的,那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朋友」。

前面所提的那種「在某個情境才會出現的朋友」,儘管我們的連結可能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和你在一起感覺不錯,所以才想找你」,但是仔細想想,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共同情境」後,你對對方又真正瞭解多少?彼此的友情又是否更加深厚?還是你們終究只是「某個情境裡的玩伴」而已?

他為何快樂?為何憂慮?為何悲傷?每天在幹嘛?以後想幹嘛?你曾經關心過或在乎過嗎?如果他今天跟你說:「我得了癌症,以後不能陪你打球或吃飯了。」你會難過嗎?會想念嗎?還是你心裡在想:「關我屁事,我再找其他人一起打球或吃飯就行了。」

就是因為我體會到「某個特定情境的友情的薄弱性」,所以我就很少主動call人打球、吃飯或是一起出去玩。因為我發現,經歷了那麼多的「特定共同情境」之後,對方不會在乎、不會顧以往的情面、不會管你在幹嘛。我也很懶得再花時間去經營這種「不會更深厚」的友情。你可以打電話找我去做什麼事,我通常不會拒絕;但要我主動邀約,我會說:「我實在很懶得約,約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惜的是,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情境的不斷轉換,以及在社會力的割裂下,我們處在「共同情境」的機會變得更少了。能在有限的「共同情境」裡,找到符合我的「朋友定義」的人,當然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找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當我離開台北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有些朋友以後一定很少聯絡或幾乎不會聯絡了,因為我們已經不是身在「那個台北情境」裡。以前「你與我何干?我又與你何干?」,現在也是如此。而我回到台南後,儘管常常想起和某個友人相處的點滴,卻也因為上述的悲觀想法,懶得打電話找任何人從事任何活動了。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b9ozlv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政治的大問題:他們和我們都忘了……。

這是我第一次寫政論文章,也是我第一次對台灣的政治發表較為完整的觀點與立場。我想先申明,我沒有參加過任何政黨或政黨舉辦的政治活動,所以我是缺乏政治實務經驗的。這篇文章,純粹只是就電視與報章上所看所聽,綜合我個人的成長經驗和淺薄知識,來對台灣的政治現象提出一點觀察和看法。

我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尚未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我,更遑論對特定領域經驗豐富,所以我不針對單一的社會或經濟議題來發表看法。我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處理的是較為鉅觀的政治面向;但是,從我格局狹小的生活經驗來看待鉅觀議題,難免偏頗或有所不全,故在此歡迎關心台灣政治者針對此文不吝賜教和分享看法。

所幸,台灣目前是個言論自由的社會,台灣的政治議題儘管牽扯到許多人的情緒與對國家的核心信念而顯得敏感,但我們依然可以自在地發表見解,而不用擔心如同對岸的關閉網站入口或強押異議份子入監等箝制言論思想自由的行為發生在你我身上。

以下,是我的淺見。


台灣藍綠兩大政黨不斷為2008的政治藍圖預先準備,透過對既有政治資源的掌控與運作,以及在某些附從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台灣媒體的渲染與炒作之下,兩大黨已經成功設定了下屆總統大選的主要政治議題。國民黨主打「民生議題」,以柯林頓總統的競選名言:“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問題在經濟)來不斷提醒人民和執政黨台灣經濟不佳的景況;民進黨則是祭出「國民尊嚴牌」,以「台灣入聯」的政治口號與活動,激起認同本土政權與台灣意識的民眾支持。

即使兩大黨已經成功炒熱了選舉議題和人民關注的焦點,但我卻認為我們最需要關心的不是目前總統大選的對立議題,我們應該關心一些別的事情。我們應該關注一些更基本的政治價值與面向。然而,大多數的台灣人民與政客卻不關心也不討論我如下闡述的觀點,而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聽聞與配合已經設定好並被搬上抬面的政治論述。原因在於:他們和我們都忘了一些事情……。

台灣身處海陸交會的地理輻軸,「人來人往」的歷史情境也因此在此種地理環境的特性下產生。不只是原先就已定居在台灣的初民,還有南島語族的先民來過、擁有悠遠歷史的中國歷代王朝的炎黃子孫來過、裝載豐富航海知識與高昂商業企圖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來過、背著沈重軍國主義大旗的日本人來過……。許許多多承載著不同時空經驗與生命意志的人,曾經在台灣活動,並且在台灣豐富的地理景觀上銘刻了一些歷史陳跡。這些都是台灣的「獨特故事」與「特殊歷史情境」。

這樣的歷史劇上演了好久好久,類似劇情在未來也會持續下去,還不會落幕。現在的台灣,有用政治語言型塑出來的四大族群(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還有從他國而來的「新住民」、商人、學生,以及來此謀生的各式各樣的人等等。

如此蕞薾小島,卻聚集了多元的族群和文化,但在政治上卻聽不太到多元的聲音。台灣人民耳邊所充斥的往往是「非藍即綠」、「非統即獨」、「你傻瓜我聰明」、「誰誰誰要下台」等等兩極化的政治言論與噪音。

當藍綠陣營不斷用極化的政治論述來鞏固台灣舊的名字或賦予台灣新的名字、不斷為過去和現在的「政權合法性」相執不下時,我這個旁觀者只看到了以下這個事實:

