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台南市牛仔單車買車記2007/8/22

回來後,台南竟然接連一個星期下了沒日沒夜的雨(每天下雨,每次雨停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讓我購買環島旅行車的日期一延再延(當然環島日期也是)。今天早上,終於沒下雨了,就去上個星期已經先問過價錢的台南市牛仔單車買車吧!

原本打算當天購車順便當天把車騎回家的我,從家裡搭了公車到中正路和忠義路交叉口,走到永福路二段的單車店,已是早上11點。靠!「營業時間:12點~23點」(台南市的店家好像都是接近中午才開始營業,果然無法和繁華的台北鳥籠相比),我早來了......。


店門口站著一位拄著柺杖、左眼凹陷的老阿公(仔細一瞧,他的左眼應該是不見了),我就問了:「阿背,這攏系中午才開嗎?」阿伯說:「係啦」。「昨天有開嗎?」「屋啦!每天都會開啦。」

我心想,都來到這了,店又還沒開,就先休息一下,抽根煙吧。「阿背,哩甘會呷昏?」阿伯說會,我幫他點了一支煙。
阿伯還滿樂於和別人交換故事。我說我是歸仁人,他說之前他也在歸仁賣豬飼料......。這好像是我第一次和當地陌生耆老對話,能接觸一個承載很多歷史、又不吝於道出自己故事的人,真的很有趣(比和許多只會講一些無關緊要屁話的台北人對談有趣多了)。一老一少一起抽煙對談的情景,應該連路人都覺得很不協調吧。

聊了一根煙的時間,既然還要一個多小時店才會開,向阿伯道別後,我就去附近的友愛街和中正路晃晃。

南都戲院拆掉後,空地變成停車場(好像一兩年前就拆了吧,但是看到眼前的景象還是會嚇到,那裡有我看電影的回憶啊)。南都戲院的兄弟「南台戲院」依舊在,只是平常日也是中午才開始營業。好家在,這個有我更多回憶的戲院,沒有被市場經濟和時間所打倒。

南台戲院前面的小廣場也荒廢了,店家全部都撤走了(我記得好像半年前還存活著的啊)。逛阿逛,走到中正路底的中國城,儘管外觀越來越淒涼,但我還是想去回味一下中國城地下街的蕃茄蛋炒飯(長得像許效舜的老闆娘開的一家攤販,賣的炒飯種類還滿多的,幫忙的阿婆很像開喜婆婆。雖然蕃茄炒飯是用蕃茄醬下去炒的,不過很合我的口味)。

幹林娘!地下街的攤販全都不見了!全部都寫個「租」或「售」!只剩幾台在台北幾乎看不到的大型電玩機,其中一台電玩機的「滿貫大亨」四個字依舊繞梁,一兩間電玩遊樂場還存在,其他的可說是人事全非。對我既有認知結構的衝擊相當大!
「沒落」,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適不過。我看了真是心酸和無限欷噓,曾經創造我的某部分青少年回憶的場所,就這樣消失了(很久以前我還在那裡買過電影明信片啊)。我的一部份已死亡。

就和人一樣,人所創造的也會隨著時空而改變。「變」,卻是這世上不變的真理。幹!

午飯時間實在不知道要吃啥,就到肯德基去吃卡啦雞腿堡套餐。媽的,連卡啦雞腿堡都縮水了將近三分之一,早知道就還是去吃土魠魚羹了。

飯後走到牛仔單車店,等了五分鐘,老闆終於出現了。我跟他說我要的是GIANT的長程入門款──yukon,要去環島用的。

後來我在那家單車店待了將近四個小時,學習拆胎、換內胎、調整煞車器、問問騎乘技巧和老闆的環島經驗及購買相關配備等等。老闆人真的超好,關於單車的任何問題都跟你講得仔仔細細。他說開腳踏車店已經14年了,玩單車也玩了18年,真是太強了!果然找對了單車店(ptt的版友推薦)。

在此節錄一段有趣的對話。
老闆問:「你幾歲啦?」「23啊。今年剛畢業。」「喔。之前念哪裡?」「政大外交系。」「哇!這麼厲害!你念政治的,以後要從政厚?」「沒有啦!從政不符合我的個性。」「那你唸完想要幹嘛?」我道出大學畢業的感想:「不知道耶......。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一技之長都沒有。你看我念外交系,唸完出社會,有誰會和你談論國際關係?先去當兵吧。」老闆聽了笑了笑。

