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生活系統與人


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還是生活主宰了你?再進一步問下去:你是否處於自己的「生活牢籠」,滿足於目前的現狀,不想改變,或者害怕改變?

在面對我自己目前的生活,以及觀察周遭親友的生活型態後,我有著上述的疑問和反省,並且理出了一個簡化與概括性的論述:「不管是鎮日伏案的考生、忙著生計的上班族、在外求學的學生、夜夜笙歌的酒店公關、為家事繁忙的家庭主婦、滿腦子利益的商人等等,儘管人人的生活方式都如此不同,但這些差距甚大的生活都有一個傾向──我們都處於各自的生活系統,而我們也都只是維持自己的生活系統於不墜而已。」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用「系統觀」來詮釋我對「生活」的觀察,並提出每個人在維持各自的「生活系統」的同時,所面臨的「普遍限制」;最後,再提出突破這些限制的可能方法。

對我來說,「系統觀」是很適合解釋動物(當然包括人類)行為與世界的理論觀點。它的核心論述是:「系統」是一組相互依賴的構成份子,每一個構成份子都息息相關,其中一個份子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平衡;而每個「系統」都有一個普遍的傾向──試圖把緊張或衝突減低到最小的程度,以讓系統繼續維持「平衡」或「穩定狀態」。

用「系統觀」來解釋「生活」,不也說得通嗎?個人所慣於接觸的人事物、興趣、習慣、飲食、例行公事、休閒活動等等,這些都是「生活的構成份子」,一個個拼奏連貫起來,就形成了個人的「生活系統」(也就是日常生活),而每個人每日每日都在做同一件事──維持「生活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當我們所維持、建立的「生活系統」,突然出現了一些小麻煩、變化、衝突、緊張時,我們會感受到不安、不愉快、憤怒與壓力等等,因為生活系統不再平衡。接著,我們會盡力排除或力壓這些「不穩定狀態」,讓生活系統繼續保持平衡。

就拿最近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我是傳奇】當作例子吧。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所飾演的軍方科學家,為了找出突變病毒的解藥,他必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研究和記錄;為了獵捕動物、逃避與對抗突變人,他必須每天鍛鍊自己的身體與維持均衡的飲食,好擁有強健體魄與敏捷力;為了讓自己在孤獨一人的狀態下不致於發瘋崩潰,他必須每天去租DVD、和假人模特兒與狗說話、唱著自己最喜歡的歌來娛樂自己,以保持對無趣生活的希望。威爾史密斯每日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生活系統」,而他極力讓這個系統維持在平衡狀態。

仔細想想,許多人的生活也許不像那位倖存的科學家,但我們不也是處於各自的生活系統中,並且努力維持平衡嗎?

維持生活的平衡,讓自己的生活穩定,沒什麼不對,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我們進行現有生活方式的原因,可能正是自己的理性思考、經過一些既定範圍的嘗試,甚至無從選擇之下的結果:我就是不擅長打排球,所以我打籃球;我就是覺得生活的娛樂太少了,所以我看電影只看精彩刺激的好萊塢電影,不看劇情沈重的電影類型;我就是覺得美式搖滾太刺耳,所以才聽英式搖滾;我就是對綠營很反感,所以我從不看三立新聞;我就是想要獲得學位,所以我必須長時間唸書;我就是錢不夠,所以我繼續賺錢;我就是只會種田,所以只能當農夫……。

然而,在每個人所習慣的日常生活之中,隱藏著「普遍的限制」。也正是這種限制,讓每個人的「生活系統」變質為「生活牢籠」。

用以下的例子來說明,你可能會比較明白我的觀點。

習慣一個人與只有一個人的城市的威爾史密斯,拒絕去相信「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人活著」。一旦其他正常人出現,他對外在世界的理解與信仰會受到極大衝擊。

平常日工作、放假日在家的「乾物女」,放棄對愛情的想望,覺得看看愛情電影就好,談戀愛可能會讓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生活崩潰。

在自己的房間進行各種娛樂與活動的「宅男」,滿足於虛擬劇情與虛擬人物,不願去接觸活生生的女人。因為,活生生的人可能無法滿足、甚至違背自己的想像與期望。

駐先進西方國家的「外交官」,自以為處於文明的頂端,自滿與驕傲,卻對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與文化不屑一顧。因為,接觸大眾文化有失自己「高級文化的品味」。

綠營的「死忠支持者」,只看鄭弘儀,不看李濤。聽到反面論述會挑戰自己既有的政治信念,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學有專精的「教授」,只了解自己所鑽研的學術領域,對其他學科一概不知。懂「國際關係」就夠了,足夠突顯他的學識和專業,懂「哲學」幹嘛?