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已經確確實實有一個政體存在著、運作著,確確實實有個政治形式和制度在管理與支配著台灣人民的生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台灣人民會對既存的政府感到懷疑和憂心,除了政黨的政治作為外,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掌權者」或「既得利益者」在這個政體上所附加的政治意涵、論述與意識型態。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這個政體好像童話裡的「國王」,周遭的人想要為他添上「國王的新衣」,讓這個國王看起來與以往不同、看起來更有威嚴,而人民可能會對這個國王更加喜愛與欣悅臣服。

不管是「中華民國」、「台灣國」或是其他稱號,這些名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國王的新衣」沒有兩樣。而為已經存在的國王(更精確的應該說是國家)添加新衣,就是如今兩大黨所正在做的事。

儘管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只說明了「日本放棄台、澎主權」,並無記載「台、澎主權誰屬」的相關條文,但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早在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後轉近台灣,在「主權未定」的土地上建立了政府,並且進行著統治。接下來就發生了台灣人民所擺脫不了的歷史包袱與沈重故事。

國民黨透過高壓統治手段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教育、司法、傳媒等機制)的控制與運作,除了原本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的軍民,還在嚴密的「黨國體制」下孕育與塑造了一批「信仰著對岸即是祖國」的「台灣人民」。懷抱著如此政治信仰的人,把他們所信奉的、所遵循的意念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造成如今「在政治立場上傾向統一」的台灣人民。

好不容易黨禁、報禁解除了,「黨國體制」慢慢轉變,民主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在台灣本土成長的民進黨也從在野黨成為執政黨了,台灣似乎面臨了一個新的轉機。但是,民進黨的執政表現似乎只印證了:“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權力讓人腐化,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地腐化)這句至理名言。話雖如此,他們沒有閒著。透過教育改革,在教材裡添加台灣內容以強化本土意識;在政策、傳播媒體與競選主軸裡不斷高喊「台灣意識」,挑起人民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並在「轉型正義」的主張下,翻開國民黨過去的不法舊帳,以削弱過往的政權合法性,建立本土政權的正當性和延續性。民進黨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將近8年的執政下,他們也孕育和塑造了另一批人「在政治立場上傾向獨立」的台灣人民。

藍綠兩黨透過各自的政治資源和國內的媒體結構,不斷強化「傾向統一」和「傾向獨立」的兩批人民的意識,也不斷撕裂和分化著兩批人民的情感。大多數台灣人民的精力和關注焦點,也因此被兩黨牽制、轉移與範限。

撇開兩大黨的政治訴求,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不是民進黨的「國家正名」與「台灣入聯」,也不是國民黨的「笨蛋!問題在經濟!」,當然更不是統獨議題。我認為,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已經確確實實有個政體在存續與運作,那台灣人民最應該做的,不是討論兩黨的既設議題,而是檢驗政體在本土的運作情形與病況,持續關注、診療這個政體,並進行必要的改革。

讓既存的政體更好,讓他更能照顧到小小台灣的人民的需求,不要管他的「新衣」了。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都具有「多元族群」的社會特性,在這個特性之下,不應該只有圖顯政治光譜兩端的對立聲音,應強調「包容」,讓各種不同的觀點發聲,而不是排斥對立的意見。

讓台灣人民有更多的管道參與政治和提出意見,激發不同的聲音和活力;讓台灣人民自己決定我們國家的未來,而不是讓藍綠兩黨操縱傳播管道、設定政治議題和範限人民意識。即使兩黨參選人故做姿態下鄉傾聽人民聲音,但他們接觸的多是「原來的支持聲音」,只有不斷強化他們的政治信仰而已。讓台灣人民有跳脫「兩黨的既定霸權論述」的「自主意識」,並且自由發聲,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政治討論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情緒和指控性的言詞,應該回歸「理性」,就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去討論,就事論事。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不是「為政治而無限上綱」、不是「你和我政治立場不同,就不讓你在某個位置上做事」。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台灣已經這麼小了,卻載著兩千三百萬努力生活著的多元人民,我們實在是沒有分裂的本錢。台灣的政體最需要的不是新名字(憲改標準都訂那麼高了,要訂製新名字是有可能,但談何容易?),也不是依附於對岸的政體(明明對岸就不是一個人世間最理想的政治體制,為何還有人奢望和另一個政體融合後台灣人民會過得更好?)。台灣的政體最需要的是有個暢通的管道與機制,讓台灣多元族群的多元聲音能夠自由且有效地傳達。

他們和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台灣的政治才會出現了大問題、大弊病。

如果你問我:「那台灣最重要的議題到底在哪裡?台灣該怎麼辦?」我會說:「何不讓台灣人民自己討論看看,然後讓他們決定什麼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我不是政治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是哲學家,更不是個研究者;此篇文章儘管缺乏實證資料與數據來佐證,並且似乎顯得過於理想化,但誠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我只是表達我的觀察與看法而已。」

我只是個是土生土長的平凡台灣人。這個國家「目前」的名稱是「中華民國」,但不管他以後的名字為何,我還是比較喜歡稱呼這塊土地為「台灣」。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Just like Allen Iverson: a decade proved no rings.