今天真的很充實,已經很久沒學到能實地應用的技巧了。眼睛看的與手中摸的都是具體可觸的東西,學了馬上有用。念了五年大學,政治理論和社會理論對我來說也是很有趣,但這些都是抽象的知識,學習一個觀點和學說都是需要長時期的耳濡目染,才能提昇自己的思考和論述內容。問題來了:這些不能當飯吃,更不可能馬上作為謀生的工具。所以我才說:「大學唸完,真的什麼都不會。」學些可立即應用的實用知識,有趣太多了。

原來牛仔單車可以送貨到府,早知道我就騎機車來了。下午又開始下雨,搭公車回家已經準備吃晚飯了。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擁抱左邊的北台灣,北海岸半日遊2007/8/5


撇開某位友人沒有誠意的午飯邀約,早上十點半和女友騎機車擁抱左邊的北台灣。

七月底的金包里街品鴨肉,讓我對北海岸和金山鄉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猶記得金山高中的教室外牆上所貼的北台灣地圖,標示從淡金公路來到金山,再從陽金公路回到台北鳥籠。「喔!真是條不錯的路線,下次就照這樣騎騎看吧!」在台北五年,北台灣的南邊至東北一帶都去兩三次了(中和、永和、新店、烏來、深坑、菁桐、平溪、基隆、九份、金瓜石等地),倒是淡水和陽明山還沒騎車去過(之前都是搭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就挑了今天,趁回台南前把車子再操一次。

行前並沒有特別的規劃,原本想去朱銘美術館或是故宮看個展覽,卻怕時間太趕也懶得找地點而作罷。知道路線,就上路吧。

Read More ....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符號價值與人


快七月底的時後,拿到畢業證書了。

「畢業了耶!應該很高興吧?」老實說,我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護套裡各一張中英文證書的短短四、五行字,並沒有道出我的五年大學生活的衝擊、快樂、悲傷、努力(當然,如果要記載這些文字,就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畢業證書了)。它所象徵的,只是社會認可的光環。而這樣抽象的光環,來自於畢業證書本身或其上所載的文字。也就是說,幾個符號在社會制度的介入以及社會期許的加添下,賦予了一個人價值。

從上面的敘述,應該可以猜到我要談的不是消費社會、消費主義、消費文化裡商品的符號價值(某某物品在代言人的特質、品牌的高貴程度或廣告內容的附加下,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價值。我們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物品以滿足需求,而是為了得到物品的符號價值)。我要談的是,在社會的框框下,每個人獲得了代表某種社會類目的文字符號,其中所衍生出來的價值。

「我是念某某大學的。」「我從事某某職業。」「我在某某單位服務。」「我的收入多少多少。」「我的職銜是什麼什麼。」「我從某某國留學回來。」「我開的車是某某廠牌。」「我的衣服、鞋子、內衣褲是某某牌子的。」每個人一聽,馬上開始用這社會傳輸給他的認知結構和價值系統去評斷一個人的現在或未來。亦即,符號背後所連結或代表的,可能是社會地位、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權勢、前途等等;幾個符號的象徵意義,因而賦予一個人事物特定的價值,其副作用是:你開始瞧不起或看重某個人事物,而你很有可能表現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

Read More ....

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金包里老街品鴨肉2007/7/26


好不容易和日常生活神秘的台大同學(亦即金釵博士也,媽的他想出這個代號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也真不知他平常在忙啥)橋好時間,在中午的太陽公公玩弄下,幾經折騰,臭汗淋漓來到台北的國光客運國道總站,搭上前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的車,去金包里老街瞧瞧。

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怎會閒閒無事跑到金山鄉的老街?閒閒無事倒是真的,不過想去金山老街完全是我個人的提議。
記得半年多前,曾看電視介紹過金山老街的鴨肉,看起來真是不錯。我雖非老饕,也不是鴨肉的愛好者,但在離開台北鳥籠前吃吃幾個著名夜市或景點的小吃(別懷疑,五年的台北生活還是有很多美食沒嚐到的),是我這個卑微平民的小小心願。

Read More ....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以海為鄰的宜蘭線石城站 2007/7/22


想在9月18高考放榜前完成單車環島和火車環島的我,在七月還沒把學生證交回學校之前,趕緊借了一些相關旅遊書籍來瞧瞧。其中一本「台灣火車環島旅遊」,就是促發我前往石城的說書者(這本書雖是在2000年出版,資料有點老舊,但它蒐羅並介紹了每個車站的來由或值得去的景點,光這項強處就蓋過出版已久的瑕疵了)。

