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9月18高考放榜前完成單車環島和火車環島的我,在七月還沒把學生證交回學校之前,趕緊借了一些相關旅遊書籍來瞧瞧。其中一本「台灣火車環島旅遊」,就是促發我前往石城的說書者(這本書雖是在2000年出版,資料有點老舊,但它蒐羅並介紹了每個車站的來由或值得去的景點,光這項強處就蓋過出版已久的瑕疵了)。
如果不是這本書的介紹,我還真不知道石城站的存在。不是鐵道迷或不常搭火車的人,台灣東北部一帶大概也只有聽過福隆、頭城、羅東、宜蘭等幾個有名的景點和大站吧。
一段文字塑造一個世界、啟發一個人的想像與激發一個人的行動,以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石城站是宜蘭縣境最北的車站,同時也是台灣鐵路的最東邊一站。……最好是中午就從台北上車,車程約兩個小時,看個兩小時的海,什麼憂愁煩惱全部都給忘掉......。」這段極吸引人的文字,再加上女友一直說想去看海,就促使了我前往一個未曾經驗的時空。
於是,我們搭中午一點半多的區間車前往石城(請注意,只有區間車才會到石城,車程約一個半小時)。
抵達石城,是個無人招呼站,島式月台上有一位阿伯(小小的月台上只有他一人,後來發現他是來釣魚的)。往左前方望去就是一片藍藍的海。
除了車站前方的海、依台2線省道而居的三三兩兩住家(應該大部分是漁民吧)、一家阿婆開的小雜貨店(後來向她買了包七星)、稀稀疏疏的往返車輛、用手指數得出來的浮潛者與釣客,這裡幾乎什麼都沒有。
在超級炎熱的天氣下,從台2線走到可以觀海的小停車場(大概5到10時鐘吧),已是汗流浹背。我們並沒看到書上介紹的石城縣界公園,問了來浮潛的原住民以及看守港口的年輕人,都說不知道縣界公園,倒是前方有一座咖啡廳(回家後上網一查,發現原來那座咖啡廳就是縣界公園)。後來發現咖啡廳太遠,天氣太熱,走到那邊太累,就往回走,再回到石城站。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鐵軌旁就有一個崎嶇小道通到平坦的岩岸。毫不猶豫,我們走到岸邊和海打聲招呼。
岸邊除了來釣魚的一兩位阿伯,來此玩耍的一家五口(不知道這裡有啥值得一家人來玩的,大概是老爸來釣魚,就順便帶家屬前來了吧),就剩下我們兩位了。對岸還有著身軀朦朧的龜山島。很好,很有遺事孤立的感覺!
在這個我們未曾經驗過的時空,果然有著想像不到的事物和人在此存在著。浮潛者、漁民、釣客,他們平日的生活我完全無法想像,只能在這個時空窺見冰山一角。這個世界,真是太有趣了!
看著一望無際的海,心果然也跟著開闊了起來(特在此附上海岸一景供各位想像)。
【鐵道小辭典】
宜蘭線:八堵到蘇澳,93.6公里。
無人招呼站:車站內僅有月台供乘客上下車之用,並無員工在此售票、收票,乘客上車需自行補票。
島式月台:若月台兩側均可停靠列車,即為島式月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