9月17日,考選部為因應韋伯颱風來襲,高考三級提前一天放榜了。

命運的鐘聲所響起的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擊碎一個人的美好規劃的絕望。

榜上沒有我的名字。

我看了三、四遍,就是沒看到我的名字。這代表一個讓人摔到谷底的殘酷事實:王阿貴,你沒上,你落榜了,請你從頭來過……。

幹!幹林娘!噙著眼眶的淚水,我腦中茫然一片。

9月17日的晚上8點半,我才剛剛看完ptt金塊板的板友所分享的Iverson精彩剪輯影片,再去看一下國考板,就馬上透過網頁連結得知這個噩耗。

影片裡有一句描寫Iverson奮鬥史的話:A decade proved no rings. 似乎是預告落榜的徵兆,也是我目前處境的類似寫照。

沒錯,如同我最喜歡的NBA球星Allen Iverson,我們的努力都落了空,我們都沒有得到心中最最渴望的實質回饋──他努力了10個球季,沒有得到冠軍戒;我努力了將近1年,沒有考上高考三級新聞類科……。

7月10日考試結束,我是沒多大的把握,但我很肯定的是: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怎麼會沒上?考試那幾天的狀況不錯,不會寫的題目也絞盡我的掰工和想像力去應答了,會寫的題目我也自認答得不錯,怎麼會沒上?到底哪裡出錯了?」經過漫長等待的放榜,竟是如斯結果,無解的疑問不停懊惱著我。

這些疑問,只有成績單才能解答。三天後,成績單寄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媽的,媽的逼!又是只差一點……。

我在隔天就申請了成績複查。雖然我知道這根本無法改變什麼(即使複查成績,翻盤的機率也是0),但我還是很不甘心,很想知道某些科目的配分情形。

10月4日,成績複查結果出來了。我仔仔細細看著成績單上的分數和配分,拿出題目卷,回想著當時我所寫的答案,進行許久未做的「檢討考卷」工作。



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類科:新聞(選試英文)

1.筆試專業:國際傳播與國際現勢28

大學念國際關係的我,雖然對本科興趣不高,也自認學有不精,但是國際關係是我的大學主修,是我的拿手強項之一,結果反而是我考得最爛的一科,難以置信……。
這科明明在前五年都只考國際關係,今年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竟然徹底打破往年的命題趨勢,改考「國際傳播」。媽的,命題委員是想讓考生當場暴斃嗎?
關於「國際傳播」,我只有念一點皮毛,這兩題卻都只考我沒唸過的內容,我只好全部用掰的。成績複查結果出爐,第一題拿了9分、第二題8分,證明我的掰工還算不錯。但是,答得最有把握的第三題「中日韓關係」,竟然只得8分,我真的差點吐血。第四題則考非常新鮮的國際時事──「法國新任總統上任之後的情勢變化」,有這麼多國家可以考,命題委員偏偏出個法國,真的也夠偏了。雖然我早就注意到這個新聞,但是事前未看過關於此事的專論文章的我,根本不知要寫啥,隨便亂寫的結果,只有筆墨分數3分。
就是第四題分數太低,才把這科的分數整個拉下來,幹!命題方向如此偏差,評分又這麼奇怪,我不禁懷疑:命題委員和閱卷委員存心刁難考生!
但是,怪誰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第一科確實是我的大敗筆!


2.筆試專業:傳播理論39

第二科的分數,比起我報考新聞研究所來練筆的「傳播理論」分數,還多了4分。雖然在第一題考了我連看都沒看過的「第二層級議題設定」,但我亂掰的結果還是有8分,有點出乎意料。第二題我覺得寫得不錯,果然拿到了12分。
整體來說,此科分數尚感差強人意。因為我花了許多時間準備「傳播理論」(畢竟我不是傳播相關科系畢業),在所有考科中,也針對此科看了最多書籍,念起來也算興趣盎然,如果能有40分以上,我會更感欣慰。


3.筆試普通:法學知識與英文82

50題的選擇題中,英文全對,只錯法緒和憲法。這科能有80分以上,是我理想中的分數,我非常滿意。


4.筆試普通:國文72

作文佔60分,實得43分;公文佔20分,實得11分。另外還有10題選擇題,我只錯一題,扣2分。基本上這科考得不錯,不過公文部分還得加強,可再添一點分數。


5.筆試專業:新聞學46

傳播專業科目中,「新聞學」竟然是我考得最好的一科,有點難以相信。四題申論題中,只有第一題有唸到,其他三題都是臨場發揮,可能是剛好都有掰到重點吧。如果其他傳播專業科目都有40幾分,我就上榜了,唉……。


6.筆試專業:民意與公共關係概論34

媽的!竟然在這科的第一題又考了「第二層級議題設定」,還佔了30分!命題方向可以再偏一點。照理說,每科的命題委員應該都不同,也不能事先針對考題加以溝通,可是這科卻出現和「傳播理論」如此雷同的考題,難道命題委員之間互有勾結?
第一題只拿了10分。第二題佔30分的「部落格對公關之影響」,亂掰也只有12分。第三、第四題都考「置入性行銷」,關於這個行銷手法,我只有念到一點點,兩題才總共拿了12分,幹林娘!
第六科好死不死都考我不會的部分,也是繼「國際傳播與國際現勢」後又一大敗筆。


7.筆試專業:新聞英文62

明明科目名稱是「新聞英文」,第一題的英文單字測驗竟然出現「有機農業」、「文化同質性」、modus vivendi 、conundrum等非關時事的單字,命題委員到底在搞什麼?
第二題的英翻中,竟然是闡述美國信念的文章;第三題的中翻英,則是介紹蘭嶼的觀光資源,這些和時事有啥關聯?我花這麼多錢印英文報紙、花這麼多時間看英文新聞,到底為了什麼?命題委員非要如此戲耍考生不可嗎?
還好,因為長時間接觸英文的關係,即使考題和時事搆不著邊,還算能翻譯得有模有樣。英翻中和中翻英共佔70分,我得了48分,算是滿意的結果。但是,如果他考的那些冷僻單字我都有掌握到,這科分數就可以衝破70大關,我就不會名落孫山了。幹!


