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符號價值與人


快七月底的時後,拿到畢業證書了。

「畢業了耶!應該很高興吧?」老實說,我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護套裡各一張中英文證書的短短四、五行字,並沒有道出我的五年大學生活的衝擊、快樂、悲傷、努力(當然,如果要記載這些文字,就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畢業證書了)。它所象徵的,只是社會認可的光環。而這樣抽象的光環,來自於畢業證書本身或其上所載的文字。也就是說,幾個符號在社會制度的介入以及社會期許的加添下,賦予了一個人價值。

從上面的敘述,應該可以猜到我要談的不是消費社會、消費主義、消費文化裡商品的符號價值(某某物品在代言人的特質、品牌的高貴程度或廣告內容的附加下,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價值。我們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物品以滿足需求,而是為了得到物品的符號價值)。我要談的是,在社會的框框下,每個人獲得了代表某種社會類目的文字符號,其中所衍生出來的價值。

「我是念某某大學的。」「我從事某某職業。」「我在某某單位服務。」「我的收入多少多少。」「我的職銜是什麼什麼。」「我從某某國留學回來。」「我開的車是某某廠牌。」「我的衣服、鞋子、內衣褲是某某牌子的。」每個人一聽,馬上開始用這社會傳輸給他的認知結構和價值系統去評斷一個人的現在或未來。亦即,符號背後所連結或代表的,可能是社會地位、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權勢、前途等等;幾個符號的象徵意義,因而賦予一個人事物特定的價值,其副作用是:你開始瞧不起或看重某個人事物,而你很有可能表現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


在社會的催眠或強迫下,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在追求符號價值。一步步達成社會規範和成就社會期許,你獲得的獎品就是「幾個社會認可的符號」。

追求符號價值,幾乎人人在做,也幾乎人人認同。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符號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一個人的真實與掩蓋一個人的生活。

你耳聽或目睹某個人身上所承載的符號,在社會的影響下,你有意無意賦予了價值於符號與人。
然而,你真的因為符號價值認識了那個人嗎?你神迷於他背負的符號,卻不知道那個人的實質(他的生活、過往、痛苦或快樂等等)。不知道一個人的實質,很可能是因為你認為獲知了那個人的符號就夠了(夠你評斷一個人),或是你根本不想瞭解,或你無從瞭解。

每個人在獲得符號價值後,也增加了自己的實質被他人扭曲的危險:你很可能不被他人認識,因為他人認識的是符號,而不是你。如果沒有朋友、家人、情人或自己的私密角落去承受一個人的符號背後的種種,我想,那個人一定會瘋掉。

我也在追求符號價值。但是,正因為我瞭解符號價值扭曲人的可能性,所以我不因符號而賦予一個人價值。

「ㄟ……我只有國中畢業。求學階段最大的成就是獲得一個『上課秩序表現良好』的貼紙。我現在是農夫。」如果敘述者有在認真看待他的生活和誠心對他身邊的人事物,那我認為他比某些備課不認真、狗嘴吐不出象牙的教授還有價值。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d9gbz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