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人與人


這篇「人與人」的主題,和「空間、時間與人」及「語言、文字與人」兩篇文章,在我的思路和文脈裡是緊密相扣的。而我想把觀察的論述範圍限縮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係(家人、朋友、情人、同事、同學、原告與被告、砲友、路上巧遇的人等數不清的關係種類),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所有說書者或作家的最激盪人心的想像和故事情節,也幾乎都是環繞著「人與人」的各式主題產生的。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為何相遇?人與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人與人會是疏離的,還是親近的?關係形成後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以上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回答的。23歲的我,所經歷的社會關係也不足以完整回覆以上的大哉問。我只想在此表達我的看法。


每個人原本都是一個孤島,獨自承受著自己所遭受的時空經驗。在個人的感知範圍之外,他們彼此之間是無法獲知對方的存在的。然而,在偶然(出生在某個家庭、各種情況下的偶遇等)、國家機器和社會制度的安排下(教育、當兵、職業、休閒活動、網路等,但是這樣的安排又何嘗不是個偶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在某個共同的時間和空間裡相遇和產生連結,他們的時空經驗得以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裡重疊。在這重疊範圍內,他們可能以各種方式(身體、語言或文字)交換彼此的資訊,創造共同的時空體驗,因而形成各種或深或淺的關係。也就是說,人與人在偶然之中相遇,他們的關係也是偶然的產物。

上述的「偶然所造成的共同時空體驗」,可長可短,可寬可窄,可深可淺。為什麼呢?

每個人在經歷了自己的時空後,以當下的狀態來到了某個可和他人產生互動的共同空間(路上、餐廳、教室、pub、工作場所等)。喜歡他的當時狀態的人,開始和他熱絡和持續接觸,他們的共同時空可能不斷擴大或延伸,彼此間的關係也可能漸漸加深;不喜歡那個狀態的人,避而遠之,共同時空快快結束,關係不值一提。而A君會不會喜歡B君那時的狀態,也取決於A君的狀態而定(當然,那個狀態來自於A君的時空經驗)。你看,人與人之間有多偶然?

如果你和另一個人曾有過共同且美好的時空體驗,分離之後的再次相遇,想必也較輕鬆愉快;如果你和另一個人以前並沒有共同的時空體驗,卻想接近和瞭解那個人,你必然得把你們兩位安排在任何可以創造共同時空的場合(餐廳、教室、網路等),並且用語言和文字來挖掘那個人,否則你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加深?相遇是偶然,但相遇後想要加深關係,卻帶點人為或強迫的成分。

但是,即使我們在偶然中相遇了,也在某種因素的影響下關係加深了,我們依然可能疏離。因為人身處在社會之中,在社會的安排告一段落(畢業、辭職等),或為了完成其它的社會目的(出國唸書、工作、當兵等等),每個人可能必須前往另一個時空。他們在社會力的割裂下分離了。在另一個時空中,每個人又開始展開各自不同的生活和體驗,和不同的人接觸,每個人的自我因此受到影響,又開始流變。再次相遇,這個人與那個人會是疏離的,還是親近的?我想,這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驗證。

而我的結論是簡短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親近或疏離,是偶然與社會力作用的結果。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 http://tinyurl.com/anuo4n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人與人的相遇,在我看來可分為偶然和緣分;如果這相遇是愉悅的,我會認為在偶然之外又加了緣分,因為緣分讓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如果這相遇是讓人不舒服的,就當它只是種偶然吧!至於分離...我認為往往是人為的因素或是社會壓力的使然,就如同你最後一段所說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仍相信人定勝天的道理,也就是說,社會壓力再大,分離與否仍是取決於兩人的心態!

阿貴 提到...

Welcome. 請問你是?

阿貴 提到...

我認為緣分就是一種偶然,試問沒有偶然的相遇,你如何察覺緣分的存在?
這是我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我

匿名 提到...

我是神秘大青蛙,看你寫的那麼認真,想給你一些feedback!不會不同意你的看法,只是在你的看法之外加註了我的想法!

阿貴 提到...

我就知道是妳,昨天電話裡還裝蒜...大青蛙部落格的最新文章似乎有受到叔叔的影響啊?文章風格和我有點像喔,哈哈

匿名 提到...

大青蛙在某個程度上,可能是叔叔的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