8.筆試專業:英文86

這科的分數和考研究所的英文考科分數相同,能考到86分,算是超出我的預期,我覺得非常滿意。從高中以來,英文一直是我的拿手必殺科;大學畢業之後,英文沒有退步,反倒因為準備高考而突破以往的水準,我感到萬分欣慰。


筆試普通科目合計平均77.0000 佔筆試成績20%=15.4000
筆試專業科目合計平均49.1666 佔筆試成績80%=39.3332
總成績54.73(成績排名:34)(錄取標準58.07)未錄取


總共錄取16人,我的排名是34,總成績差錄取標準3.34分。就結果論來說,雖然沒有上榜,但能在將近200名的到考者中,取得34名的位置,總算感到有點安慰。看到具體的考科分數和成績排名,證明自己的努力雖然沒有達到最大效益,但畢竟是個不俗的成果,才稍緩落榜的悲痛。

原本規劃考上之後,要在入伍前去美國或韓國自助旅行,或是去落後國家當個海外志工,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具像化書上的知識和自己的想像、增加人生經驗,或是買幾個潮流逸品好好犒賞自己,如今一切都化為泡影。

努力了這麼久,卻沒獲得自己想要的,就是不甘心!我想再考一次,再面對一次這個高難度的國家考試高考三級。

我很清楚,再次步上國家考試的漫漫長途,就像李安描述【色戒】拍攝過程的那句話:「這是個探索幽暗的旅程。」我又再度隻身踏入了黑暗之中,只知道不斷摸黑前進,才能在明年放榜時再度看到光亮。

我更清楚,再次面對國家考試,意味著我又要陷入無邊無際的知識洪流裡──讓自己長時間浸泡在精密構連的學術文字氛圍,讓理論惡魔和主義天使不斷在我耳邊絮聒,一步步顛覆我舊有的思考架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再次提升我的思考和論述能力。

而如此漫長的改造一個人的腦袋的艱辛過程,不為什麼,只是為了讓自己迎接考試制度,並且戰勝考試,然後獲得一個自己認可的符號價值。

「讀書人要對社會有責任感。」國中老師的一句話早已內化為我繼續讀書的核心信念之一。我想追求更高的符號價值,我想藉由獲取更高的符號價值來證明自己過往的努力。

我已經沒有退路了。畢竟身處在現實社會中,在既定的社會價值觀的灌輸和催眠之下,年齡的增長也讓我漸漸產生自立的壓力。23歲的我即將入伍,我不希望當完兵之後依然兩手空空,在生存壓力和自我期許的催促下,我希望明年可以一邊服替代役,一邊唸書,然後考上研究所和高考。

好好分析自己目前的處境,再度面對國家考試,同樣的考科,不一樣的時空環境:我已經大學畢業,老了一歲,唸書的環境不是在充滿讀書氣氛和龐大資源的圖書館,而是在自己的房間,甚至是在將來的軍隊宿舍。照這樣看來,我必須加倍努力才行。

又要開始唸書了,我又得把自己放置在更自律和規律的生活情境中,這是否意味著我又要捨棄一些事情?

我還有很多的感觸還沒寫,而個部落格才建立不到三個月,已經承載了6萬多字,實屬不易。寫寫文章抒發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也是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興趣和目標,所以我還是會持續寫文章來影響別人。只是以後可能會一個多星期才會出現一篇新作,關心我的無聊訪客還是可以來這裡逛逛。

球還是會打,畢竟好不容易運球和切入都進步了,一定還要多加練習,只是接下來一星期只會打兩次球了。在家還要持續健身和慢跑,讓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希望在入伍前,伏地挺身能做到100下,仰臥起坐能做到150下(現在的極限是扶地挺身75下,仰臥起坐100下,還要多加油)。
這樣每天面對考試壓力的煩悶生活,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會堅持下去,並且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

明年,絕對不要再被擊倒!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後記與自問自答


10天的遊記,終於打完了。

環島結束是9月7日,我休息了3天,從9月10日才開始動工。原本預計一天打完一篇遊記,但是不想只是記記流水帳的我,在10天的遊記裡融合了我過去的一些記憶和感觸,所以寫作的進度嚴重落後,大概2、3天才能完成一篇。

我不知道有幾個人在看我的部落格,更不知這當中又有幾個人透過文字參與了我的過往和旅程;但是,「把遊記寫完」,並且句句琢磨出我的心路歷程和路途風景,是我在無趣生活裡的傻傻堅持。

謝謝無聊訪客的賞光,看完默默無聞的阿貴的靠杯和靠腰。在此收錄一段訪問,以饗讀者。


【空氣人】:今天訪問到了一點知名度都沒有的說書人「阿貴」,我一點都不覺得榮幸。

【阿貴】:謝謝!有什麼問題儘管問吧!有問必答!


【空氣人】:結束這段旅程之後,人生有什麼改變嗎?

