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某位友人沒有誠意的午飯邀約,早上十點半和女友騎機車擁抱左邊的北台灣。
七月底的金包里街品鴨肉,讓我對北海岸和金山鄉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猶記得金山高中的教室外牆上所貼的北台灣地圖,標示從淡金公路來到金山,再從陽金公路回到台北鳥籠。「喔!真是條不錯的路線,下次就照這樣騎騎看吧!」在台北五年,北台灣的南邊至東北一帶都去兩三次了(中和、永和、新店、烏來、深坑、菁桐、平溪、基隆、九份、金瓜石等地),倒是淡水和陽明山還沒騎車去過(之前都是搭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就挑了今天,趁回台南前把車子再操一次。
行前並沒有特別的規劃,原本想去朱銘美術館或是故宮看個展覽,卻怕時間太趕也懶得找地點而作罷。知道路線,就上路吧。
從承德路一段騎到淡水,路上回頭一望,台北市已隱沒於外圍的群山,讓我有一種衝出台北鳥籠的感覺。想不到越接近淡水,車子反而越來越多,我騎車速度一向不快(很少超過60km/h),到淡水已是中午十二點半。第一次騎車到淡水,還滿爽的。
吃了魚丸湯和阿給,喝了超難喝的清心飲料(靠!淡水的那家清心怎麼這麼難喝,比起南部的超好多),稍微休息一下,從台2線上路(其實台2線就是淡金公路)。小市鎮、一片很大的建築空地、真理大學、林間小路、聖約翰科技大學等一堆莫名其妙的景色一一出現後,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濱海一帶。
在左邊的北台灣,左邊就是海。雖然路上沒什麼遮蔽物,烈日當頭,但這樣的美景卻是值得追求的。公路、機車、海,人沒有煩惱。
進入了三芝鄉,路過了好幾家各有特色的咖啡廳(北海岸似乎吸引了很多逐夢人來此開設咖啡廳),發現了三芝淺水灣原來就在路旁。原本沒料到會經過淺水灣的,既然來了,機車停好,馬上去親近海邊。只有大概四五公尺長的新月形淺沙灘,許多遊客駐足,其中的兩人,雙腳踏入涼涼的海水,享受和宜蘭線石城站截然不同的海景(有照片為證)。
遊憩過後,再度上路。半路上有許多像是飛碟的彩色房子,廢棄已久,非常奇特,和周遭的景致很不協調(後來回家上網一查,才發現那些房子俗稱飛碟屋,遭棄置是有原因的)。也不知騎了多久,又遇到一個意外之處:劉家肉粽。聽女友說是石門鄉的名產。真的,許多遊客在此停留站著啃肉粽(店面裡沒有座位)。中午並沒有吃很飽,所以聞香下馬,也在路旁吃起肉粽,喝喝他免費提供的冬瓜茶。
騎過了蜿蜒的海岸,看到了數不清的咖啡廳及來北海岸擁抱青春的男男女女,終於在三點半多到了金山。假日的金山老街果然人潮較多,吃吃鴨肉和綿綿冰,走走瞧瞧,已經下午四點半了。
回去吧!再不回去天就要黑了。原來,陽金公路就在金山老街入口附近。早上是遠離群山,下午是親近山頭,進入陽明山,剛剛的海景已經被我們拋在腦後。
好涼爽阿!比起台2線濱海公路的烈日曝曬,這裡簡直是天堂!一路彎彎曲曲,聽聽蟲鳴鳥叫,看看翠綠山林,從山上眺望北海岸一隅,爽!
回到台北已經是晚上,身體被曬成巧克力。很久沒騎長途了,雖然累,但是玩得很充實。北海岸只差萬里和龍門那一帶還沒玩過,單車環島的時候把北海岸整個繞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