也就是說,在「排除不穩定狀態」與「維持生活系統的平衡」的同時,我們所面臨的「普遍限制」是:失去了接觸新事物的熱情與勇氣;失去開闊的心胸;不想理解其他觀點與事物;甘於生活現狀,不想改變,甚至害怕改變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系統」就變成了「生活牢籠」。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愛聽的音樂、每天幾點打開電腦、看多少份量又看哪一類的書、買哪一種廠牌的鞋子、下載某某AV女優主演的A片、和哪種知識水平的人來往等等,這些既是你的習慣,是你的生活系統,也是你的生活鐵牢。

那我們該如何衝破自己的生活鐵牢,我認為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自覺與反省,並且試著做出一些改變。

自己習慣的紳士風格穿著,突然變身為嘻哈裝扮;今天下午不看書,去美術館走走;這星期不再吃自助餐,每天都去不一樣的夜市解決晚餐;放棄關在房間的愛情幻想,直接約心儀的對象出來吃個飯;去高空跳傘、去登山、去環島……。

嘗試做出一些小小的改變,為自己的生活加料,我們會慢慢熔解生活牢籠,會發現原來受點傷沒那麼可怕,新事物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和自己的觀點相左的陳述也很可愛。

但是這些改變「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是對很習慣於目前生活種種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說道:“We must never be afraid to go too far, for truth lies beyond.”(別怕走得太遠,因為真理就在遠處)

但是,在遠行的路途上,我們必然得放棄些什麼、碰撞些什麼、挑戰些什麼,才能看到真理、獲得救贖、得到解脫,試問: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得到?

富豪願意放棄舒適生活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嗎?上流階層願意接觸底層社會嗎?宅男甘心過一個月沒有電腦的生活嗎?我們願意拋開自己的生活習慣,衝出自己的生活系統,去獲得真理或救贖嗎?

我們都很卑微地緊緊抓住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深怕哪一天失去了這一切,將要從頭來過,將要重新建立生活系統。去遠方獲得真理,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又需要放棄多少東西?你敢於改變嗎?

不只是許多人的生活存在著上述的困境,我的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不再擔心接下來的考試、不再過著沒唸書就感到不安或罪惡感的生活、不再重複著自己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再長時間待在屬於自己的小小角落。去當個冒險家,和各式各樣的人接觸,累積天差地遠的各種生活體驗,把自己的心靈敞開到最大,獲致真理、救贖或自己想要的寶藏。那,該有多好?



本篇文章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cda483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好
我是一個定期看你網誌的陌生人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只想保持現狀
周遭朋友有這類型的人
(我自己也是)
長期和這類型人生活在一起
常感到厭倦
一成不變的興趣、話題、過日子
所以我努力的勇於嘗試新鮮事

害怕改變破壞安定的現狀
來自於心中的恐懼和顧慮
試想當遇到陌生和熟悉的事物抉擇時
用毫無顧慮的角度來下決定
我認為就不會有任何遺憾
推薦一本書
http://www.books.com.tw/
exep/prod/booksfile.php?
item=F010004835
謝謝你看完我的留言

阿貴 提到...

你好:

想不到還有陌生人會關注我這個無名小卒的部落格,對我而言真是一個鼓勵。

因為我目前的生活就是一成不變,面對考試的不確定感、社會制度的安排,再加上看到身邊親友的故事,讓我對制式化的生活感到有點厭倦,甚至厭惡。

不過,即使我感到厭惡,想做出改變,卻也欠缺促成改變的要素──金錢所賦予人的自由度。

所以,對目前尚未出社會、卻想掌握一定能力來實現理想的我來說,還是只能認命乖乖唸書,才能獲得我想要的社會位置和社會工具。

唉,金雞掰......。

你介紹的書很不錯,我會買來看的。
我也推薦你一本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5837
這本書的內容有點硬,不知合不合你胃口。不過,裡面其中一種恐懼的原型就是「害怕改變」。

謝謝你溫暖的留言。




生活順心 新年快樂