【阿貴】:其實沒有耶。短短10天的旅程,能改變人生的什麼呢?我依然一無所有,回到家只是重拾無趣的日子而已。和許多旅人一樣,單車環島之後,突然覺得很空虛,可是日子還是得過,我們還是得面對生活。
過往的包袱仍然無法拋掉,畢竟人之所以為人,就得背負著什麼繼續卑微地活下去;旅人也必定是背負著什麼前進吧。


【空氣人】:人生無變化,但你個人總有一些具體的改變吧?

【阿貴】:有的。如牛仔老闆所言:「環島結束,你就會很討厭機車和汽車了啦!」我現在真的對汽機車沒啥好感,尤其是速度快又不禮讓他人的汽機車,我更討厭。


【空氣人】:你的改變應該不只這些吧?可以說一下你內心的變化嗎?

【阿貴】:你問的問題很細膩喔!這次的單車環島,讓我接觸到很多很多新事物,每一樣新事物都帶給我一個感動。
對我而言,之前準備國家考試的日子,剝奪了我許多接觸新的人事物的機會。每天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重複自己的生活習慣,真的很悶、很無聊。考試結束後,能獲得暫時的自由,去看、去聽、去碰以往未曾經驗的一切,真的很棒!
吃到了從未嚐過的好味道、去到了從未踏過的土地、看到了未曾見過的生活、接觸了未曾碰面的人,其中所產生的感動和興奮,我很享受並且樂在其中。「以後我還要繼續接觸新事物,不要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是單車環島帶給我的啟示,也是我目前最確定的人生目標。


【空氣人】:就像普魯斯特(M. Proust)所說的:「真正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天地,而是擁有新的眼光。」是否很符合你的心境?

【阿貴】:You damn right!在社會的約制和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很多人過著每天幾乎一樣的生活。儘管如此,一旦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有所自覺,產生「新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試圖做出改變,你就會發現新天地、新世界!
這說來很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很多人過著滿足現狀的生活,懶得省察,更懶得改變。你要他們怎麼做,才會「擁有新的眼光」?


【空氣人】:不是我在訪問你嗎?你不可以問我問題。請問你對「夜騎」還會感到害怕嗎?

【阿貴】:你話題轉得真快……。第一天在沒有路燈的屏東鄉間「夜騎」,真的是震撼教育,我確實嚇到了。
我想,人類會對黑暗感到害怕,是因為遠古初民所遺留下來的記憶。你想想,我們現在是處在「有燈的時代」,如果換成是未發現火、也根本沒有燈的古早古早,到了沒有月光的夜晚,人類能看見什麼?當四周一片漆黑,又充斥著夜行猛獸時,那絕對是人類生命的最大威脅和恐懼。久遠以前,人類對黑暗的懼怕一代代傳承下來,久而久之嵌入下一代的基因和生理機制,我們也必然恐懼黑暗。
不過在環島途中,其實我不只一次夜騎,至少有3、4次吧!還有一次是夜騎東澳下坡山路,雖然那個不是越野路段Offroad,但能存活下來,我的生命力和勇氣又提高了不少。下次夜騎就比較不會那麼害怕了。


【空氣人】:環島過後,你是否對單車產生熱愛?

【阿貴】:還好耶。是比較喜歡單車了,但是還不到熱愛的程度。不過,單車環島後,真的會開始注意以往未曾理會的單車騎士,會看看他騎的是哪種車,又是那個廠牌的。單車真的是個有趣的東西。
雖然很多人都說:「單車環島過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想騎單車。」回到家的我,確實是如此。然而,阿空被我閒置幾天後,我騎他去逛夜市,那種再度騎乘帥氣單車的喜悅油然而生,就像騎在正妹身上一樣,真的很棒!我現在還會騎他去買早餐。


【空氣人】:你少虎爛了,我很清楚你沒騎過正妹……。我離題了,你以後還會環島嗎?

【阿貴】:一定還會!以後要再把阿空拿出來操一次,騎別的路線環島!火車環島、機車環島也是我接下來的旅遊計畫。如果要火車環島,就要來個「懷舊和小吃之旅」,去日式老火車站或小站走走看看,順便去嚐嚐車站周邊的小吃;如果要機車環島,等存夠錢後,我要買「阿伯載瓦斯」的那種重機,「噗噗噗」的排氣聲,真是太悅耳了!騎上去超帥!
小小的台灣,很多地方我卻還沒去過,有機會一定要多出去看看。


【空氣人】:聽你這麼一說,你似乎是個「只要有想法,就會付諸行動」的人?

【阿貴】:可以這麼說吧!一個想法一旦在我心中萌芽,我往往會去實行它,而且絕不輕易半途而廢。


【空氣人】:你有什麼話要對想從事單車環島的人說嗎?

【阿貴】:現在就出發吧!連5、60歲的阿伯都一個人騎單車環島了,你也一定做得到!而且我在路上還看到有人騎「校園裡的淑女車」環島(真是太強了,簡直是S級妖怪),證明只要有心,騎哪種車也能環島!
在我上路之前,也只有每個星期打打2、3個小時的籃球和跑跑2000公尺,體力並沒有非常過人。如果你自認四肢健全,那你只要有足夠的毅力,一定可以凸完全台!


