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將近五年的大學生活,即將到此告一段落。8月14日,我就要離開台北了。
對我來說,台北就像個鳥籠一樣,我被困在這裡。帶給我如此感覺的,是我之前在保儀路的租屋。在屋子陽台對面的鄰居,在他的陽台養了好多隻的鳥(媽的吵死了!夭壽死惡鄰)。看到那些被困在籠子裡的鳥,加上陽台的鐵欄杆,以及被群山環繞的台北盆地,台北在我眼中,也好像一個巨大鳥籠。
身為台灣首都的台北市,不是資源齊備,各式活動不缺嗎?工作、娛樂產業、書籍、各式品牌和商品,還有其他你想到的與沒想到的、正當的與不良的、各種類型的人(大城市所具備的多到數不清的社會類目,絕對會吸引各色各樣的人前來,因此大城市也必然是個龍蛇雜處的空間),台北一定會呈現給你。這麼多元、開放、應有盡有和便利的都市,怎麼會是鳥籠呢?且讓我娓娓道來。
身為大學生的我,沒有好好利用大學生的寶藏(時間),只參與了一些學校活動(大部分以社團為主)和校外活動(這個大都會所舉辦的活動種類絕對超出你的想像,但我只去看了一些美術展覽而已),生活圈只在幾個好友和自己身上打轉,是我自己最大的遺憾和錯誤。但是,對台北的人事物感到厭煩,不想因為某種利益和社會目的去擴大人脈和交友圈(我一直不想花時間去認識因為某種利益而相遇的人或是帶給我不好印象和觀感的人),種種體驗(說的不夠詳細吧,待我往後的新作陳述一番)、自己的個性,再加上之前的準備考試的閉關生活,讓我覺得台北就像個鳥籠。I can't get out!
以上的台北圖像,是我的個人經驗所產生的個人觀感。你可以不認同我。
台北,這個背負著許多人理想的都市,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台北帶給一般人的形象,就像我在「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一文所提到的「橄欖樹」。
那棵橄欖樹碩大美麗,枝頭上結著纍纍的各色各樣橄欖果。每個果實滋味不一,卻都有著吸引人的亮麗光澤。許多人在接觸到了那棵橄欖樹,品嚐了一些種類的橄欖果後,回鄉告訴他人那棵橄欖樹有多美好、果實有多好吃云云。許許多多的人,因此自願或不自願地(在社會的安排或家人的壓力下)離開家鄉,辛苦跋涉,來到異地瞧瞧那傳說中的橄欖樹。
來自不同家鄉(承載著不同空間與時間、使用著不同語言系統)的人們,在橄欖樹的生長空間裡互動,彼此影響,各自摘取著各色各樣的果實來品嚐(有一些人吃到了同樣的果實,但大多數人彼此之間所吃的果實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人沈迷於橄欖樹的美麗和果實的甜美,想要繼續流連在橄欖樹生長之處;有一些人認為這棵橄欖樹儘管美好,卻不是他心目中的樣子,決定到更遠的地方去尋找更好的橄欖樹;又有一些人實在太習慣於家鄉的種種,對此處適應不良,一心想回家;更有一些人,見識到了橄欖樹的華麗,吃了一些甜美的橄欖果,和周遭的人也產生一些激盪後,覺得這樣也夠了,因為他要的不是以外表和果實滋味震懾人心的橄欖樹,想回到他原來的地方沈澱、繼續描繪和蒐集資訊,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顆橄欖樹。我,就是最後一種人。
「從哪裡來,就要回到哪裡去。」電影【練習曲】裡面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境,也很適合描述我現在的狀態。
但是,我發現在將近五年的台北異鄉生活,其中所承受的外在時空和周遭人事物的影響,讓我不再是以前的我,我也好難好難再去找回以前的那個我(也許不可能了)。回到家鄉台南的生活,竟然也得重新適應......。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aq7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