如果不是這本書的介紹,我還真不知道石城站的存在。不是鐵道迷或不常搭火車的人,台灣東北部一帶大概也只有聽過福隆、頭城、羅東、宜蘭等幾個有名的景點和大站吧。

一段文字塑造一個世界、啟發一個人的想像與激發一個人的行動,以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石城站是宜蘭縣境最北的車站,同時也是台灣鐵路的最東邊一站。……最好是中午就從台北上車,車程約兩個小時,看個兩小時的海,什麼憂愁煩惱全部都給忘掉......。」這段極吸引人的文字,再加上女友一直說想去看海,就促使了我前往一個未曾經驗的時空。

Read More ....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Travel


這個文章分類應該很早之前就建立的,只是我最近試圖把過去一年所受到的刺激、感觸和觀察用我的文字慢慢熬煮出來,花了許多時間(因為每篇似乎都有點長,當然還沒寫完啦),一直到今天才把今年七月的小旅遊和以前的旅遊告訴各位訪客。

時間每一刻都在消逝,也每一刻都在推你向前,所以你只會離消逝的越來越遠,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地方。消逝的還會在腦海裡逐漸模糊,趁記憶還鮮明的時後,我想用文字記錄我的旅行體驗和資訊。

旅行對我來說,不為什麼,只是為了暫時脫離固著已久的土地和習慣,把自己放置在移動的工具上,到達另一個時空去看另一個土地、生活和人事物,去獲得一個新的體驗,再用新的體驗來檢視自己的生活,增加與修正自己的想像。如果一直固著在某個特定的範圍,那你只不過不斷用那裡的人事物來築高自己的象牙塔、不斷強化自己的預存態度和立場而已(這是危險的,因為你會漸漸變得不能接受別人的看法或觀點,變得不能為別人著想,而只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和曲解資訊)。

某位教育心理學的老師曾說:「人生,就是不斷的體驗。」旅行就是讓你的人生體驗不斷更新的最佳方式。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czwcw8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人與人


這篇「人與人」的主題,和「空間、時間與人」及「語言、文字與人」兩篇文章,在我的思路和文脈裡是緊密相扣的。而我想把觀察的論述範圍限縮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係(家人、朋友、情人、同事、同學、原告與被告、砲友、路上巧遇的人等數不清的關係種類),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所有說書者或作家的最激盪人心的想像和故事情節,也幾乎都是環繞著「人與人」的各式主題產生的。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為何相遇?人與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人與人會是疏離的,還是親近的?關係形成後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以上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回答的。23歲的我,所經歷的社會關係也不足以完整回覆以上的大哉問。我只想在此表達我的看法。

Read More ....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要掙脫台北鳥籠了


在台北將近五年的大學生活,即將到此告一段落。8月14日,我就要離開台北了。

對我來說,台北就像個鳥籠一樣,我被困在這裡。帶給我如此感覺的,是我之前在保儀路的租屋。在屋子陽台對面的鄰居,在他的陽台養了好多隻的鳥(媽的吵死了!夭壽死惡鄰)。看到那些被困在籠子裡的鳥,加上陽台的鐵欄杆,以及被群山環繞的台北盆地,台北在我眼中,也好像一個巨大鳥籠。

身為台灣首都的台北市,不是資源齊備,各式活動不缺嗎?工作、娛樂產業、書籍、各式品牌和商品,還有其他你想到的與沒想到的、正當的與不良的、各種類型的人(大城市所具備的多到數不清的社會類目,絕對會吸引各色各樣的人前來,因此大城市也必然是個龍蛇雜處的空間),台北一定會呈現給你。這麼多元、開放、應有盡有和便利的都市,怎麼會是鳥籠呢?且讓我娓娓道來。

Read More ....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高考三級新聞(選試英文)準備心得

在我的部落格,當然要分享一下我對這個人生重大考試的準備心得與書單啦!這篇文章和我在ptt國考板的po文有些許不同,我對準備心得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已看過國考板po文者,可自行跳到準備心得。有幸連結到我的部落格的訪客,還請不吝賜教。

Read More ....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那年的夏秋冬春夏2006/7~2007/7


在2006年的七月中旬到2007年的七月十日,我準備並且參加了高考三級新聞科的考試。

這一句短短的開頭語,中間潛藏了作者的多少辛酸和血淚,我想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