【空氣人】:謝謝你接受訪問,希望下次不要再見了。

【阿貴】:有緣再相會啦!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10:2007/9/7 Friday 旅程結束


騎乘時間:5:19:21
平均時速:18.3km
最大速度:32.9km
騎乘距離:97.74km
累積里程:1130.5km

經過地點:雲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布袋鎮>台南縣北門鄉>將軍鄉>七股鄉>台南市>仁德鄉>歸仁鄉

騎乘路線:台17(口湖~台南市)、縣道182(台南市~歸仁)
午餐地點:北門鄉的7-11
晚餐地點:家


一早起來就陽光普照,我在房間裡吃著老闆娘準備的玉米蛋餅和奶茶。昨天的累積里程已經破千,我知道單車環島的旅程將在今天結束(新車買不到一個月就騎了1000公里,想想還真不簡單)。

整理完畢,還不到早上9點,老闆娘已經出門,我就向正在一樓作園藝的老闆道別。雲林縣的偏僻田野鄉間裡,有著這麼一棟精心裝飾又乾淨的民宿,屋子前面養雞、養鴨又養牛(我昨天在路上就看到好幾隻黃牛在悠閒地吃草,想不到這間民宿也養了一、兩隻。下輩子當一隻壯碩的牛好了,這樣子似乎比較快樂);四周沒有高樓,沒有趕著上班的車輛的喧鬧。已生了三個女兒的老闆和老闆娘,體態和面容卻沒有中年男女的臃腫衰老,如此與世無爭的樂活生活,我覺得很棒!


上路沒多久,台17緊鄰台61快速公路的景象又重現眼前。早上的兩條省道都沒什麼車,依然是個安靜的鄉間世界。

騎到10點半,台17的116公里處竟然在修路,前方看不到修路的盡頭。路面的水泥都已被刨開,滿是坑洞和砂石。還好台61和台17平行,我繞道騎了一小段台61,再接回台17沒有修路的路段,就一路順暢無阻。

遍佈省道兩旁的是無數的魚塭,重複的景色讓回家的路顯得十分漫長。騎啊騎、騎啊騎,經過景色相同的嘉義縣東石鄉和布袋鎮,我終於來到了台南縣北門鄉。12:22,過了南鯤鯓代天府(一座大廟宇,很多台南人應該都去過),單車環島好伙伴7-11現身路旁,我買了環島的最後一個便當。

休息1個小時後,歸心似箭,在快要下起午後雷震雨的烏雲下迅速甩開依然單調的風景,我來到了台南市的安明路。還好並沒有下雨。

不知道是否因為前兩天淋雨而導致生鏽,阿空的鍊條在今天一直發出「唧唧唧」的聲音。我繞進市區裡,打算去給「牛仔單車」檢查一下。

下午3、4點的牛仔單車店裡,6、7個客人駐足,這間單車店真的人氣滿點。牛仔老闆正在忙著招呼3位單車客,看到我的車,問了一句好笑的話:「阿你台南郎匿?」我笑了出來:「我阿貴啦!」「喔!你阿貴喔!拍謝拍謝,認不出來……。」老闆摸著我肩膀說道。

畢竟我不是常客,而且他每天起碼接觸了十幾個客人,老闆認不出我來也是正常的。工讀生試了試阿空的鍊條,說沒有問題,可能是卡到小石子才會發出聲音。老闆跟我說了聲:「阿貴,歡迎你回來!」
第一句歡迎旅人歸鄉的話,不是從我以前就認識的朋友口中道出的,而是出自用心經營生意、和氣待人的牛仔老闆,我很高興地離開了。

後來我去附近的「莉莉水果店」吃了一晚西瓜冰消消暑。看著比台北可愛數十倍的台南市,如此熱鬧、充滿古蹟和小吃的城市,真好!

5:20,我到家了。這段新事物和舊回憶往復交織的單車環島旅程,就此結束。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阿貴與阿空的環島日誌 Day 9:2007/9/6 Thursday 眷村殘垣


騎乘時間:6:14:09
平均時速:18.6km
最大速度:39.0km
騎乘距離:116.10km
累積里程:1032.8km

經過地點:台中縣大甲鎮>清水鎮>梧棲鎮>龍井鄉>彰化縣伸港鄉>線西鄉>鹿港鎮>福興鄉>芳苑鄉>大城鄉>雲林縣麥寮鄉>東勢鄉>台西鄉>四湖鄉>口湖鄉

騎乘路線:台1(大甲~清水)、鰲峰路(清水鎮銀聯二村)、台17(梧棲~口湖)

午餐地點:清水鎮的陽明新村擀麵
晚餐地點:口湖鄉下崙的7-11
住宿地點:口湖鄉的鄉海民宿(約19:30抵達,雙人房1000元)


老舊的富門汽車旅館竟然就在醫院的旁邊,真的很突兀。木造的房間裡,地板好像有點凹陷,陳年A片看到一半也莫名其妙斷訊了。連續兩天住汽車旅館,品質竟有著如此大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我發現打掃房間的竟然不是阿婆,而是看起來年紀和我相仿的女孩。她的口音和年輕裝扮,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在大學裡遇到的大陸、緬甸或澳門外籍生。我那時一直覺得她長得很像一個明星,可是想不起來到底像誰。直到回家後,無意間轉到了以前有一陣子很愛看的韓國喜劇影集【男生女生向前走】(請見網頁的最左邊那位傻大姐),才驚覺:「啊!她超像『鄭多彬』!」韓國女星怎麼跑到台中的汽車旅館打工了?我像「楊東根」那樣,抓頭吐舌吶喊:「我的天啊!我的天啊!」

