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Good memory and good contact turned out to be bad memory, bad contact, indifference and withdrawal.


「出去看看也好,你就會知道人與人相處有多麼困難。」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藍老師,對五年前剛考上大學的我所說過的話。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此話對國高中人緣極好的我來說,是難以想像的。對五年前的我來說,「和別人交朋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過,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藍老師雖不是預言家,但她的這番話已事先對我在大學五年的人際互動經驗下了最好的註腳。在五年的大學時光,我終於能夠徹底了解「人與人相處是有多麼困難」。

讓我有如此體會的原因,除了大學本科系的同學之外,就連曾有過密切互動的藝術性社團,也帶給我如此感受。和大學同學的互動經驗,暫且不提,我想先就「社團」的部分表達我的觀感。

這篇文章可以接續「情境與朋友」、“Memory and contact”那兩篇來看,關心我的訪客就會對我「為什麼上了大學之後,對人際關係充滿失望」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

一年半以前,我和藝術性社團的一些朋友,因為辦理暑假社遊的事務而鬧翻了。

這種不堪的往事似乎不該重提,我也不想再詳述事件發生的過程;我只想藉著這篇文章,表達我對社團的立場和看法,以及我為什麼會對人際關係感到失望的理由。

一年半前的事件爆發後,在社團裡和我熟識的人一定很納悶:平常和和氣氣的我,當初何必生那麼大的氣?在社團不是有許多好友嗎,何必翻臉不認人?不是說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嗎,那為何後來也不去社團,甚至也不去社員私底下的聚會了呢?阿貴你是雙面人吧?你到底有沒有感情?

如果你正在看此文,而你正抱持著上面的疑問,以下就會看到我內心真正的想法。我想拆成三部分來談。

Read More ....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Memory and contact


11月8日早上,我一如往常不到8點就起床了。才剛梳洗完畢,手機就響了,嚇了我一跳。

電話裡是熟悉的聲音:「是我啦!我是藍老師。」最近常不開手機的我,早上正要把手機關掉前,老師就打來了,簡直是奇蹟。

「我剛剛跟順伯聊到你啦!很久沒有你的消息,想問你最近過的如何?」我向老師報告了一些我的近況。她說星期三的三四節沒有課,我說那天一定去拜訪她。

藍老師是我在長榮中學國二和國三的級任導師。「讀書人要對社會有責任感」,這顆至今仍是我的讀書動力的巨大種子,就是她種植的。對當時的我來說,我一直把她當作「我未來的樣子」,我很想成為像她那樣的人:對學生總是抱持著關心,也總是不辭辛勞地和學生對話;面對開心的事,總是開懷地笑;面對難過的事,也是毫不掩飾她的情緒;思路清晰,說話又調理分明。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她一直是我心中最佳的學習對象。
順伯則是我國一的導師,是個說話富有哲理、幽默又帶點威嚴的老人家。「做事要拿出魄力,不要扭扭捏捏、畏畏縮縮」,頭頂發光的他說過的這句話,至今也是讓我受用無窮。

常常關注這個部落格的訪客,應該可以察覺我其實是個十分念舊的人。上了大學之後,我利用每年的暑假回去了長榮中學3、4次。有幾次是去找高中導師「大目儀」,有幾次是去找藍老師。

後來,一方面是怕打擾老師的工作;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能常常回顧往事,要勇敢前行;更大一方面是有許多的事等著被完成,我的大三、大四暑假也不知不覺忙碌了起來(尤其是大四暑假,幾乎都在唸書啊),所以就有近兩年的時間沒回去長榮找老師敘舊了。

Read More ....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早安,少女


早上起床,向躺在你身邊或正在作早餐的少女說聲:「早安。」接下來……。別傻了,這篇文章要述說的當然不是如上述般的男人夢想,而是要說一個連我想起來都會感到莞爾的故事。

我想有些訪客可能會覺得這個部落格的主軸或討論話題有點太嚴肅、太正經了,所以在此貢獻一點比較有趣的「阿貴的故事」,讓大家能對我這個沒沒無名的說書者多一點瞭解。
而這個故事,我似乎沒對其他人說過(不過我那個從國二就認識到現在的台大同學應該略知一二啦)。

激起我寫這篇文章來揭露青春期好笑回憶的動機是:前幾天「早安少女組」來台了。

看著她們來台活動的一些相關報導或照片,我滿腔疑惑:「奇怪,怎麼全部的成員都換了?沒一個認識的啊?真的是太久沒注意她們了……。」突然,回憶一下子把我拉回6、7年前。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