像其他曾經參與過重大和高難度考試的人一樣,為了求取自己心中的價值和理想,為了心目中的社會位置,我進入了文字的廟宇,開始每天虔誠地向知識之神磕頭膜拜的歲月(一直坐在書桌前,像不像是在低頭拜拜?)。在這段日子裡(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日子),我充分體會到「文字的神聖性」:精巧、具有一定結構,且能解釋某種現象和意義的文字,是你通往另一個世界、更多元的觀點和更高位置的鑰匙。這把鑰匙,看不見、聞不到、摸不著,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從你手中消失。為了時時握住這把神奇的鑰匙,有心人必須時常接觸所謂「神聖的文字」;為了時常接觸神聖的文字,有心人更必須改變自己固有的生活型態(捨去你生活中的一些玩樂成分,加入更多死氣沈沈的讀書時光)。你不得不佩服文字的力量。

外面的花花世界多美好,非有心人願意天天風塵僕僕地到文字廟宇去當苦行僧嗎?

或許,我不說這個故事,許多人依然會以為這是一般的生活。

許多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要考高考,卻大多不知道我要考哪一類科、考幾科、又有多難考。他們依然關心自己的事,關心有沒有朋友陪他們玩樂,卻不關心朋友真正的生活和想法。
有些人只淡淡地說:「好難喔......加油啊。」有些人知道了,卻依然找我去打球玩樂(不是我不喜歡玩樂和打球,而是非常時期需要捨棄一些東西),更有人機八地說:「高考考gain喔!」(請用台語發音。媽的那你來考考看),甚至曾經身為我室友的人,老早就知道我要考高考,卻連一句加油的話都沒說過(當然知道我要考試卻沒給我打氣的也大有人在)。撇開這些人不談,當然還是有人知道國考一途的艱辛,誠心誠意地給我打氣,我很感謝他們。
在你遇到艱難困苦時,你最能夠看清楚人性,當然也能清楚分辨誰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段日子讓我有如此的深刻體會。

「我的生活乏善可陳。」這是金凱瑞在【王牌冤家】一片裡對凱特溫斯蕾的詢問的回答(這部片的其中一個劇照,我放在首頁),這也是我在準備高考的日子的寫照(不過,我五分之二的大學生活似乎也是如此)。每星期一樣的時間起床、吃飯、抽煙、運動、洗澡、睡覺,每天固定的圖書館座位、每天固定的唸書時數。如果季節和周遭的人事物不來拜訪,真的是幾乎每天過同樣的日子......。除了打籃球、看艾佛森比賽(幹!他既然在我準備考試的期間轉隊了)、偶爾看看a片、睡前轉轉電視、和女友或朋友相聚吃飯或看電影,生活簡直沒有娛樂可言。

在那些時光,原本生活就滿有秩序的我(學弟曾說我的生活很規律),被套進一個更規律的模式之中。我漸漸也變得只在固定幾個地點出沒和移動:A.圖書館、B.籃球場、C.校外的租屋。女友白天要上班,有時要出差,晚上可能要加班,每天和她見面的時間其實很少,甚至給我一種沒有女友的錯覺。除了球友兼飯友的陪伴外(當然他們也是我的好友啦),老僧都是一個人移動,簡直和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1818~1883)一樣,成了圖書館的幽靈(這是個小故事:馬克思為了完成改變世界的大作,天天跑圖書館唸書寫作,這樣的貧困生活也導致他的兒女夭折)。

這樣的生活是孤獨的,但也有許多好處。我開始擁有很多獨處的時間去和自己對話,向知識之神求卦,以及安安靜靜獨自一人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這可以讓我看清許多人事物。在忙碌的生活裡,當你的生活被身外之物填滿時,你可曾認真地花時間來審視自己的生活?還是,等你忙完了正事,就和朋友出去玩、打屁聊天,玩累了就休息睡覺,隔天再帶著有點疲憊的身心繼續被社會和酒肉朋友所宰制。我身邊許多人的生活都是這樣日復一日,我認為沒啥意義。希臘大哲蘇格拉底(Socrates, 469B.C.~399B.C.)如是說:「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如果你問我為啥選擇踏入艱苦的考試生活,我會回答:「我實在不想為私人利益工作(幫企業大老闆賺錢)。沒有工作專長的我也少有機會進入私人公司,我還是想為大多數人服務。當個政府機關運作的小小齒輪,是我目前所想到的較理想的社會位置。」這樣的回答不是官腔官調,確實是我的真心話。不過,如果你和我更熟,我還會說:「唸書和考試依然是我目前最拿手的事。國家既然存在著考選制度,就拿自己最拿手的項目去試試吧!」