早上起床,去附近的早餐店買了早餐來吃。整理就緒後,騎著經歷兩天下雨而全身泥巴的阿空,9點上路,天氣多雲。

今天,我想拜訪一個離省道很近的舊地,一個構築我另一半童年回憶的眷村──銀聯二村。

環島前曾聽媽媽說,她和老爸在今年7月份帶我外婆回去台中清水的榮總做身體檢查,順道回老媽和外婆以前的家-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時,其中一部份軍人所進駐的「銀聯二村」-去拜訪朋友。結果眷村的住戶早就都搬到附近的新蓋國宅大樓裡去了,眷村老房子也都快拆掉了。

為了印證老媽說的話,為了重溫兒時的歡樂,我一定要去親眼看一下那個即將凋零的老朋友。


過了大甲溪上的大橋,就來到了清水鎮。才9:42,轉進「鰲鋒路」,一個本來應該熟悉卻變得陌生的「銀聯二村」入口大門,不到5分鐘就出現路旁。

兒時記憶是粗魯的手,不顧三七二十一拉著我和單車踏了進去。我整個人呆住了……。正對大門的司令台前方的空地,滿是雜草。以前就像一個小公園的空地,怎麼現在變成這樣?空地正中央的「蔣公半身像」也不見了(去蔣化延伸到國民黨眷村,似乎是理所當然)。

左右張望,不只空地佈滿雜草,眷村裡的道路上也都是老樹的殘枝枯葉,路旁雜草叢生。果然如媽媽所言,這裡就是一副快要被拆的樣子……。

有多久沒回到這裡了?我拚命在腦中翻箱倒櫃:「好像有3年多了吧。」3年多前,也是和爸媽、外婆一起來銀聯二村看看朋友,那時就感受到眷村已沒什麼人氣,可能許多老兵早已凋零,年輕一代也搬離此地了。

時空膠卷在大腦的強迫下,不斷往後倒帶 …… 。

小時候還在新竹市念幼稚園和國小的寒暑假,我是這個眷村的常客。在台灣經濟蓬勃的民國7、80年代,客人絡繹不絕於爸媽所開的小小電器行裡。學校放長假時,老爸會送我到台中清水鎮,或是外公會上新竹來接我這個小外甥,去銀聯二村裡住個好幾天、玩個好幾天。給老人家照顧也好,這樣爸媽不用在忙碌生意之餘,還得掛心我這個小胖弟。外公、外婆有我這個小鬼頭作伴,也比較不會無聊。

最深刻的眷村記憶,是每天早上兩老一小相伴走去附近的陽明新村市場吃擀麵、買菜、喝甘蔗汁。小小年紀的我,如果走累了,會叫外公背。我們一起往返了無數次的眷村路途,一起綻開了無數次的歡樂笑容。

到了下午,同住一村的老人們相聚在涼亭乘涼聊天,或在司令台下著象棋。有一個阿公還很喜歡拿著十塊錢對我們這些小朋友變簡單魔術。銀聯二村在我的小小腦袋裡,真的很安詳和樂。

每到過年,親戚一定回到銀聯二村團聚吃年夜飯,小小的平房擠滿了人。我和表哥、表姊們,則是買了一堆炮在眷村裡瘋狂地放著,享受著一年一度的年節氣氛和相聚時光。那些日子,真的好快樂。

這就是我最原始的眷村印象。沒有如今政治語言的喧鬧、沒有被紅潮的極化言論煽動的外省激進老頭、沒有一再賦予或轉換舊事物意義的對立意識型態與論述。銀聯二村的記憶是我的,而我無法為那麼快樂的原始回憶添加任何現今的政治意涵例如黨國機器的遺緒、藍軍大本營等等)。因為他是我最原初的感動之一,也是我最珍貴的寶藏之一,是我的一部份。

我在小學四年級搬回台南,一年之後,外公就過世了。外婆不想自己一個人住在眷村,就開始遊走於親戚家中的日子。兩位老人家相繼離開故居,儘管外婆依然健在,但親戚和小一輩的我們卻很少很少再回去銀聯二村了。因為兩老已不在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回去呢?

不久前,眷村附近的新公寓國宅完工,外婆並沒有搬進去,反而把分配到的公寓賣了。現在,只有在外婆需要去榮總做檢查或領個餉錢時,我們才會偶爾去看看銀聯二村,順便吃個全世界最好吃的擀麵。

今日我舊地重遊,3年多前還有人住的眷村,如今一片殘垣斷瓦,看得我眼眶紅紅。獨自一人拖著沈重的步伐在眷村裡走著。

走進以前所住的小小平房,大門和窗戶被拆掉了,有用的東西也都被搬走了,地上只剩一些凌亂的斷木、碎石和垃圾。曾經餵養著小小心靈的可愛住家,就這樣在我面前破碎,儘管沒有人在我眼前敲擊房屋的一磚一瓦,但這樣的景象也夠痛心的了。

其他平房也是如斯景象,無一倖免。連昔日的涼亭也是東碎一塊、西碎一塊,殘破不堪。我很難過地點了根煙,它依然和往常一樣,沒什麼安慰效果。

奇怪的是,在司令台後面的那間小理髮廳,裡外竟然乾乾淨淨,還擺著一張理髮椅,一看就知道還有人住的樣子。我走了進去:「有人在嗎?」一位瘦瘦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有什麼事嗎?」我簡單說明來意後,就問他:「這邊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啊?」他回答:「一年前大家就被強制搬離啦,現在只剩3、4戶還住在這裡。政府原本說要拆,結果只拆一半,小偷還進來眷村偷東西,所以沒拆的房子也被弄得很亂。」

「喔,是這樣啊。唉,以前很多老兵住這裡,在我小時候還滿熱鬧的。」「有些老兵還沒過世,他們也都搬到新蓋的那幾棟國宅去了。以前他們都住在眷村的平房,只要一出門就會看到左鄰右舍,可以聊聊天啊散散步啊什麼的。現在他們住在公寓大樓,每天關在家裡,出來看不到人,也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日子很無聊。」阿伯如此道出了平房和高樓的住戶互動差異。「唉,是啊。以前我小時候也住過公寓,大家也都是互不認識……。這裡有確定什麼時候要拆嗎?」「聽說是立委選舉前一定會拆,不過我看拆不了了啦!現在的政府沒錢啦!」
有了阿伯的資訊,我總算對這裡所發生的事有了初步的瞭解。和他道別後,我騎著腳踏車在村裡晃晃。好想吃擀麵,不知那間「士官長擀麵」還在不在?

在國宅附近繞啊繞,總算找到了「士官長擀麵」。煮麵的老闆也不知換了幾代,以前看到的老闆都是男的,如今卻換成30幾歲的親切老闆娘了。無論如何,有人繼續經營這間讓人回味無窮的擀麵店、傳承獨到口味和製麵技術、延續居民與食客的情感和記憶,真的是太好了!

才10點半,離我平常吃午飯的時間還有2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又找到朝思暮想的好味道,哪管得了這麼多。馬上點了一碗大的擀麵,嘶嚕嘶嚕地吃了起來。啊…,好香!好棒!好滿足(不過我記得他以前湯麵和乾麵都有賣,如今卻只剩乾麵了。好在他的醬汁味道還是不變,讚)!

吃完這一碗,又跑去附近的「張鴨子擀麵」再嗑一碗(張鴨子的擀麵多了麻醬味)。小時候好像兩家都吃過,不過比較常吃的似乎是「士官長擀麵」,而且士官長確實比張鴨子好吃(看個人口味吧!有機會你也去比較一下)。

在早上就吃了兩碗麵,好飽。天空也放晴,熱了起來。我帶著齒間的麵香和滿腔的感慨,繼續我未完的旅程。
從梧棲鎮接上台17後,砂石車又一輛輛出來湊熱鬧。

經過中彰大橋,12點半就抵達彰化縣伸港鄉。我到加油站洗把臉。工讀生一男一女坐在廁所旁的機車上聊天。他們很熱情,問我從哪裡來,要騎到哪裡等等。身材高挑、舉止大方、滿臉笑容的女工讀生,竟然馬上猜中我是台南歸仁人,真的很厲害!她說她的國小老師也是歸仁人,所以她就猜從台南來的我是歸仁人啦!

後來他們又主動拿兩瓶結冰的礦泉水給我,真是太感動了!出發前看別人的遊記,有些人為了省錢,就去學校、警察局和加油站要水喝。這些方法我當然有試過。一次是在第一天的某個加油站,工讀生還故意裝傻,不太想拿水給我,搞得我後來就不想在加油站要礦泉水了。另一次是在第二天南迴公路上的草埔國小,我借他們的飲水機裝個水,他們並沒有拒絕。
我是個每天都會喝很多水的人,更別提在單車環島的路途上,我一天起碼可以喝10罐普通瓶裝的礦泉水,所以礦泉水的花費是非常大的(為了避免中暑或脫水,這種錢是省不得的)。

一路向前,景色真的很單調。除了省道,兩邊都是田地。偶爾會出現養雞、鴨或鵝的小牧場,還有幾抹魚塭。這樣的景色不斷重播。
經歷過早上的衝擊之後,我在無聊的路上一直打呵欠。很想小睡一下,可是偏偏找不到涼亭之類的適當地點讓我休息。在路旁抽了許多煙提神,又去吃了思樂冰解熱,才總算恢復點精神。

騎過窮鄉僻壤,台17旁接上了昨天也出現過的台61西濱快速公路。兩條省道相鄰,台61只給汽車通行,機慢車只能行駛台17。看著路標從芳苑鄉、大城鄉,變換到麥寮鄉,我總算騎到雲林縣了。

一路南下到了口湖鄉,天色漸漸暗了。路旁出了一個附上電話的指標──「鄉海民宿」。太好了!這麼偏僻的地方竟然有民宿,我心中的天使吹起了喇叭。趕緊打電話問個地點和價錢。哪尼?竟然沒接,是倒閉了嗎?

失望的我繼續向前,沒多久就出現了7-11。在吃便當的同時,民宿老闆也回電了。他說他人在山上,等一下會有老闆娘帶路。我吃過飯後,在親切老闆娘半路現身的指引下,總算找到了田地裡的社區的其中一戶住家,二樓就是「鄉海民宿」。

一晚原本要價1500元,卻只算我1000元。乾淨的房子,房間外還有小陽台,讚!

明天,應該就可以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