詳細的高考準備過程和書單,待我貼上我在ptt國考版的po文。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dykmxq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語言、文字與人



我想延續「空間、時間與人」的主題,來抒發一下我對此篇主題的觀察。

人類在有限的歷史中,先發明了語言再發明了文字,作為溝通的工具。用一個符號具(具體的物理代號,例如聲音、影像、文字等等)來表示一個或多個符號義(所代表的具體事物或抽象意義),在約定俗成的架構中,某個社群的人們達成一種共識,同意某種特定符號表示某種事物或意涵。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進行比較完整和深入的溝通,溝通也似乎方便多了。

乍看之下,人類發明了語言和文字是個聰明之舉,實則不然。語言、文字對人類而言,存在著以下的重大問題。

1.因為語言和文字,我們永遠無法瞭解真正的自己。為什麼呢?我們人類是藉由語言和文字來描述自我,然而,語言和文字總是存在著無法確切描述和代表事物的缺點(語言是有限的,而現實是無窮的;現實不斷在變化,但語言的變化卻跟不上現實改變的速度),當然也無法確實描述我們自己和他人。再拋出一個更極端的問題:如果這世界上沒有語言,人類如何描述自己?當我們不能描述自己時,我們還會有自我存在嗎?

也就是說,我們是在語言和文字中找到自己與獲知自己的存在。我們存在於語言和文字之中。語言和文字的意涵隨時空而變動,他們的本質不是不變的固體,而是流動的液體。所以,我們的自我也是不斷流動的,沒有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型態。我們自以為能掌握和瞭解自我,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只不過是語言和文字的表象而已。每個人的自我,搞不好存在於所謂的潛意識之中,語言和文字永遠也無法完整描述。

你以為你瞭解自己,但是,當你接觸了另一個時空,使用另一種語言和文字系統,你還會是原來的自己嗎?別傻了!

2.那,我們也永遠無法瞭解他人?沒錯。如上篇所述,每個人所承載的時空均不相同,如果我們不透過交談、語言和文字的分享,在人類個體經驗範圍有限的情況下(除非有超能力,否則每個人類所看能感知到的,都是方圓幾百公尺的範圍而已),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和瞭解在個人感知範圍之外的另一個人的真實生活,更別提瞭解他本身。

但是,即使我們用語言和文字交換了關於彼此或其他事物的資訊,卻因為每個人所經驗的時空不同、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每個人對事物的想像不同(因為這樣的想像是奠基於每個人不同的時空經驗)、每個人對這些資訊的重視程度不同等等因素,導致每個人對所接觸到的資訊的解讀都不同(我對你述說的泰國大象,在你心裡成像後,是否和我所實際接觸過的大象一樣呢?)。如此一來,你還認為你能真正瞭解他人嗎?你所瞭解的他,極有可能只是你心中的投射和想像而已。

3.其實,語言和文字既是挖土機,也是堆土機。語言和文字的確存在著以上兩點問題,但我們不能否認,在目前的人類生活中,他們依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在一方面,語言和文字是挖土機:我們透過別人所透露出的語言和文字,得以對他人或各種事物獲得一定程度的瞭解;這時,語言和文字就像一部慢慢挖掘他人和世界的挖土機。在另一方面,語言和文字又是堆土機:人們只要表達出一些具有否定和拒絕意涵的語言和文字,對方往往就會退避三舍,以免冒犯傳訊者。再者,在分門別類的社會類目中,每個類目都有自己的一套慣用的和專門的用詞,生命有限的人類因為無法瞭解這世界上所有的社會類目,所以只慣用自己身處的類目中的語言和文字,對其他類目的文字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也懶得花時間去學習;這時,語言就像一部堆土機,一步步堆起你無法跨越的高牆。

從上面看來,語言和文字反而某在種程度上增加了溝通的困難度。在人類找到更好的溝通方式和工具之前,我們只能不斷地陷入語言和文字的困境。

在科幻電影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外星人藉由心電感應的方式來互相溝通。個體所接觸的經驗能直接傳送到對方的腦袋裡,讓對方身歷其境。如果,人類也能這樣溝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